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护理体会

2019-06-21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围术栓塞实验组

颅内脑动脉瘤是我国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体温血压升高以及精神障碍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都会带来严重的威胁,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疾病的一种主要手术方式,其手术效果十分明确显著,但同时也会引起各种并发症进而影响到患者的恢复过程,因此对实施这类手术的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就显得十分有必要[1-3]。本文通过对比性实验研究探讨了针对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与效果,现将实验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管理委员会的审核与批准,选取2016年9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共72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每组各有患者36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有关临床诊断与治疗标准,手术指征较明确,自愿签署实验责任意见书。排除标准:有严重血液疾病、器官性疾病或精神病史的患者,有意识障碍或沟通障碍的患者,治疗配合度低的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4]。实验组中有男性25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在43~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3.7)岁。对照组中有男性24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在41~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2±3.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措施包括保持病房卫生和安静,向患者介绍有关的疾病知识以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积极与家属沟通,争取家属配合等。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围术期护理方法,主要措施如下:(1)术前护理。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探视人数和次数,对患者进行对应的健康宣教,同时帮助患者做好备皮、备血等手术准备工作。(2)术中护理。帮助患者保持适当的体位,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变化情况,适当通过竖大拇指等方式给患者鼓劲。(3)术后护理。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电监护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各项情况;对手术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和保温,叮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保证穿刺部位的干燥清洁;患者清醒后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前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身体机能、社会活动、心理情况以及生活能力等四个项目,每项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同时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4.0专业软件对实验取得的数据进行计算整理,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取t值进行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并采取χ2值进行检验,若两组数据对比P<0.05则表示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身体机能、社会活动、心理情况以及生活能力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分数都比较接近,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分数均有所增加且实验组患者的各项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分,±s)

身体机能 社会活动 心理情况 生活能力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36 21.1±1.2 59.4±4.7 24.6±2.8 56.1±3.7 30.7±3.8 61.7±5.8 34.6±1.2 60.7±6.1对照组 36 21.3±1.0 41.3±4.2 23.9±2.7 42.7±1.9 31.1±2.4 44.7±4.8 34.1±1.7 45.8±2.9 t值 - 0.768 17.229 1.080 19.330 0.534 13.548 1.442 13.236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分组 患者例数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在护理过程中,实验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现象,其中再出血2例,脑血管痉挛1例,脑梗死1例,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现象,其中再出血5例,脑血管痉挛3例,脑梗死2例,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7.78%。两组数据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其他因素而改变患者脑血管壁的正常结构并且使患者的动脉血管处出现异常瘤状凸起,这类疾病病发时比较危急凶险,尤其是一些颅内动脉血管瘤发生破裂的患者往往会因为抢救不及时而导致死亡[5-7]。近年来随着微导管、栓塞材料以及显微外科等现代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已经逐渐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最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和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其具有手术创伤小以及安全性高等显著优势,但同时其也有容易引发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合理护理服务的配合就至关重要[8-9]。常规护理措施一般都是以疾病为中心,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往往会忽略手术治疗整体过程中的细节,而围术期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包括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三个部分,术前通过加强对患者的了解和疏导来提高患者的内心承受能力并为后续正是治疗奠定一定的基础,术中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来为介入治疗提供基本的保障,同时通过全程陪护来减轻患者的不安感,术后通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处理来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取得预期效果[10-12]。

从本次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身体机能、社会活动、心理情况以及生活能力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的评分均要远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8%,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围术期护理对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从而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综上所述,对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护理效果比较显著,可以有效促进手术的顺利开展和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围术栓塞实验组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