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2019-06-20王福荣
王福荣
摘 要: 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 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 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 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不但给课堂带来了新的视听体验, 而且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不但学会了书本知识, 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无法传授的知识,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优化了课堂教学, 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有助于圆满完成课堂教学的各项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应用
《新课标》要求“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力工具”。这就要求电脑和网络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把以前那些只能通过思维和想象来领会的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等计算机辅助手段,直观地表示出来加以处理。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以其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能够极大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在愉快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减少学生厌学情绪。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信息技术加以重视,利用多媒体课件提升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在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动力,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租船》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便于他们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应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抽象的数学内容与具体的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形象具体、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抽象、静态的数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动态化,使学生便于理解,也可以有效地解决老师一时半会儿难以讲清而学生理解困难的那部分教学内容,从而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突破实际教学工作中的难点。
在講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我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长方形的特点,自己动手在练习本上画画,然后,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长方形的特点,突出公式推导的要点。通过动态演示,同学们明白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在这里,多媒体课件以其动态的演示,使学生生动、准确、形象地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学科知识还原于生活实际
我在讲授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了人体中许多有趣的比例: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大约是一比一;身高高度与双臂平伸的长度大约是一比一;脚长与身高长度大约是一比七……;如果知道这些比例,那么当你需要丈量一些细长的东西时,你只要伸平两臂,量出这个东西具有的伸平两臂的长度的数量,这个数量再乘以你的身高,就是这东西的大约长度。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也使同学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利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四、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生还是以感性学习为主,所以课堂上多次讲解和练习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牢固地掌握。有的课里图画题目比较多,一般都需要在黑板上画图教学,而多媒体可以直接出示图画让学生观察和动手练习,而不用浪费大量时间在画图上;有些课堂内容需要复杂的步骤和多重的推导以及详细重复地讲解,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简化这些过程,节省了大量不必要浪费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应用信息技术,呈现思维过程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学,应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胜任这一任务。以《租船》这节课为例,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划船,首先呈现多媒体画面,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使同学们知道了要使用这些租来的船,可以有两种分配方案:一种方案是其中的5条船,每条船上坐4人,剩余一条船上坐2人,列出算式是4×5+2=22;另一种方案是其中的4条船,每条船上坐的4人,另外两条船上各坐3个人,列出算式是4×4+2×3=22;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层层递进的演示、启发、讲解,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深化了认识,强化了记忆,发展了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