APP下载

环境动态性下网络能力对煤炭企业创新的影响作用实证研究

2019-06-22刘方润亚

煤炭工程 2019年6期
关键词:动态性煤炭企业维度

刘方润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如今煤炭需求在耗煤行业带动中小幅回升,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步代加快[1]。煤炭市场受多种因素作用,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深化改革、化解过剩产能、行业脱困、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当今,企业创新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因而,现有煤炭企业在提升开采、加工等生产环节技术水平的同时,也需要进行企业经营创新,以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由于创新的特性,企业创新需要企业持有必需的信息技术资源及知识资源。煤炭企业为资源型企业,特别是在煤炭资源型地区,煤炭资源对于技术资源的挤出效应造成一定的创新资源匮乏[2],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也相对缺乏[3]。网络能力是建立、维护关系网络,并有效利用各层级网络关系和结构的能力。在实际中,企业与其他相关方建立的外部组织网络及企业内部形成的沟通网络,有助于企业精准识别目标群体、了解行业动向及有效获取信息[4,5],并将创新所需的信息技术及知识资源在各个阶段及各个层次上推进。因此,当前研究中对于网络能力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的探讨度与关注度居高不下。回顾现有文献发现,研究普遍认为并证实网络能力对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6-8],对于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升也有促进作用[9]。且现有文献中虽然多有提及市场波动[10]、技术更迭[11]、制度政策[9]等外在环境对于网络能力提升企业创新的影响,但在实证研究中稍显不足。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引入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旨在验证网络能力在煤炭企业创新的影响过程中各个维度与煤炭企业创新间产生的中介效应,以及识别环境情形更改时网络能力对煤炭企业创新主效应的相应变化,即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1 研究设计

1.1 关键变量测度

企业创新是指企业在新产品、新的工艺流程、新市场、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应渠道、新的组织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更新,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12]。本文研究将煤炭企业创新分为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两个维度。技术创新层面,涉及绿色开采、智能化开采和开采效率等方面的创新,管理创新层面,涉及安全、应急及效率等方面的创新[13]。

网络能力由社会网络理论演化而来,由早期仅包括网络形成和网络利用的企业网络能力雏形[7,8],逐步发展至如今涵盖企业辨析利益相关方,构建合作关系与沟通渠道,获取所需知识、信息、社会支持等资源[6-8]的网络能力概念。其维度被学者普遍划分为网络规划能力、网络构建能力、网络管理能力、网络利用能力。网络能力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证实,网络能力会提升创新资源获取能力,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8],促进团队内部交流合作及凝聚力[1]。

环境动态性指企业在面对环境变化时,会出现一定的速率、不稳定和不可预测[11]。文献中涉及煤炭企业环境动态性根据影响因素划分,将国家煤炭产业结构改革政策、清洁能源激励政策、煤炭价格、煤炭需求量、智能化开采设备发展情况等外部影响因素分为制度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

本文借鉴相关文献,对煤炭企业创新设置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方面的10道问题,对网络能力的测量题项包含四个维度的19道问题,其中有一道反向问题[5,6],依据环境动态性定义及相关研究者度量指标[5,9,10],对环境动态性设置包含经营环境、技术更迭、制度政策方面的11道问题[4,10]。为研究数据更科学可信,所得问卷首先进行小范围调研,利用所得数据后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依据所获得的修正问项系数(CITC)与测量的信度系数(CAID)数值,删除煤炭企业创新量表内两道问题,网络能力量表内一道问题,环境动态性内两道问题,最终量表题数分别为8,18,9。通过Cronbach's α 检验与KMO检验各量表的信度(表1),各量表信度系数和组合信度均在0.8以上。因而可以认为本研究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数据主要通过向国内煤炭企业发放并回收问卷获取,问卷采取匿名填写形式。共发放350份问卷,回收问卷285份。经过反向问题筛查及明显不符合要求问卷,得到最终203份有效数据。对所得数据进行Hraman单因子检验,数据结果可见未旋转时第一个主成分所占载荷数为24.728%,并未处于多数,因此判断数据不会受到同源偏差影响。

1.3 模型设计

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与多元层级回归模型,建立了环境动态性下网络能力对煤炭企业创新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以验证网络能力各个维度对煤炭企业创新的影响,及环境动态性对各条影响路径的调节作用。

图1 研究理论模型

2 实证研究

2.1 维度模型检验

证明各变量间存在相关性且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存在显著差异,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研究理论模型,对网络能力、煤炭企业创新及环境动态性进行二阶模型拟合,测量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模型中维度间存在较高相关系数,证实变量间存在较强相关性。

图2 网络能力(左)煤炭企业创新(右上)及环境动态性(右下)测量模型

网络能力、煤炭企业创新及环境动态性模型拟合指数见表2,由表2可知三个模型都具有良好的拟合程度,且路径系数中数值均在0.001水平显著,证实三者测量模型可以接受。并以此认证了网络能力、煤炭企业创新与环境动态性的构成维度。

表2 网络能力、煤炭企业创新及环境动态性模型拟合指数

2.2 网络能力与煤炭企业创新的影响作用

为验证网络能力对煤炭企业创新的作用,首先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以初步判断变量间的相互作用见表3。结果可见,网络能力的四个维度均在0.001显著水平上与煤炭企业创新的两个维度存在正相关作用,且网络能力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相对强于管理创新。因而可以初步证实,网络能力与煤炭企业创新间存在显著关系,环境动态性对网络能力和煤炭企业创新存在影响,但直接作用效果不显著。

