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建筑时代,我国建筑修缮市场的“春天”还有多远

2019-06-21高洋洋

就业与保障 2019年10期
关键词:春天古建筑新建

高洋洋

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晚,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这座有着800年历史的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立刻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多家法国媒体报道称,巴黎圣母院顶楼的电线短路可能是引发火灾的原因;而参与救援的消防员表示,火灾可能与巴黎圣母院的修缮工程有关。

随着我国新建房屋数量下降,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专家预测,未来我国的建筑市场格局将从当前的以新建建筑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既有建筑改造维修为主,进入后建筑时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建筑物的修缮往往跟古建筑联系在一起。其实不然,在建设工程领域,广义的修缮包括加固、改造、维修、装饰装修等;按修缮专业分,则主要包括:结构修缮、渗漏修缮、外保温修缮、装饰修缮等。

除了领域广泛外,待修缮的建筑物数量也很可观。数据显示,我国既有建筑面积达700多亿平方米,由于不同年代的施工技术标准、施工水平不同以及建筑物的老化,近年来,平均每年约有20亿平方米的建筑需要修缮。然而,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既有建筑修缮的投入甚少,且存在标准体系不健全、市场信息不对称、技术体系不完善、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等问题,从市场份额在整个建筑行业的占比来看,建筑修缮行业至今仍未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春天”。

正在崛起的“朝阳产业”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支柱行业之一的建筑业获得了飞速发展。据统计,近20年来,我国建筑面积增长了914%,既有建筑面积达700多亿平方米,住房短缺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每年平均约有20亿平方米的建筑需要进行修缮,因此不少业内人士将建筑修缮行业称为“朝阳产业”。

2018年7月,北京市顺义区某小区楼体外墙保温层因突发大风整体脱落,砸伤3名行人;2017年10月,浙江省丽水市一住宅楼外墙水泥块脱落致1人死亡……面对频频发生的安全事故,业内也越来越希望完善既有建筑修缮的预防机制,防止伤亡事件再次发生。

“建筑业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规模新建;第二阶段是新建与修缮并举;第三阶段以既有建筑修缮为主。”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修缮与装饰专业委员会主任檀春丽认为,我国目前还处于建筑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在新建建筑市场日益萎缩的情况下,以旧建筑为主要对象的建筑修缮业将成为“朝阳产业”,其所占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筑修缮行业未来大有可为。”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永起认为,对建筑结构安全性能进行升级改造以及完善房屋的功能性让人们居住得更安心、更舒适,建筑修缮与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年9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工作的通知》也重点指出,一些城市简单拆除不同时期既有建筑的做法割裂了城市历史文脉,切断了居民乡愁记忆。各地要充分认识既有建筑的历史、文化、技术和艺术价值,坚持充分利用、功能更新原则,加强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避免片面强调土地开发价值,防止“一拆了之”。

不过,建筑修缮行业虽然前景广阔,但对从业者而言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北京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和房屋建筑安全鉴定行业协会会长何西令认为,新建工程与既有建筑的修缮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业内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建筑修缮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高技术含量的仪器设备、新的施工技术以及新的建筑材料等。”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迫在眉睫

古建筑修缮(木易 摄)

“由于国家对古建筑的重视程度较高且发展时间较长,古建筑修缮的标准相对健全、图集相对规范,古建筑存量大的地区的地方标准也容易形成体系。而房屋的修缮图集主要集中在抗震加固、结构加固方面,专门针对防水、保温等方面的相对较少;在标准方面,相关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些重要的标准已经年代久远,比如1995年出台的《全国统一房屋修缮工程预算定额(土建、古建筑、暖通、电器、电梯)》等。”檀春丽说。

除了标准不健全,建筑修缮行业在市场、技术以及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市场层面,檀春丽认为主要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建筑修缮市场目前呈分散、无序化状态,缺少公开、透明的平台,供需双方在修缮市场上无法取得有效联系,往往出现‘求医无门’或‘病急乱投医’的现象。此外,修缮市场产业链尚不健全,修缮企业规模一般较小,无法为建筑使用者提供从检测、维修到维护的一站式专业服务。”

在技术层面,相对于新建工程,修缮工程涉及多方面的技术要求,需要大量的专业施工技术人员。“专业施工技术人员是修缮行业发展壮大的根基,只有成规模的专业施工队伍,才可以支撑修缮行业错综复杂的修缮要求。”檀春丽认为,目前修缮行业的专家没有畅通的建言献策渠道,无法发挥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同时,缺乏技术的施工人员也得不到有效的培训。此外,目前修缮技术方法单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技术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建筑一旦出现问题,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待修缮建筑,更无法确认修缮后的效果。

在管理层面,建筑修缮监管存在死角,存在技术鉴定、验收等暗箱操作的违规行为,并且市场上充斥各种新材料、新概念,普通消费者很难进行判别。此外,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建立健全,目前对修缮的资金、申报流程、招投标,尤其是改造实施环节普遍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

随着无人机勘察、3D打印、BIM等新技术在建筑修缮中不断得到应用,建筑修缮行业如何更好地向规范化、专业化、品质化方向发展,引起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和思考。为此,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10家单位近日成立了“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修缮医院”(以下简称“修缮医院”),希望在信息、技术、平台等发面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建筑修缮行业发展。

据当选为“修缮医院”院长的檀春丽介绍,成立“修缮医院”是为了汇集更多的行业专家,整合修缮资源,助力解决修缮市场“看病难”的问题,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服务,包括建筑的日常“体检”、待修缮建筑的“会诊”、提供专业的“治疗团队”、监督和验收“治疗效果”等。

猜你喜欢

春天古建筑新建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中国古建筑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能否迎来“春天”?
本科批次合并:民办高校迎来“春天”
普陀山古建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