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出血应用卡前列酸栓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9-06-21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丁三醇出血量产后

产后出血对产妇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是妇产科众多并发症中十分严重的一种,主要指的是产妇分娩出胎儿后的24小时内存在超过500mL出血量的情况,严重者有很大几率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如失血性休克,存在着被迫切除子宫来止血的潜在风险,严重威胁着产妇的身心健康[1]。而引发产后出血最为常见的因素就是宫缩乏力,占所有因素的一半以上,因此有效避免产后大量出血的首要治疗目标就是促使子宫收缩。临床上常规促使子宫收缩的方法有使用宫缩素或者按摩子宫等,但是难以有效控制部分出血迅速且出血量大的产妇,因此极有可能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2-3]。鉴于此,本院为寻求一种更为妥善有效的治疗方案,特进行了此次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予以卡前列酸栓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其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9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所有产妇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46例。纳入标准:(1)有宫缩乏力倾向和剖宫产指征;(2)所有产妇及家属皆签署了知情同意书(3)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有产道裂伤及血液性疾病产妇;(2)凝血功能存在障碍产妇;(3)合并心脑疾病以及肝肾功能障碍产妇;(4)存在认知障碍或者精神病产妇[4]。其中参照组产妇平均年龄为(27.46±3.62)岁;平均孕周为(38.77±1.28)周;初产妇与经产妇比例为19:27。研究组产妇平均年龄为(27.33±3.51)岁;平均孕周为(38.49±1.19)周;初产妇与经产妇比例为18:28。两组患者以上基础资料的比较上没有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产妇在胎盘娩出后均静脉滴注20U缩宫素。参照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生产企业:Pharmacia &Upjohn Company;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070251)治疗,用法用量如下:子宫肌内注射,每次1 ml,重复使用间隔为15分钟,每天最大使用剂量在2 mg以内;研究组产妇则在参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卡前列酸栓(生产企业: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800007)治疗,具体用法如下:于产后一小时在产妇阴道深处置入卡前列酸栓1mg,用药间隔为四小时,总用药次数为四次。

1.3 观察指标

1.3.1 产后出血量 综合应用容积法和称重法测量所有产妇产后2 h以及24 h出血量并比较,产后出血量=弯盘收集血液量(容积法)+灭菌纸浆垫血液量(称重法),其中容积法为玻璃杯测量所得数值,称重法为产前产后纸浆垫重量差(g)/1.05[5]。

1.3.2 治疗效果 产妇的最终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层次。其中显效为产妇宫底高度在治疗后15分钟内,位于脐下一横指处或者与脐齐平,子宫质地较硬并且呈球状收缩,同时出血量显著降低;有效为产妇治疗后30分钟内宫缩程度有了很大改善,出血量有所减少;无效为产妇治疗后宫底升高,子宫质地依然很软,宫缩程度未改善,阴道出血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有所加重[6]。治疗总有效率=有效及显效人数之和÷总人数×100%。

1.3.3 不良反应 详细统计所有产妇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人数,不良反应包括颜面潮红、消化道症状、血压升高以及产褥期感染等,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情况

研究组产妇治疗后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皆少于参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产后2 h(mL) 产后24 h(mL)参照组 46 127.25±9.31 89.34±12.45研究组 46 93.17±8.19 66.45±9.18 t值 - 18.641 10.036 P值 - <0.001 <0.001

2.2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参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91%、95.65%,参照组低于研究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产妇治疗后出现颜面潮红、消化道症状、血压升高以及产褥期感染等不良反应的人数比为2:1:1: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参照组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人数比为4:3:2: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9%。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42,P=0.023)。

表2 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例(%)]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并发症,预防措施是否有效以及治疗是否及时都会对产妇的预后恢复产生直接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引发产后出血的因素有产道损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但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宫缩乏力[7]。产后出血的高发期是新生儿娩出后,此时产妇子宫收缩力会大幅降低,子宫宫底位置会有所上升,一部分产妇会出现间歇性出血,少数产妇会存在产程进展缓慢以及第二产程增长的情况[8-9]。产后出血易导致产妇出现产褥期感染甚至是失血性休克等更为严重的后果,直接影响产妇的生命安全,同时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也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以往所采取的宫缩素治疗以及按摩子宫等方法收效甚微,无法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因此亟待需求一种更为高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保证母婴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0]。

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宫缩乏力产妇联合应用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卡前列酸栓来预防治疗产后出血,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刺激产妇的子宫平滑肌并促使其收缩,促使子宫壁压力增加,可达到快速关闭创面血窦及血管的目的,从而达到短时间内止血的效果,另外该药物半衰期长,能够长久持续的发挥药效,有效抑制出血[11-12]。同时配合使用卡前列酸栓进一步促使产妇子宫收缩频率上升,软化宫颈,通过对子宫壁毛细血管的有效压迫而实现止血的目的。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治疗后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分别为(93.17±8.19)mL、(66.45±9.18)mL,参照组产妇治疗后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分别为(127.25±9.31)mL、(89.34±12.45)mL,研究组皆少于参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产妇治疗后显效人数与有效人数之和为44,治疗总有效率为73.91%,参照组产妇治疗后显效人数与有效人数之和为34,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研究高于参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产妇治疗后出现颜面潮红、消化道症状、血压升高以及产褥期感染等不良反应的人数共计4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参照组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人数共计12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9%。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过程中联合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卡前列酸栓,能够有效控制产后出血,显著降低产后出血量,同时产妇出现的不良反应也会随之大幅减少,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13]。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卡前列酸栓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丁三醇出血量产后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Foleys导尿管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