表3 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

注:***表示在0.001水平上相关;**表示在0.01水平上相关;*表示在0.05水平上相关,后同。

构建网络能力与煤炭企业创新的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如图3所示,模型拟合指标值均符合要求,可以接受该模型。其中,网络规划能力对技术创新的显著性概率P值大于0.05,证实该假设未能通过检验。

图3 网络能力影响煤炭企业创新的结构方程模型

由模型可见,网络规划能力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显著性不强,对管理创新具有较弱的正向激励。本文认为是网络规划能力作为外部网络的前提,更多侧重于对煤炭企业关系网络的部署与规划,对于结果难以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在煤炭企业中,技术创新比管理创新更依赖于网络能力作用,网络能力作用本质是企业内外部的知识资源获取、吸收与利用,煤炭企业可以在提升合作过程中得到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2.3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为了验证环境动态性在网络能力对煤炭企业创新回归中的调节作用,本文使用多元层级线性回归分析,构建6个回归模型(M1—M6),将环境动态性与网络能力的四个维度分别进行交互,并进行去中心化处理。以验证网络能力交互因子给模型带来的影响,结果见表4。

模型结果证实,调节变量与交互项的引入明显提升了模型的解释方差,且各项显著性出现显著区别。网络能力的各个维度中,网络构建能力对煤炭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更易受到环境的调节作用。本文认为是由于网络构建能力代表企业与外部相关方建立合作关系的能力,政策、市场与技术波动性强时,煤炭企业对外部知识的需求度更高,以融合固有知识与新知识,提升技术水平与管理方式,进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表4 环境网络能力对煤炭企业创新回归模型

3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煤炭企业外部环境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与多元层级回归模型对网络能力与煤炭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网络能力对煤炭企业创新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即形成企业内外部通畅的关系网络会激励企业的创新水平。在煤炭企业创新的维度中,网络能力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强于对管理创新的促进作用;在网络能力的维度中,网络构建能力与网络管理能力作用相对强于网络规划能力与网络利用能力。

现有行业发展及政策要求下,煤炭企业逐步向集团化经营发展。在大型集团化企业中,内部网络的疏导与维护包括合并重组、精简优化等方式实现企业或集团内部资源有效流转及管理有效进行,也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如神华集团的数字矿山系统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良好利用,以信息化手段进行矿山生产的分析、管理与监控。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以标准化数据库的处理各项流程,实现对露天煤矿生产进行实时监管,将涵盖主要生产流程及重要支撑流程的各个环节数据纳入管理平台中。

外部网络构建是企业获取创新所需资源的重要渠道,其外部网络不仅包括传统销售链条上的供应商与客户,还包含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院所及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如山西焦煤、山东能源、龙煤集团、淮北矿业、冀中能源、平煤神马、开滦集团、沈阳煤业等八家焦煤企业以共同愿景、价值观和品牌价值为依托,发起创立的中国焦煤品牌集群,并于2018年11月吸纳山东兖矿集团加入集群。在煤炭常态性供应充足情况下,品牌联盟不仅在产品质量、煤种数目、主要指标等产品内容上形成互助与互补,还在全链条要素集成、配送加工基地等资源配置以及共享和大数据平台等资源共享方面加强合作,实现技术升级与信息资源平台的更新,在提升质量和服务的同时也提升技术和管理创新能力。

环境调节性在网络能力对煤炭企业创新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环境动态性越强,网络能力对煤炭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越明显。山西省在现有煤炭企业同质化竞争的市场环境与国家去产能要求的政策要求下,将潞安集团、晋煤集团、晋能集团、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等煤炭集团的主业均进行专业化重组,依据外部环境更迭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如潞安集团在煤炭市场环境下,将主业由煤炭转向现代煤化工,与天津大学、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多个精细化工与环保工程、清洁燃烧、环保燃料油等研发平台,形成传统煤化工改造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

3.2 政策建议

1)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并行。对企业结构、企业行为、企业制度等相关的企业管理提升会对企业资源配置与重组产生积极作用,良好的企业结构、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及有效的管理系统利用也将促进效率效果的提升,因而在关注技术创新同时,管理创新也应作为煤炭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创新相关资源或制度的不足,促进企业创新提升。

2)优化内外部沟通合作渠道。内部网络构建时,保障企业部门及个体间沟通流畅高效,鼓励形成企业内部知识交流、共享、分析的文化氛围;外部网络构建时,评估企业在关系网络中定位,确定网络构建趋势,挖掘具有潜在价值的关系方,积极吸取市场资源,特别是稀缺资源。

3)紧跟技术提升与政策改革。政策环境、技术提升及市场机制均对煤炭企业形成机遇与挑战,随着环境不确定和不稳定性的增强,企业对外在环境变化的反应和决策时间明显缩短。国家对化解产能过剩提出明确要求,加快释放优质产能也是国家重要任务,煤炭企业随着外部环境调整自身战略迫在眉睫,信息化、安全性更强的挖掘技术及绿色采掘应用以及对主营业务向高端现代煤化工转型均对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出更高要求,而产能、市场反应等需求也要求企业增强对外部环境的敏锐度,及时跟随环境进行战略调整及网络更新。

猜你喜欢

动态性煤炭企业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自组织多主体系统动态性的推理研究
动态性对简笔画动物审美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支持节点协同的工作流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动态生成教学”的研究与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政工干部的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