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陆游《卜算子》创作意境的比较
2019-06-20焦梦妍
《卜算子》词牌名兴起并流行于宋代,跌宕起伏的曲牌特点使其多描述人生际遇的坎坷,诉不平之志。北宋的苏轼与南宋的陆游作为宋词发展史中两位重要的人物,在此词牌上的成就极高。从创作意境上看,苏轼侧重“清”“幽”“淡”意境的构造,陆游侧重创建“傲”“险”“浓”意境,两首词都体现出“寂寞”“无奈”的意境。
一、幽孤凄清的苏轼词和孤傲壮雄的陆游词
(一)苏轼词的“幽”与陆游词的“险”
1.苏轼:意境之“幽”
苏轼词中出现了许多中国传统诗歌中的典型意象,以月、桐、漏、人、鸿五个为主。这些意象本身就都具有幽独、不完满的特点,在苏轼精准的形容词的描述之下,形成了“残月”“疏桐”“漏断”“幽人”“孤鸿”,使幽都凄清的氛围更上一层。
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月”之“缺”,正暗示着一种祈求完美的历程中的遗憾与不足。上阕的最后两句,核心意象“幽人”与“孤鸿”出现,自然意象与社会意象交织,使“幽”的气氛更进一步。
2.陆游:意境之“险”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驿者或来往的官员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这里并不缺乏人迹,也非荒漠寂寥,但这只是来往人等的暂歇之地,人们来去匆匆,稍事休整马上就要各奔前程;断桥,断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上阕写梅花生长的环境、情态。天涯路上小驿站外,谓之偏僻;断桥流水,谓之凄冷;寂寞独开,谓之孤独。花儿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开放,这就从侧面衬托了它的不幸。更不幸的是,黄昏降临,风雨侵袭,使人倍觉环境奇险,遭遇难胜。
(二)苏轼词中的“清”与陆游词中的“傲”
1.正衬:苏轼词中“幽人”与“孤鸿”意象的叠加衬托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幽人”与“孤鸿”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们都本是群居动物,却意外成了形单影只的个体;他们看似是被同伴遗弃、被社会剩下,其实仔细品味不难发现,是“幽人”与“孤鸿”身上共有的“清冷”气质,让他们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是自身高尚品质不愿做出妥协的必然结果,宁肯被排挤也要顺遂内心。
2.反衬:陆游词中“群芳”与“梅花”意象的对举反衬
“梅花”与“群芳”,都是花朵,表现形态却千差万别。“梅花”是一枝具体的有品种的花,“群芳”则是除了梅花外所有花名字的总称。学术界普遍认为,“群芳”和“春”分别暗喻了当权的投降派与黑暗的社会现实。
词人借梅花自喻,大胆说出“群芳”对自己的妒忌、排挤,两相对比下更显“梅”的孤傲高洁,与众不同。“一任”二字尽显词人对“群芳妒”这一行为的无视不屑,他只关注自身的发展,想我所想,追求我所热爱的,一个狷狂高傲的梅花形象跃然纸上。
(三)苏轼词的“淡”与陆游词的“浓”
1.苏轼词:清冷的精神氛围
相比陆游重视手法的描写,苏轼在《卜算子》中的描写方式更接近白描。缺月、疏铜、漏断、幽人、孤鸿……词人想要描写的意象很多,苏轼最终采取了意象叠加的方法。这是一幅绝妙的、绘声绘影的白描图画,随着词人的笔触向读者娓娓道来。
这与苏轼个人的经历和性格不无关系。苏轼为人清正廉洁,重视精神的纯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爱结交志趣相投之士。同时,苏轼受佛道思想较深,更追求一种清冷的精神氛围。与陆游相比,苏轼的词更具有情感的深度,也更具有独特的个人特色,他看似轻描淡写勾勒的一幅图画,蕴含了无穷深意。这也使苏词的词境更深,达到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2.陆游词:重视直接感官刺激
陆游在词中重视多重感官的冲击,运用通感手法,“以感觉写感觉”,极写恶劣环境对梅花的冲击,反衬出梅花顽强不屈的高洁精神。其厉害之处就在于,他进行了多角度的感官描写,又没有落入一般词人创作的俗套。他看见了梅花生长环境之险恶,却未写梅花的颜色外貌;他感受到了“风雨”的侵袭,却未讲述这种这侵袭给人、给花怎样的感受;他闻到了“香如故”,却未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将香气从无形化为有形……一切都等待着读者去细细品味,词人的浓烈感情却在这感官感受交织中形象生动起来。感官技巧的运用,突破了语言的局限,既增强了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又起到了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二、两首词中共有的无奈寂寞意境
苏轼与陆游在本篇中的愁情,既不像李后主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死一江春水向东流”,调动了江流以喻其态势;也不像李清照词“只恐双溪舴猛舟,载不动许多愁”,而是层层着采,物我浑融,所寄之情不止于一端,以达曲尽其妙。
(一)“寂寞”
“寂寞”是两首词中都直接出现的词,相比较而言,苏轼的“寂寞”是通过“寂寞”物象的累加而成的,而陆游的“寂寞”则是通过恶劣环境下“梅花”意象的形态而展现的。苏词中的月缺、桐梳、漏断、人幽、鸿孤,本是同一幅画面下的景象,作者或两两组合,或层层推进,将多个“孤独寂寞”的意象描绘在读者面前,使人不寒而栗;而陆词中的意象叠加都是极写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的恶劣不幸,反衬出梅花的孤独与寂寞,顽强与高贵。
从托物言志的物象来看,“鸿”与“梅”在所描绘的意境中都是孤零零的,像极了遭受政治迫害时两位词人茕茕孑立、形单影只的狀态,也暗示着作者内心深处难以排遣的孤独寂寞的心情。从描写的整体氛围中,季节上,苏轼与陆游的两首《卜算子》分别写于早春和寒冬,时间是相隔并不远,都是万物凋敝、尚未复苏的时节;时间上,苏轼是在“漏断人初静”的深夜有感而发,陆游是在激起其“独自愁”的黄昏,都是易使人感到忧愁孤独的时间。
(二)“无奈”
“无奈”与“寂寞”的意境其实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孤鸿无奈地选择忍受“寂寞沙洲冷”;梅花认识到再顽强生长,也终有“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命运。两首词,词里词外,无论是苏轼还是陆游,孤鸿还是梅花,都没能找到与现实和谐共处的方法。他们既不愿向现实妥协苟且偷安,也不希望孤身一人。在这种情形下,形成无奈寂寞的心境,在所难免。
清高如鸿,仍有惊含恨,仍有“捡尽寒枝”的困惑;骄傲似梅,也难逃“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宿命。词境是心境的照应,对于苏轼与陆游而言,作词并不希望改变什么,只是明志,在明志中接受无奈寂寞的环境与现状,学会与这个世界和解。
三、结语
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北宋的苏轼与南宋的陆游是两位不得不提的人物,两人在词牌《卜算子》上的成就极高。从创作意境方面来看,苏轼注重构造“清”“幽”“淡”的意境,陆游则注重创建“傲”“险”“浓”的意境,两首词都体现出“寂寞”“无奈”的意境。
(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焦梦妍(1998-),女,安徽合肥人,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