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模式的历史轨迹
2019-06-21胡方松林坚强
☉胡方松 林坚强
尽管三十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温州模式的历史轨迹有些已经模糊,有些甚至出现了误读误说,因此还原温州模式的真实历史,不让误读误说变成“独家之说”,已成为温州模式亲历者和研究者的一种责任。
温州模式的三个阶段
温州模式的发展,温州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其历史逻辑的起点至少应该放眼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要看到这个历史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孕育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
孕育阶段。孕育阶段是温州模式和温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特有的一个历史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延续到70年代,时间长达二十多年。起始点在1956年秋冬至1957年春,以当时温州永嘉农村的包产到户为标志。虽然包产到户的时间并不太长,很快就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给砍杀了,但其所孕育的温州模式之火,却一直没有熄灭。这个包产到户的“星火”或者说“野火”,当时被当作所谓“资本主义”,在全国也非常有名。
在孕育期,最为亮丽的一束星火,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城市街头个体菜贩。虽然当时的工商部门也在不停地打击,但始终打而不绝,反而越打越闹越猛,很快就主宰了城市的菜市场(农贸市场)。最有影响的一束星火,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就走遍全国的小手工业者,包括那些弹棉郎、理发郎、票券郎等。最为活跃的一束星火,当属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民办企业,在城市是名为小集体实为私营的街办企业,在农村是名为社队集体实为私人合伙的乡镇企业。它们是在红帽子的遮盖下冒出来的,当时也没有人敢捅破这层纸。
此中的原因,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因为当时的温州,不仅农村人多地少,人均五分田,无田可种;而且城市人多厂少,国家几乎没有投资,无工可做,无厂可进。要吃饭、要活命、要温饱,就得自己去找。这一找,就蹦出了那股怎么也灭不了的“野火”。温州的个体私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之所以能迅速地发展起来,就是因为在这之前有这么一个孕育阶段,为其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人文基础以及一定的群众基础。
发展阶段。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温州模式步入它的发展阶段,也就是燎原阶段,时间跨度从1978年到2004年。在这一阶段,温州模式并不是平平坦坦、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风浪、遭遇过许多挫折。完全可以说,中国的改革有多艰难,温州模式的发展就有多艰难,温州个体私营的经济发展就有多艰难。中国的改革有多辉煌,温州模式的发展就有多辉煌,温州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就有多辉煌。温州模式正是在这个阶段脱颖而出,闻名全国、影响全国、誉及海外。具体言之,这一阶段又可分为破土起步期、烽火燎原期、受责沉默期、正名成熟期四个小段。
从1978年到1985年是破土起步期。温州个体私营经济从地下转到地上,从“野火”变成了“家火”,从农村进入城市,由点到面,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突破,逐步在温州的大地上全面发展起来。这个时期的典型事件有:《温州日报》推出的关于包产到户的大讨论,中国包产到户倡导者李云河的平反,温州市委于1982年12月18日召开的全市专业户重点户千人大会以及市委、市政府专门支持两户发展商品生产的10条规定,对乐清个体户代表“八大王”的逮捕判刑和平反,王小强、白南生在《人民日报》上刊登的《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新动向——浙江省温州农村几个专业商品产销基地的情况调查》等。特别重要的是,1983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热情地肯定温州苍南县宜山区农民发展家庭工业。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对温州农村商品生产和个体私营经济的支持性表态。
从1985年到1989年是烽火燎原期。1985年5月12日,“温州模式”这一名词在《解放日报》公开问世。在这个时期,温州的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个时期的典型事件有:《解放日报》在全国率先对温州农村发展商品经济之路亦即“温州模式”作了公开报道,全国首创的《温州市城乡个体工商管理(试行)办法》《关于农村股份合作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政策的制订和颁发,在温州举行首次全国性的温州模式研讨会,温州改革实验区的建立和实践,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连到温州考察温州农村商品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之路并给于公开的肯定和支持等。
从1989年到1992年是受责沉默期。温州模式和温州个体私营经济受到多方责难、批评,温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几乎降到了零。当时的温州个体私营老板纷纷移民海外,没有移民的则尽量缩小企业规模。这个时期的典型事件有:柳市低压电器整顿,永嘉产品造假风波以及告状、调查、再告状、再调查等。
从1992年到2004年是正名成熟期。这是温州历史上社会经济发展最好的一个时期,也是温州模式终于得到正名的时期。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在关键时刻把正了中国改革的方向,也从政治上给温州模式和温州个体私营经济正了名。在此之后,温州模式和温州个体私营经济,就再也不用为自己的“姓氏”而担心了。而随着私营经济先后写进党章和宪法,温州模式和温州个体私营经济也更进一步在全国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这个时期的典型事件有:温州发展“过程说”的提出,开始二次创业,提出“质量立市”、“信用温州”和“品牌立市”战略,温州改革开放20年十大风云人物评选,全国100个城市温州商会成立,民营老板当选温州市政协副主席兼市工商联主席,首次“世界温州人大会”在温州召开等。
