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梨状肌综合征的运动康复疗法及效果的研究进展

2019-06-21

四川体育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手段髋关节针灸

文 宽



梨状肌综合征的运动康复疗法及效果的研究进展

文 宽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311121。

梨状肌综合征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疾病,其治疗手段较多,但运动康复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不仅有效且副作用小。目前的运动康复手段包括拉伸练习、肌肉力量训练、髋关节训练及运动结合其他手段,但目前的临床研究有限,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运动康复手段的长效性。本研究旨在综述与梨状肌损伤的运动疗法相关实证研究,总结运动治疗梨状肌的具体方法,系统评述运动康复对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为梨状肌患者和未来研究学者提供依据和基础。

梨状肌综合征;运动康复;疗效;研究进展

梨状肌综合征(The piriformis muscle syndrome)是一种由梨状肌损伤后压迫坐骨神经,并伴有显著性臀部疼痛的疾病[1]。Yeoman在1928年[2]进行了初步描述。1934年,Freiberg认识到这种综合征特有的症状[3],但直到1947年,Robinson才将这种临床症状称为“梨状体”或“锥体”综合征[4]。一般认为,腓总神经高位分支,自梨状肌肌束间穿出或坐骨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5]。当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该肌间隙或该肌上,下孔变狭窄,挤压其间穿出的血管、神经,因此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称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6]。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以臀部疼痛为主,并向下肢放射,严重时臀部呈现“刀割样”或“灼烧样”的疼痛,表现为行走困难或起床困难[7]。患者可感觉疼痛位置较深,夜间睡眠困难,大小便咳嗽、打喷嚏时会因腹压增加而使患者病处窜痛感加重[8]。梨状肌损伤所带来的一系列综合症状,可导致生活工作质量下降,增加社会医疗成本,对患者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本研究旨在综述与梨状肌综合征的运动康复疗法相关的实证研究,总结运动治疗梨状肌的具体方法,系统评述运动康复手段对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为梨状肌患者的康复及未来研究学者提供依据和基础。

1 梨状肌综合征运动康复疗法概述

据文献资料显示,梨状肌综合征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手段主要包括中医治疗[9]、针灸治疗[10-12]、各种推拿按摩手法治疗[13,14]、针刀[15,16]电针[17]、微创术[18]及物理治疗[19]等。各种推拿按摩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既无创伤又无副作用,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曾一度被患者青睐[20]。近几年运动康复成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一种新兴手段,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国内梨状肌综合征的运动康复治疗手段基本上以运动结合物理治疗、针灸及推拿按摩为主,治疗手段较丰富,但很少涉及身体功能恢复以及强化梨状肌的研究。在国外多采用拉伸练习、肌肉力量练习和功能性锻炼等单一的运动康复手段以减轻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疼痛。运动康复疗法成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新手段,可在最小的副作用下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梨状肌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结合起来可达到“治未病”的目的,为梨状肌综合征患者提供有效治疗和健康指导。

2 梨状肌综合征的运动康复研究现状

目前对梨状肌综合征运动康复疗法的研究分为:单一运动康复手段对梨状肌综合征的研究和运动康复结合其他手段对梨状肌综合征的研究。

2.1 单一运动康复手段对梨状肌综合征的研究

单一运动康复手段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拉伸练习、肌肉力量训练和髋关节训练(见表1)。

