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大汽车央企合作共享出行解读行业两大发展趋势

2019-06-21

中国计算机报 2019年15期
关键词:网约滴滴新能源

2018年3月22日,一家股权投资企业的成立备受瞩目。在新成立的南京领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的股东中,包含中国三大汽车央企中国一汽、东风集团、中国长安以及苏宁、阿里、腾讯等互联网科技公司。新公司总投资额为97.6亿元,将投资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共享出行产业。“T3出行项目”,即三家汽车央企成立合资公司合作开展出行服务,正式在南京启动。

2017年12月1日,中国一汽、东风集团、中国长安在武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展开在新能源、智能网联、移动出行、资源共享等领域的全面合作。2018年12月21日签订《T3科技平台公司合资合作意向协议》,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领域,合作研发下一代汽车的核心系统、模块及平台。此次成立出行公司,是三大汽车央企全面合作的又一重大进展。

“T3出行”短期内不会对由滴滴占据主导地位的网约车市场产生太大影响。相比滴滴超过5000亿元的估值,南京领行注册资本仅为97.6亿元,不足滴滴2018年亏损金额。中国一汽总经理奚国华也表示:“T3出行不是为了围剿滴滴出行,更多是互补”。“3出行项目”的定位,类似于吉利的曹操出行、长城的欧拉出行,是整车企业向出行服务转型的初步尝试,是对网约车市场的战略布局,其更大的意义在于为三方未来的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虽然网约车市场短期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整个汽车行业将处于激烈的调整期。最为核心的三家汽车集团在多领域的产业合作以及向出行服务转型代表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两大发展趋势。

合作共赢

企业合作成为汽车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新技术变革影响全球车企加强合作,以分摊成本、提升技术平台优势。新能源、智能网联、出行服务的浪潮席卷而来,车企要在浪潮中站稳脚跟,需要以新技术和新平台作为基础,直接带来巨大的研发成本。通过合作分摊成本成为行业趋势,近几年也是自汽车诞生以来行业合作最为频发的时期。自动驾驶领域,通用Cruise累计获得高达50亿美元融资,Waymo每年投入10亿美元,高额的投入推動通用与本田、大众与福特、宝马和戴姆勒等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开展合作。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转型,开发新平台,同样为车企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为了降低研发成本,宝马和戴姆勒就合作开发电动车平台谈判,大众也向第三方开放MEB电动车平台。

中国建设汽车强国更需要车企间的合作。《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若干个中国品牌汽车企业产销量进入世界前十。而从2018年销量来看,全球乘用车销量第十名铃木汽车的销量为321万辆,中国品牌销量最高的是吉利集团的229万辆,中国长安为126万辆,其余品牌不足百万辆。德、美、日等汽车强国都是将产业整合为三四家整车企业,而中国汽车企业过多,研发和生产资源分散,技术无法共用,单一车型销量低,难以支撑高昂的研发成本。作为国务院国资委下属汽车央企,中国一汽、东风集团、中国长安肩负建设汽车强国的重要使命,三家企业多领域全面合作的成功与否将对中国汽车产业产生重要影响。而中国其他车企,如果不加强合作,将产销量提升到百万级,将面临国外品牌的全球车型和国内领先集团如吉利、T3联盟(中国一汽、东风集团、中国长安)的大平台产品的竞争,在技术、成本等方面均不具备优势,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共享出行

新能源汽车和平台共享成为整车企业进入出行服务领域重要切入点。T3出行项目将投资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共享出行产业,组建合资公司。吉利旗下的曹操出行和长城旗下的欧拉出行同样以新能源汽车作为运营车辆,共享出行巨头滴滴与北汽新能源、车和家等车企定制运营车辆也都是新能源车。出行服务领域烧钱不断,滴滴年亏损过百亿元,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盈利能力成为行业重点。通过无人驾驶减少司机成本的技术尚不成熟,采用适用于出行服务的专用电动车降低燃油费用将成为短期内降本的重要手段。

共享出行的发展将改变汽车消费习惯,未来汽车行业的利润将向出行端转移,整车企业向出行服务转型是趋势。在不断有人入场的出行服务市场领域,合作、共享服务平台成为车企进入共享出行领域的关键。网约车运营需要积累大量数据、足够规模的运营车辆数量和用户规模,才能使用户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和较低的使用成本。车企进入网约车市场也通常采用在部分地区运营、逐步扩张的模式,以此降低运营成本和前期投入。但即使在单一城市形成竞争优势,在大数据、算法及开发运营成本等方面都存在劣势,因此整车企业在出行领域的合作就至关重要。

T3出行项目的落地,虽然短期不会对市场产生太大影响,但凭借三大汽车集团的资源,阿里和腾讯的技术、流量支持等优势,合资公司未来会成为中国出行服务市场的有力参与者。同时,三大汽车央企的合作,象征着中国汽车产业深化合作的重要进展。

猜你喜欢

网约滴滴新能源
网约车平台责任条款的识别方法——基于解释进路的正当规制
“滴滴”上的叮咛
网约车侵权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网约车问题研究及对策
网约车安全性提高研究
滴滴断臂求生?
“厉害了,我的国”之滴滴打车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滴滴Uber 大战
“新能源门”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