深化阶段。自2004年起,是温州模式和温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拓展深化阶段,这个阶段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其主要特点是,政府鼓励温州个体私营经济进行空前大发展,能多快就多快,能多大就多大,能多强就多强。一个有名的口号是:非禁则进。
2004年8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温州景山宾馆召开非公经济座谈会;同年10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大会,公布温州市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31条规定;也是在这一年,温州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十大最有活力城市之一。这一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有:2011年的温州民间借贷风暴,2012年3月国务院批准温州金融改革试点,2015年国务院批准温州金融改革,2015年温州民商银行成立等。
温州模式的“三大突破”
温州模式和温州个体私营经济起步早、突破早、发展早。起步早,碰到的问题就多;突破早,创造的东西就多;发展早,开拓的领域就多。温州模式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的突破,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至少有三个方面:其一是政策法规上的率先突破,其二是老板创业上的率先突破,其三是社会氛围上的率先突破。
温州模式在政策法规上的率先突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它主要体现在:1980年温州市政府通过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业户登记发证办法;1982年制定鼓励专业户重点户发展生产劳动致富的十条规定,这是中国第一个专业户重点户政策;1986年发布《温州市发行股票、债券暂行管理办法》,这是中国第一个地方企业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法规;其他还有第一部私营企业地方性法规、第一部个体私营户流通地方性法规、第一部股份合作企业地方性法规、第一部鼓励官员下海地方性法规等。
社会氛围上的率先突破主要表现在:最早开展包产到户大讨论、最早召开个体私营户表彰会、最早开展“富民书记”评选、最早启动农民城建设、最早举办私营经济模式论坛、最早吸纳一批私人老板入党等。
温州老板敢为天下先,在全国率先实现的一个个突破最能凸显温州人和温州模式的创造精神、开拓精神。而最具全国影响的个体突破有中国最早的私人造林大户、最早的有证个体工商户、最早的土地经营大户、最早的商场柜台承包、最早的个体服装学校、最早的新式私人钱庄、最早的新型私营企业等,最具全国影响的群体突破则有最早的农村家庭工业、最早的农民供销大军、最早的农村专业市场、最早的西部开发大军、最早的产业承包大军、最早的异地老板商会、最早的一批民营银行、最早的城市房产购销大军等。
温州模式的“三类代表”
温州模式和温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到了今天,应该说已经相当壮观强大,一批温商进入了亿元户之列,资产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最早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温商是在北京创办101公司的赵章光,时间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自此之后,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和胡润富豪排行榜的温商越来越多,富裕程度也越来越高。
2017年福布斯华人富豪榜出炉,共有12名温商富豪上榜,资产总计253亿美元(约1742亿元人民币),所从事的行业涵盖服饰、零售、电子产品、航空、互联网、电力设备、房地产等多个领域,表明了温商企业越发趋向多元化。
我们看到今天的这些风云人物,也不能忘记当年的那些万元户,也就是温州模式和温州个体私营经济的开拓者。客观地分析,温州模式和温州个体私营经济开拓者的代表,至少应该有三种类别的典型:一类是当年政府树立起来作为正面典型的,一类是当年作为反面典型打击又打击错了的,一类是当年为社会所公认的典型。我们不能只看到其中一类典型而不看到其他的典型,更不能用其中的一类典型来代替其他的典型。只有如是,才比较完全,也比较公正。
最早作为个体户的典型扬名于社会的,应是1982年夏秋以投机倒把罪被打击,被抓被捕或者被迫逃亡,又于1984年平反的非常有名的柳市“八大王”。他们是电器大王胡金林、螺丝大王刘大元、矿灯大王程步清、目录大王叶建华、翻砂大王吴师廉、线圈大王郑祥青、胶木大王陈银松、旧货大王王迈仟。
最早正式作为温州个体私营户的典型而受到褒奖的,应该是参加1982年12月16日全市专业户、重点户大会的代表。尽管他们当时没有被称为个体户、私营户,而是被称为专业户、重点户,却是实实在在的第一批个体私营户。而首次正式作为温州老板的典型被政府肯定而走向社会舞台的,当推参加1987年全市企业家座谈会的私营企业家。首次正式作为温州私营老板的典型而被传扬全国的,则是入选1987年10月出版发行的“温州模式丛书”《温州的农民企业家》一书的人物,其中有叶文贵、王永铮、朱明春等22人。“温州模式丛书”是全国最早宣传温州模式的丛书,也是全国最早宣传私营企业家的丛书。
值得欣慰的是,40年来,这些温州个体私营经济的开拓者,无论是哪一批代表,都是勤劳致富、依法致富,并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没有一人出现过严重的违法问题。
值得自豪的是,在这些开拓者中,有一批人把自己的企业越办越大,甚至创立了规模可观的跨区域的集团,成为温州有名的企业家;有一批人从温州起步,把自己的事业闯到了海内外,成了中外有名的大老板;有一批则成了新望族,带出了下一代的新老板,而且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最让人感动的是,当年柳市“八大王”里的电器大王胡金林,在遭受错误打击后并没有消沉,而是继续在市场经济大潮里搏击向前,从在柳市办厂办公司到去新疆、海南经商,再出国去柬埔寨创办三林国际电器(柬埔寨)公司,经营和生产电器产品,并参股柬埔寨第三大发电站——马得望省发电站。2007年,胡金林在柬埔寨桔井省取得15万亩原始森林的特许使用权,大规模开发橡胶种植业,成为柬埔寨的电器大王和橡胶大王。2008年,柬埔寨温州同乡会正式注册成立,胡金林被推选为首届会长;在2014年浙商(春季)论坛上,胡金林荣获2013年度“风云浙商会长”称号。他当年因成为受打击的柳市“八大王”闻名温州以至全国,如今又以跨国经营成功而闻名于海内外。这是当年柳市“八大王”的骄傲,也是温州民营企业家的骄傲。
值得叹惜的是,在这些开拓者中,有的人已经淡出商界,有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无论是淡出者,还是早逝者,我们都不会忘记他们所做的贡献、所走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