表1 单一手段的康复运动对梨状肌综合征研究统计表

注:EXR:一次髋关节屈曲,外旋,然后内收;ADD:一次仰卧,一次髋关节屈曲,内收,然后外旋;PiM:梨状肌;AFL:澳大利亚足球联赛;LBP:下背痛

2.1.1 拉伸练习 目前有学者证实,对梨状肌进行针对性的拉伸练习有助于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康复。Gulledge等[21]研发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探索更有效的梨状肌的拉伸动作,其方法是在髋关节位置上绘制梨状肌长度,通过程序分析两种拉伸方式对梨状肌(piriformis muscle,PiM)拉伸量的影响。两种拉伸方式分别为:ADD拉伸(一次仰卧,一次髋关节屈曲,内收,然后外旋)和EXR拉伸(一次髋关节屈曲,外旋,然后内收)。根据程序的扫描和验证,EXR和ADD拉伸使PiM拉长约12%,股骨头和大转子前倾影响PiM伸长。在髋关节屈曲115°、外旋40°和内收25°或髋关节屈曲120°、外旋50°和内收30°时PiM拉长率比常规伸展增加30~40%(PiM分别增加15.1和15.3%)。EXR和ADD拉伸率相似,可能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优化的拉伸导致PiM长度显著增加,并且由于髋关节屈曲的增加,一些患者可能更容易进行伸展。类似的,陈凯楠[22]在肌肉牵伸技术配合针刺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中,采用患者俯卧位,先伸直双下肢,再将患侧下肢伸髋屈膝90°,治疗师采用手法将患者小腿外旋至最大范围,牵拉至微疼为止,每次牵伸时间持续30秒,反复牵伸10次,间隔时间为30秒。结果显示,增加肌肉牵伸技术比单纯针刺疗法效果更好。提示肌肉牵伸技术配合针刺疗法对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肌肉牵伸技术配合针刺疗法对于缓解疼痛有较好临床疗效,镇痛作用显著。现有的研究表明,有针对性的进行拉伸练习可能对梨状肌综合征的恢复起到积极的影响,可尝试优化的拉伸方法运用在梨状肌综合征康复治疗中。

2.1.2 肌肉力量训练 Tonley等[23]研究使用运动干预增强臀部肌肉力量的方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患者下肢活动的疼痛消失,功能量表得分由65/80,提高到80/80。单腿下蹲测试结果,髋内收和内旋角度从15.9°和12.8°提高到5.8°和5.9°,提示髋部和躯干稳定性增强。案例凸显梨状肌综合征病理机制的另一种观点:梨状肌损伤可能是过度拉伸而不是过度收缩导致。学者提供了一种运动干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手段,即采用梨状肌收缩的运动方式,使梨状肌恢复原始肌纤维形态,通过增强梨状肌的力量达到治疗和预防梨状肌损伤和目的。

Leung等[24]发现澳大利亚足球联赛(Australian Football League,AFL)运动员背部受伤率较高。加强腰部和骨盆神经肌肉控制训练对减少优秀运动员下背痛(low back pain,LBP)和下肢损伤是有效的,且通过控制训练可以改善梨状肌的大小。研究表明,优秀AFL运动员梨状肌的肌肉大小在整个赛季都有所增加,并受LBP和下肢损伤的影响。腰椎区域的运动控制训练对预防梨状肌损伤有促进作用。Keskula等[28]指出梨状肌综合征主要症状是臀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肌肉功能评价是检查和治疗运动员梨状肌综合征的一种方法。髋部在屈曲位置时,梨状肌参与了髋关节内收和外展的运动。强调运动促进力量,灵活性和功能性活动的治疗方案是治疗运动员梨状肌综合征的有效方法。针对腰椎、臀部区域的肌肉力量训练可治疗和预防梨状肌综合征,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其有效性。

2.1.3 髋关节训练 梨状肌在髋关节运动期间是链接躯干和下肢,维持躯体稳定性的重要主动肌。根据文献资料显示,梨状肌改善对髋关节疾病的恢复是有帮助的。例如Giphart等[25]招募10名健康志愿者参与13次髋关节康复锻炼期间,进行了耻骨肌和梨状肌的活动特征研究。从肌电信号显示,在髋部屈曲运动期间,在任一方向上旋转髋部耻骨肌都会被激活,并且在运动期间适度激活,而不是仅在髋关节内旋;在静态外旋和外展期间,梨状肌最活跃。研究表明,耻骨肌和梨状肌作为髋关节稳定肌,可用于特异性地解决耻骨肌和梨状肌的康复问题。作者认为,重视该肌肉群有助于损伤或术后髋关节功能稳定性的恢复。类似的,Atalay等[29]在运动处方治疗疼痛性髋关节疾病的研究中,发现在髋关节疼痛的运动处方中,由于髋部疼痛患者肌肉群之间的不平衡,部分肌肉肌力严重不足,因此在开运动处方前,应先评估肌肉功能表现。力量锻炼通常以等长,等张,等速方式进行,但在灵活性还没有完全恢复时,不能采用大强度的运动。髋部疼痛的运动处方可治疗运动损伤综合征,如梨状肌综合征,大转子综合征等。Grimaldi等[27]在退行性髋关节病变与臀中肌,臀小肌和梨状肌的大小之间的关系研究中,结果表明,轻度髋关节病变的臀部肌肉群与对照组没有显著的差异,在髋关节病变晚期时髋部周围的臀中肌和梨状肌萎缩较为严重,但在早期阶段易发生肌肉肥大。因此,在进行髋关节病变患者的运动康复治疗时,应考虑患者不同时期的肌肉功能,采取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治疗。

