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黑豹》文本分析
2019-06-21杨思佳
【摘要】作为历史上第一个正面的黑人超级英雄,其同名电影《黑豹》在“漫威电影宇宙”第三阶段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再仅仅和以往爆米花电影一般纯粹满足视听刺激需求,而是更具有商业电影美学及深刻政治内涵的佳作。文章解构整部电影的文本符号及叙述逻辑,以探讨电影的社会影响与美学意义。
【关键词】叙事逻辑;国家外交观;鼓点乐符号;传统与科技的碰撞
一、叙事文本分析
电影中,虚构出来的非洲国家“瓦坎达”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振金,利用振金发展科技,然而国王带着国民避世,拥有比美国先进的技术却是世界人们眼中的农业国家,第三世界贫困国家:而上一任国王的弟弟私自偷运振金制造武器,被国王处死。其儿子作为孤儿在美国长大,得知真相后前往瓦坎达与现任国王争夺王位,意图向世界第三国家输出振金武器向曾经历史上的侵略国家复仇,称霸世界。
电影故事逻辑线是作为科技强国,是理当承担国际责任开放共享还是防止别国觊觎而遮掩避世之间的冲突,同时还有作为国王的担当,如何更好庇佑子民的探讨。
而这个逻辑冲突点主要通过两组主要人物间的对峙互动关系来体现:国王特查拉(主角黑豹)与来争夺王位的表弟埃里克间王位冲突与国家安全观的意见分歧;特查拉与去世的父亲上一任国王特查卡在灵魂世界两次关于国王担当的争论。
在这个过程中,主角特查拉作为所持观点发生转换:第一次在灵魂世界中对于国王担当的迷茫并选择遵循父亲的原则选择遮掩避世,此时是故事开场的平衡状态。突然出现的表弟埃里克争夺王位时主张的“出世复仇”的观点与特查拉形成强烈冲突矛盾,平衡从而被打破,在主角观点第一次受到反对时的内心纠结此时也引发着观影者对该问题的第一次思考。第二次在与埃里克比武争夺王位失败被推下瀑布又被救回重获黑豹神力时,特查拉再一次进入灵魂世界与父亲争论国王担当与国家安全时,特查拉开始积极否定父亲的避世主张。此时特查拉所持观点发生第一次转换,而此时被打破的平衡并没有得到恢复。观影者对于特查拉观点突然的转变仍是不理解的,困惑的。第三次在带着与父亲争论问题悬而未决的状态下,特查拉从灵魂世界醒来,找埃里克夺回王位并阻止其带着振金武器侵略世界,此时电影进入紧张刺激的高潮部分。特查拉开始主张开放,却否定埃里克激进的复仇心理。在与埃里克武力斗争和话语对峙中特查拉进一步明确了如何正确地坚持开放观,国家治理观。他的观点均不同于其他二人观点,与二人的冲突所产生故事的不平衡虽然没有得到恢复,却逐渐开始转变为一种新的平衡——如何坚守国王担当的同时承担国际责任,对外开放。而这种观点是在最后,埃里克战败,影片结尾时才有体现。
在结尾时,特查拉关于两个问题的抉择做出行动,最终让观者得到问题的最终答案。全影片关于问题的探讨,关于意义的解码,观影者是在角色间的不断对抗中进行思考,在最后的“霸权式”的文本编码(父亲特查卡同意特查拉观点,表弟在冲突中死亡)即以直接行动的方式展现意义的最终解读而恍然大悟。
二、符号文本分析
影片在特查拉继任王位仪式的三分钟里,集中体现了以演员肢体符号的非洲民俗舞和声音符号鼓点乐的结合。这两种基本符号系统虽是一种时间型的符号序列,却通过不同声音符号的转换与两个镜头画面切换间所存在的时间差来体现空间的变换,这种间隔差也使电影情节推动更加顺畅。
作为声音符号的非洲鼓点乐首先响起,非洲鼓点乐这种具有特色的声音符号以第一位的时间顺序出现,镜头逐渐拉近,伴随着“瓦坎达”子民传统的非洲舞蹈,具有冲击力的服装视觉表达和舞蹈肢体语言使画面十分具有美感:
随后鼓点乐戛然而止,声音符号展现出现停滞。此时插入一段高科技飞碟掠过船只行驶过湖面的画面文本,画面主体飞碟与上一个镜头的歌舞船只有了质的不同,声音符号的停止和整个画面切换让观众有了从情节进入下一个未知阶段的猜想。
就在此时,一种全新的非洲吟唱式音乐符号响起,配合对着飞碟不断拉近细节的画面,出现了一种强烈差别对比的张力感。吟唱初始影片并没有匹配吟唱歌词字幕,观众的焦点并没有被分散,全力集中在对吟唱的听觉感受和对飞碟内部会有什么的猜想中。
随着镜头不断拉近,画面不断调亮,特查拉赤膊带有部落刺青手持盾矛从飞碟中走出,不断重复的吟唱词也有了字幕:“献给特查拉”。虽然特查拉是背面的形象,但特查拉是叙事主体,在画面中占据绝对地位配合着画面中特查拉下飞碟后所面对的是他的子民(即歌舞镜头中船只上的群众)全部站在湖泊瀑布岩石上不断随着吟词舞动,观众才恍然大悟,歌舞文艺展现并没有停止,而是在一个全新的音乐符号带头下进行空间上的转换。情节上,国王继任仪式也并没有结束,而是伴随着主角的出场才刚刚进入高潮。
三、知识框架分析
(一)开放分享与闭关自保的外交观博弈
该问题的讨论是整部影片的冲突核心点。
