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19-06-21李丹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成为新时期思政课程教学活动组织开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与时代对学校现代化建设与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需求。本文以独立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为例,进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改革,以期提升思政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12-02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作为近年来办学模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等被关注和热点研究的独立学院,在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应明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对提升学生素质,健全学生人格,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依托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机遇,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从而促进课程构建与开展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学生的“可持续竞争”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实践教学理念改革

理念是促使行为产生的驱动力,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应做好教学理念的改革工作,以理念促进实践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

首先,学校以及思政教师应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先进教学理念渗透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从而突破传统“以教师为主体”、“以理论知识灌溉为主要形式”教学理念与模式对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的禁锢。对此,可利用多种方法,包括讨论分析法、案例教学法、专题研讨法、辩论法等,引导与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与开展中,提升学生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

其次,学校以及思政教师应将当代中國精神引入到实践教学中。从而能够在课程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内容以及课程教学方式设置、设计与选用过程中,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开放的实践教学氛围,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自由、尊敬、诚信对话,便于学生健全人格,高尚品质的构建[1]。

此外,学校以及思政教师应将“知行合一”理念引入到课程实践教学中。形成多维度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在知识与基础传递的同时,培养品德与情操。实现“知”与“行”的相统一、相协调,让学生既要做思想上的巨人,也要做行动上的巨人。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学生健全人格与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知、意、情、行”互动的过程中。对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中,基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当代中国精神”、“知行合一”等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应构建“理论+实践”、“读书+研讨+实践”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主题社会实践任务,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行动目标。如针对大一新生,以“掌舵青春之帆,起航绚丽人生”为实践教学主题,要求学生制定一份“大学学习生涯发展规划书”。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确定学习与发展目标,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阅读、相关影视作品鉴赏等获取思路,完成规划书内容与形式的编制。并以“演讲”的形式进行“自我展示”。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活动组织开展的重要载体,其应用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对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存在重要影响。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实践教学中,能够应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包括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法、专题讨论法、社会调查与实践等。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法为例,教师可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涉及到的法律知识,联系学生生活实践,为学生构建“模拟法庭”,学生通过扮演法官、原告、被告、法警、律师等角色进行案例剖析,从而在情境体验中认知法律,领悟法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更好利用法律规范自己,保护自己[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院校德育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基于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上,渗透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思想,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思想情感、自我管控与保护能力的重要手段。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知识灌溉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对此,针对课程特征与教学要求,学校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全面渗透,指导课程教学进行全方位、多维度改革,以实现课程实践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提升,促进课程实施作用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潘丽琴.浅谈“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5):32-33.

[2]向前.教学体系到能力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探索——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法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26):162-163.

作者简介:

李丹(1985.04-),女,陕西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政。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