另外,Lenhart等[26]在不同速度的跑步期间髋部肌肉负荷的研究中表明,在跑步时臀中肌产生的峰值力比其他任何臀部肌肉产生的峰值力都要大,大部分肌肉在正向运动之前立即显示出一段负向运动。较高的跑步速度,导致摆动时髋屈肌群、腘绳肌和髋伸肌群负荷增加,但显著地减少了梨状肌在负荷反应期间的峰值力和功。增加跑速可以提高腘绳肌和臀肌在摆动后期的负荷,同时降低梨状肌的站立阶段负荷。提示临床医生可以改进梨状肌综合征康复治疗中与跑步相关的运动处方。

2.2 运动康复结合其他手段对梨状肌综合征的研究

运动结合其他手段对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分为:运动康复结合神经治疗/肌肉能量技术、运动康复结合针灸技术、运动康复结合按摩治疗(见表2)。

2.2.1 运动康复结合神经治疗/肌肉能量技术 神经疗法是一种替代医学形式,其中将局部麻醉剂注射到身体的某些位置以试图治疗慢性疼痛和疾病。没有好的证据表明治疗的绝对有效性,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它尚未发现具有整体效益[35]。Nazlıkul等[36]采用神经疗法结合拉伸手段对梨状肌综合征进行康复治疗,得到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显示,两组的VAS和ODI均有所改善,但神经治疗组的VAS和ODI评分改善更显著;VAS和ODI值的变化无人口统计学的特征。提示采用拉伸运动结合神经疗法的方式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效果更好。

肌肉能量技术可用于减轻疼痛,伸展肌肉和筋膜,减低肌肉强直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强化软弱肌肉,增加硬化关节活动。周煜达等[16]采用肌肉能量技术结合针刀手段对梨状肌综合征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研究表明,针刀治疗显著改善了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和功能,但结合肌肉能量技术不仅进一步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功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复发。

运动结合神经疗法、肌肉能量技术可能有效地促进梨状肌综合征的恢复,鉴于目前研究数量有限以及临床研究的局限性,未来应深入运动结合神经、肌肉能量技术疗法,在传统的康复手段上继续创新,结合新兴的康复手段致力于患者的健康继续探索。

表2 运动结合其他手段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研究统计表

注:+:结合;VAS:视觉模拟评分法;ODI: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T:治疗组;C:对照组

2.2.2 运动康复结合针灸技术 运动结合针灸技术的研究打破了传统运动康复的手段,将中医的针灸技术和运动康复手段结合,取得了多项创新型研究成果。例如,殷光磊等[30]采用温针灸结合等长收缩后放松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相比于对照组疼痛症状明显改善。结果表明,温针灸结合等长收缩后放松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能更好的起到放松、延长紧缩的梨状肌、松解粘连、消炎止痛、增强肌肉力量等作用。提示两种治疗方式都没有不良反应任何副作用,结合肌肉能量技术的疗效优于只用温针灸。殷光磊[31]的另一项研究,学者将肌肉力量技术进行了改良,将患者用力对抗结束后放松变为用力对抗结束后逐渐减少用力。结果表明,若将每次对抗持续时间延长至30 s,使等长收缩后梨状肌的逐渐放松、拉长效果更佳。

周瑾等[15]比较了单一水针刀和水针刀结合运动康复手段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研究表明,水针刀结合运动康复手段与单一水针刀都能有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但水针刀结合运动康复手段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水针刀。另外,杨庆宇等[32]通过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研究表明,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不良反应小,标本兼治,疗效满意,值得推广。类似的研究,邹洪[33]采用复针结合康复运动治疗梨状肌,运动方式为每天进行30min的患肢外展,旋转活动。结果显示,复针结合康复运动对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起到了很好康复效果。

综上,运动康复手段结合中医的针灸技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比使用单一针灸技术疗效更好。未来应当深入此类研究,将传统的中医针灸技术和运动康复手段有效的结合起来,探讨梨状肌综合征患者治愈的新技术和新手段。