影片中的故事时间是和现实世界中的时间节点相一致的,即当下21世纪。在这个时代下,世界格局是多元的,開放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是一片汪洋大海,每一个国家都是一条河流而不是封闭的池塘,因而不管逃避与否,都将无法改变“地球村”这一大趋势。面对这样的时代大背景,现实中我们应做到的就是和影片结尾特查拉做法一样,积极加入世界外交中,汇入到世界大海中,以更坚定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政治经济自信面对国际上存在的未知因素。
这样的思考同十九大习近平主席的观点不谋而合,我们要深刻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共享之路,建立中国“一带一路”,中国强大起来了,中国所拥有着的技术资源向别国友好分享,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中国在逐渐向世界舞台中心靠拢的同时也必能承担起相应的大国责任,帮助别国同时也定会坚定地维护本国主权利益不受侵害。
(二)父子间权利移交及教育相处模式
“特查卡(上一代国王):一个男人如果无法让自己的儿子坦然面对自己的离开,那么他就是一位失败的父亲。
尼布乔(特查卡弟弟,反派埃里克的父亲):让自己的儿子独自生活在异国他乡,自己无法陪伴儿子长大,他是一位失败的父亲。”
两个父亲对儿子的教育观有着明显的不同。身为国王身为强者的特查卡始终认为特查拉不仅作为下一任君王,作为他的儿子也要拥有着坚定强大的内心,作为强者不能被眼前的悲伤所牵绊,而是要树立大局观,在特查卡的影响下,特查拉始终坚守着对子民对瓦坎达的责任与安全承诺,即使在最后站在了与父亲对立的观点上,也是以合理符合国家人民利益的方式:
而尼布乔秉持的更是一种過于极端的“弱者”心态,不仅仅是因为他不是国王,也是由于他的格局过于狭窄,出于对世界上其他受贫困战争磨难国家病态的“同理心”,尼布乔选择了一个格局狭隘的解决办法——不假思索的武器输出即复仇挑起战争。这样的格局也使他对儿子的教育态度始终是用坚硬的盔甲装备自己,他人的陪伴保护自己,自己却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强者。受尼布乔影响,埃里克始终有嫉恨、抱怨世间不公的心理,这样的心理也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结局。
(三)传统文化与科技发展间的矛盾
虚构出来的未经侵略的非洲国家瓦坎达拥有振金资源得以发展高科技,但从电影中可以看到瓦坎达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利用高科技工具方便生活,但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却和现实生活中的非洲国家基本相一致。
不仅是表面上城市仍采用非洲原始部落图腾符号元素并仍以农牧业产物如棉麻等为装饰物,并且在精神面貌上瓦坎达人民也仍保留着古朴纯粹的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普遍认知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的不断进步,对资源的不断开发,对自然的不断索取必然会使人类的欲望不断加大,有一天将会失去最基本的道德判断标准,被物质欲望所控制,被科技所奴役,这种趋势也必然将会加快传统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消亡。
而该影片所呈现的是高科技与原始传统的高度和谐共处相融合的一个状态,瓦坎达人民拥有世界最顶端科技却并没有被科技所控制,科技仅仅是工具,并不能决定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根本变革。瓦坎达越发展科技,越向自然索取资源的同时,就越注重传统,越敬畏自然。
影片向我们抛出了一个疑问:文化与科技是否可以达到完美的和谐并存?这样的景象离我们还有多遥远?换种角度来思考,也许当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地球真正变成了“小村落”,所有人差别减少,此时或许就更需要传统文化习俗来标识个人身份,来表达个人的精神风骨。这也是历史文物保护存在的意义,是当下我们倡导“文化自信”的最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许诗怡.文学人类学视域下的网络文学改编之思——以美国电影《黑豹》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18年05期.
[2]陶熠,泛非主义与电影《黑豹》的文化解读[N].文汇报,2018年.
[3]杨柳.门罗主义式语言在漫威电影中的应用——以《黑豹》为例[J].电影评介,2018年16期.
【作者简介】杨思佳,文学硕士,长春广播电视台记者、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