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例引导式教学方法在实验诊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019-06-21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诊断学医学生教学效果

实验诊断学作为诊断学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整个过程中将检验作为应用的重点,是医学生利用实验结果而开展的将综合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进行交叉的学科。在进行实验诊断学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将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作为重点,同时选择一种比较合适的实验检查诊断项目,同时通过对各种实验结果进行诊断与分析,辅助对疾病的诊断及鉴别,从而更好的帮助并促进医学生的临床综合分析能力[1-3]。但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仅给予常规的基础教学方法,效果非常一般,仅存在极少数的医学研究对于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现我院开始在常规诊断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病例引导式教学方法,旨在获得更好的教学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进行学习的五年制医学生8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人,对照组中男22名,女18名,年龄在24~28岁,平均年龄为(25.01±2.55)岁。观察组中男23名,女17名,年龄在23~30岁,平均年龄为(26.13±2.6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理论教学模式,方法为:仅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对医学生进行讲解,安排时间让学生听课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病例分析法,方法如下:由教师采用置问法设置课堂的基础问题,并将其作为核心内容以及首要环节,利用此种方法将下一次上课的内容提前展示出来,鼓励医学生自行的查阅问题并进行相应准备,利用专业知识对其进行解答。教师在正式上课期间,提前明确教学目的及要求,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相应的教学内容上来,每次都应选择经典且清晰易懂的病例,之后再安排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讨论与讲解,鼓励学生能够主动的了解并掌握与课堂相关的知识,尤其是突出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4-5]。课后为学生安排任务,制定研究小组,让学生对其探讨,便于完成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3 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实验诊断学考试问卷对医学生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其中包括了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三个题型的评分,每项内容的满分均为50分。另外,对比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价,评价量表中需要统计的指标包括了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学态度、课堂及课后作业、教师与学生配合的情况、学生吸收知识的情况、动手实践能力等,满分为100分,得分在60分及以上为满意,得分在60分以下为不满意。医学生回答调查问卷需要独立完成,最后指派2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对数据统计及整理,计算出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学生的教学结果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三个题型的评分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学生的教学结果对比(分,±s)

表1 两组医学生的教学结果对比(分,±s)

组别 人数 名词解释 填空题 问答题对照组 40 36.71±4.25 37.89±3.66 36.44±4.12观察组 40 45.12±3.98 44.81±2.75 43.62±3.55 t值 - 9.135 9.560 8.350 P值 - <0.05 <0.05 <0.05

2.2 两组医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医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医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为95.0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教学效果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对比[例(%)]

3 讨论

以往临床教学工作中所进行的传统教学方法通常平铺直述,课堂气氛非常枯燥,师生之间无法形成良好互动,这就导致了医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非常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及心理[6-7]。而我院在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用了病例引导式教学方法,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总结其优势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明显帮助医学生提高了对课堂理论基础的掌握能力,(2)鼓励医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3)不断的提高并扩大了教师的自身素质[8-9]。另外,此种病例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更好的满足了如今对素质教育的需求,将学生的被动教学转换为主动教学,培养了医学生更好的获取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明显提高了医学生对医学诊断学的兴趣,加强了医学生对此科目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以及记忆能力等[10-11]。

实验诊断学作为一门从实验室检查的角度出发,对疾病做出一系列的诊断鉴别,并对疗效以及预后进行判断的学科,能够作为连接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一个重要的桥梁,同样也是当今临床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学科及内容。近年来,随着医疗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以及医学生的重视,很多教师开始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革,其目的在于更加顺应当今教学工作中对实验诊断学的需求。五年制医学生通常具有较好的基础并具备着较为活跃的思维以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对他们来说以往的教学方法及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其学习需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病例引导式教学方法应用于五年医学生实验诊断教学过程,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三个题型的评分均较高,结果符合以往研究报道结果[12]。另外,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教学效果满意度较高,说明此种教学方法易于被医学生接受及认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在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病例引导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医学生实验诊断教学过程中能够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诊断学医学生教学效果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