2.2.3 运动康复结合按摩治疗 董雯雯等[34]的研究将6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平均为三组:悬吊运动疗法治疗组、循经弹拨法治疗组和悬吊运动疗法结合循经弹拨法治疗组。三组患者按照各自的治疗方案,每日1次,每周5次,4周为一个疗程。在患者治疗前、治疗一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JOA髋关节功能量表进行量化评定,并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悬吊运动疗法结合循经弹拨法与单纯悬吊运动疗法和单纯循经弹拨法在改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及功能障碍方面均有效果,且悬吊运动疗法结合循经弹拨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和单纯循经弹拨法治疗,提示运动的结合可能起到关键辅助作用。另外,学者朱建忠[14]采用推拿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也取得了类似的效果,表明推拿按摩结合功能锻炼也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一种方法。Skriabin[37]运动疗法和按摩治疗孕妇梨状肌综合征,根据学者的研究结果提示,运动疗法结合按摩疗法比单一采用运动或按摩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作用更显著。

根据有限的研究,运动康复结合按摩治疗可以改善梨状肌综合征,但是需要的疗程可能较长,因此,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才能见其效果。未来可探讨不同运动康复结合按摩手法对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3 结论和展望

根据目前的资料显示,梨状肌综合征的运动疗法包括单一的运动康复手段:拉伸练习、肌肉力量训练和髋关节训练;运动康复结合神经治疗/肌肉能量技术、结合针灸技术、结合按摩治疗。这些治疗手段都能够有效的缓解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有良好的治愈效果。但是,由于目前的临床研究样本数量有限,另外缺乏广泛的纵向研究导致证据有限。因此,未来可深入研究梨状肌综合征的运动疗法,开展大量的临床研究和纵向研究以弥补研究局限。

考虑到目前研究的不足,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1)探索不同的拉伸方法对梨状肌综合征疗效的影响,不断优化拉伸方法;(2)对非运动员群体或无训练基础的患者中采用肌肉力量训练的有效性与可行性;(3)对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如何实施运动康复疗法;(4)深入运动康复手段结合传统中医的创造性研究。

尽管运动康复作为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还在探索阶段,单一运动康复手段以及运动康复结合其他手段的疗法仍需研究证实其有效性。现有研究给我们一个新的方向,即研究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采用运动康复疗法的可能。运动康复作为肌肉损伤康复的一种手段,在公共健康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的研究应深入运动康复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深入机理的探索和研究,发展更有效的运动康复手段。亦可在运动康复疗法领域作对比研究,追寻运动对梨状肌综合征康复的最佳手段。在运动康复领域应当重视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预防和复健,提供优化的治疗方案。

[1] Michel F, Decavel P, Toussirot E, et al. The piriformis muscle syndrome: an exploration of anatomical context, pathophysiological hypotheses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J]. Ann Phys Rehabil Med, 2013, 56(04): 300~311.

[2] Yeoman W, Lond MB. The relation of the arthritis of the sacro-iliac joint to sciatica [J]. Lancet, 1928, 2(11): 19~22.

[3] Freiberg AH, Vinke TH. Sciatica and the sacro-iliac joint. [J]. Bone Joint Surg, 1934, 16: 126~136.

[4] Daniel R. Robinson MD. Piriformis syndrome in relation to sciatic pain [J]. Am J Surg, 1947, 73: 355~358.

[5] 顾 宁,唐 晨. 密集型银质针松解术配合超激光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2015,24(04):378~379.

[6] 赵 辉. 推拿治疗梨状肌综合征[J]. 按摩与导引,2007,(05):30~31.

[7] 黄志发. 梨状肌出口综合征的病因学研究与甘露醇联合B族维生素治疗疗效分析[D]. 南方医科大学,2018.

[8] 黄子洋. 针灸及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杂志,2014,30(02):159~160.

[9] 周 伟,臧 波. 中医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8):120~121.

[10] 秦 云,李 萍. 针灸防治梨状肌综合征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7):2516~2518.

[11] 袁 月,曹 方,赵树明. 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临床选穴规律分析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8,29(08):2048~2050.

[12] 赵姿茗,王 胜,赵 岩. “梨十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2017,33(03):89~91.

[13] 柯于麟,陈顺锦. 揉拨理筋法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梨状肌综合征67例[J]. 时珍国医国药,2018,29(08):1899~1900.

