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家训的当代启示
2019-06-21江小角
江小角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学圃,安徽桐城人。家学渊源深厚,幼谈经书,过目成诵。康熙二年(1663)中举人,六年中进士,十二年以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入值南书房,并赐居西安门内,开清代词臣居禁城之先河。二十八年,晋为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后调任礼部尚书。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四十年得旨“准以原官致仕”。四十七年病逝,享年71岁。赐祭葬加等,谥文端。 张英一生以“敬慎”处世,将“立品、读书、养身、择友”奉为座右铭。他以自己官宦仕途、为人处世方面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结合古圣时贤的言行事例,撰著《聪训斋语》,教训子孙如何持家、读书、立身、做人、为官。他告诫子弟要“务本力田,随分知足”。常常用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些微小事,透析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为人处世之道,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器宇弘深,引人深思。
读书是增益之业。张英认为“读书者不贱”,读书可以增长道心,可以养性。“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为颐养第一事”。如果“闭户读书,名日美而业日成,乡里指为令器,父兄期其远大”。他观察“闲适无事之人,镇日不观书,则起居出入,身心无所栖泊,耳目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妄想生嗔。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不乐”。每每看见那些惶恐不安、手足无措的人,断定“此必不读书之人”。张英认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读书让人景仰:“虽至寒苦之人,但能读书为文,必使人钦敬、不敢忽视。”同时,读书可以让人除去烦恼,产生快乐:“凡声色货利一切嗜欲之事,好之,有乐则必有苦,惟读书与对佳山水,止有乐而无苦。”他认为习字、读书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写出好文章,而文章是荣世之业,士子晋升之具,写好文章是“场屋进退”的关键。张英四个儿子考取进士,其子张廷玉成为清代名臣,这与他的悉心教诲是分不开的。
勤俭是持家之宝。张英认为持家要以“俭”为宝。张英把“俭”的内容归纳为“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俭于言语,可以养气息非;俭于交游,可以择友寡过;俭于酬酢,可以养身息劳;俭于夜坐,可以安神舒体;俭于饮酒,可以清心养德;俭于思虑,可以蠲烦去忧”等八个方面。他认为世家大族更应该注意节俭:“大抵风俗之坏,必始于世家大族,而后浸淫及于小民。”他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在致仕归里之后,他仍“誓不著缎”“不食人参”。他要求家人,把一年的动支费用精心筹划,分为十二股,一月用一股,每月底总结所余,“别作一封”,用来应付贫寒之急,或者“多作好事一两件”。他对京师同僚“一席之费,动逾数十金”深感不安。六旬之期时,他反对家人、学生、同僚为他贺寿,与妻子商量,用设宴之资,“制绵衣袴百领,以施道路饥寒之人”。扶危济困、帮助他人成为张英一生重要的社会活动内容,处处体现出他“无忤于人,无羡于世,无争于人,无憾于己”的人生追求。
清廉是为官之本。张英认为做官要以“勤政清廉”为第一要务。他建议皇帝明察秋毫,选拔那些德行良好的人担任要职,以造福黎民百姓。张英堪称清代贤良官员的典范,不以势压人,居乡不干预政事,其亲朋故友,邻里子弟,中进士者多达数十人之众,没有谁因为他的提携而升迁。他要求仕宦子弟做到:“使我为州县官,决不用官银媚上官,安知用官银之祸,不甚于上官之失欢也?”同时,致力于保护廉吏,许多清正廉明的地方官员,因有他的保护和举荐,不但免遭不测之祸,而且得到皇上提拔重用。
和让是立世之基。张英对“和”字有独到见解,他认为人生在世,以和为贵,只有家庭和睦,邻里和谐,身心和顺,社会才会安宁,人人才能安居乐业。他说:“福之兴,莫不本于家室。夫福非和不致,和非積不成”“积和以敛福,所谓保艾尔后者,端在斯欤。”又说:“人常和悦,则心气冲而五脏安,昔人所谓养和喜神。”和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对自然界来讲同样重要。张英主张“慎剪伐以养天和”,可见,张英既强调人的身心和谐,也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张英认为做人要以谦让、益人为本。他居乡时,“厚重谦和”,与人相交,一言一事,考虑“皆须有益于人”。他晚年归乡,与乡民相处,不以宰相自居,而以一位山间老人与百姓交往。往来山中,遇到担柴人,他便主动让路,与人方便。有关张英六尺巷的故事,名传乡里,誉满海外,已经成为邻里和睦、以和为贵、以邻为伴的生动教材。
修养是常乐之源。张英认为一个有追求、有责任感的人,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崇高的品德修养和健康的身体素质。所以,在他的一生中,非常注重修身养性。一是注重道德修养。张英认为“居家则肃雍闲静,足以见信于妻孥;居乡则厚重谦和,足以取重于邻里;居身则恬澹寡营,足以不愧于衾影”。二是注重文学修养。张英说:“吟咏古人之篇章,或抒写性灵之所见,一字一句便可千秋,相契无言亦成妙谛。”欣赏古人之文,先要知晓古人之心。他的许多诗文或抒发人生感悟、或讴歌自然风光、或叙述兄弟亲戚朋友之情,文采飞扬,令人赞不绝口。三是娱情山水。张英酷爱自然山水,“酷好看山种树”。致仕回家后,在龙眠山里构筑“双溪草堂”居住。认为“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佳山胜水,茂林修竹,全恃我之性情识见取之”“手种一树,开一花,结一实,玩之偏爱,食之亦甘”;循环玩赏,可以终老。四是主张节欲。张英认为嗜欲之心,是养生致寿的大敌:“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还说:“多求而不得则苦,多欲而不遂则苦,不循理则行多窒碍而苦,不安命则意多怨望而苦。”所以,张英强调清心养德,夜坐安神,“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还常常告诫人们“得尺则尺,得寸则寸。毋贪多,毋贪名”。
总之,张英一生履历丰富,见多识广,阅人无数,又有家学渊源,深受传统文化熏陶,且治学功底深厚,了解世情民情。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对大自然的亲近与热爱,对官宦仕途的独到见解,对处人、处事的谦和态度及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几乎一时无两,其对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平实易懂、小中见大、寓意深刻,震撼人、感染人、启发人、教育人,对于我们今天培养时代新人、完善个体人格、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刻教育意义和重要传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