[14] 朱建忠. 推拿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19(08):40~41.

[15] 周 瑾,杨 莉,魏文元. 水针刀与康复技术复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8,40(03):348-351.

[16] 周煜达,高 宏,邱纪方,等. 针刀结合肌肉能量技术对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2018,33(03):237~239.

[17] 施 研. 电针结合推拿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3):39~41.

[18] 吕俊彪,周小鸿,柯伟明,等. 刃针微创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0例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17,32(03):386~387.

[19] 贾琼珍,陈 敏. 体外冲击波结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秩边穴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17,39(05):55~56.

[20] 刘日汉,孙孝国. 梨状肌综合征的外科治疗(附18例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3,(11):688.

[21] Gulledge BM, Marcellin-little DJ, Levine D, et al. Comparison of two stretching methods and optimization of stretching protocol for the piriformis muscle [J]. Med Eng Phys, 2014, 36(02): 212~218.

[22] 陈凯楠. 肌肉牵伸技术配合针刺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长春中医药大学,2017.

[23] Tonley JC, Yun SM, Kochevar RJ, et al. Treatment of an individual with piriformis syndrome focusing on hip muscle strengthening and movement reeducation: a case report [J].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10, 40(02): 103~111.

[24] Leung FT, Mendis MD, Stanton WR,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iriformis muscle, low back pain, lower limb injuries and motor control training among elite football players [J]. J Sci Med Sport, 2015, 18(04): 407~411.

[25] Giphart JE, Stull JD, Laprade RF, et al. Recruitment and activity of the pectineus and piriformis muscles during hip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an electromyography study [J]. Am J Sports Med, 2012, 40(07): 1654~1663.

[26] Lenhart R, Thelen D, Heiderscheit B. Hip muscle loads during running at various step rates [J].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14, 44(10): 766~774, A761~764.

[27] Grimaldi A, Richardson C, Stanton W,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egenerative hip joint pathology and size of the gluteus medius, gluteus minimus and piriformis muscles [J]. Man Ther, 2009, 14(06): 605~610.

[28] Keskula D R, Tamburello M.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piriformis syndrome [J]. J Athl Train, 1992, 27(02): 102~110.

[29] Atalay A,Guven Z Exercise Prescription for Painful Hip Disorders [J]. Turk J Phys Med Rehab, 2014, 60: 58~64.

[30] 殷光磊,汪 凡. 温针灸联合肌肉力量技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46例[J]. 中国针灸,2014,34(04):407~408.

[31] 殷光磊,汪 凡,林 坚,等. 温针灸结合等长收缩后放松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05):475~478.

[32] 杨庆宇. 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102例[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276.

[33] 邹 洪. 腹针结合康复运动治疗梨状肌综合征[J]. 中国民间疗法,2012,20(07):28~29.

[34] 董雯雯.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循经弹拨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

[35] Frank BL. Neural therapy [J]. Phys Med Rehabil Clin N Am, 1999, 10(03): 573~582.

[36] Nazlikul H, Ural FG, Ozturk GT, et al. Evaluation of neural therapy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piriformis syndrome [J]. J Back Musculoskelet Rehabil, 2018.

[37] Skriabin EG. Exercise therapy and massage in the treatment of piriformis muscle syndrome in pregnant women] [J]. Vopr Kurortol Fizioter Lech Fiz Kult, 2004, 2: 42~44.

Research Progress on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nd Effect of Piriformis Syndrome

WEN Kuan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1121, China.

Piriformis syndrome is a common disease causing acute and chronic sciatica. There are many treatments for it, but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s not only effective but also has less side effects. Current means of sports rehabilitation include stretching exercises,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hip joint training and exercise combined with other means, but the current clinical research is limited, more studies are needed to confirm the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sports rehabilitation mean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summarize the empirical studies related to the exercise therapy of piriformis muscle injury, summarize the specific methods of exercise therapy of piriformis muscle, and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effect of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on piriformis syndrome, so as to provide basis and basis for patients with piriformis muscle and future researchers.

Piriformis syndrome;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Curative effect; Research progress

2019-01-10

2019-02-21

G804.53

A

1007―6891(2019)03―0027―05

10.13932/j.cnki.sctykx.2019.03.07

猜你喜欢

手段髋关节针灸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