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6-20邱寿坚

青年时代 2019年13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问题情境生活化

邱寿坚

摘 要:问题导学法,是指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初中数学作为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其逻辑性、抽象性强,很多学生觉得数学难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将问题导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不仅契合了新课改的理念,而且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其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

问题导学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学习,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其思维,使其对数学问题深入思考,进而有效提升其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当前新课改不断深入,要求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模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这种形势下,将问题导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正是契合了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探究,进而解决数学问题,并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乐趣。基于此,本文笔者阐述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有效应用问题导学法,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对课堂问题进行精心设计

教师在课前精心地设计问题,创建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预习即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引发学生的初步思考,这是课堂应用问题导学法的关键环节。但需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要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这一单元时,教学的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由于在课前我已布置学生预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于是在课堂导入后,我根据问题导学法,设计了如下一些问题:

师:(板书:x2+2x-8=0)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方程与我们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异同?

生:一元一次方程的未知数x最高次数是1,一元二次方程未知数x最高次数是 2。

师:“大家可以总结一下黑板上这个方程有怎样的特点?

生1:黑板上的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 x。

生2:方程里的最高次数是2。

接着,我引导学生归纳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即:ax2+bx+c=0。然后我又继续提问。

师:这个一般式里的 a 能够等于 0 吗?为什么?

生3:a是不能等于0的,a如果等于0了,一般式就变成了“bx+c=0”,就不再是一元二次方程了。

生3答完后,我就着他的回答,总结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2+bx+c=0”中的a一定不等于0。

在这样一问一答的情境中,师提出问题,生思考后回答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问题的答案是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后得出的,这相较于教师填鸭式的灌输,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重點知识。

二、用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思考

问题导学法,重点并不是设置问题,而是要重在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来进行分析并解决,教师在这其中主要起到的是引导作用,教学的主体的学生。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应用问题导学法,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还要求教师要抓住关键的知识点,巧妙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究,保证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提高其认知能力。如,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心点,所得的图形都是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的理解较为模糊,为此我设置了如下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师:大家在纸上任意画出一个四边形,找出各边的中点,连连看,看可以得到什么图形?

学生个个都动手画了起来,有人说得到的平行四边形,也有学生说得到的是菱形,还有学生说得到的是矩形。

师:大家都动手画了,但得到的答案不一。该怎么证明自己连接所得的图形是正确的呢?请大家尝试证明一下。(并在黑板上板书所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的证明条件)

任意四边形为ABCD,各边AB、BC、CD、DA的中点依次为E、F、G、H,所连接得到的图形为EFGH。

证:连接BD,在三角形ABD中,

∵EH为两腰中点的连线

∴EH∥AD,且EH=BD/2

同理,FG∥AD,且FG=BD/2

∴EH∥FG(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EH=FG(等量替换)

∴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如果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学生们经过思考并列出证明条件后,发现EFGH四边形,两组对边相等且平行,所得到的图形满足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所以是平行四边形。但无法证明EF=FG,也无法证明其中的四个内角有一个为直角,所以得到的菱形或矩形,都是错误的。

正是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并动手列出证明条件,学生开动了脑筋,通过分析和思考,最终明白了这一概念,同时还再次明了清晰平行四边形、菱形和矩形各自概念的区别,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解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在利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时可以从学生日常的生活经历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出发,将问题融入生活之中,把数学问题变得生活化。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完“概率”这一单元时,我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与生活应用密切相关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在进行思考后能够进一步掌握并应用概率这一概念。即:在玩飞行棋游戏时,有的同学连着两次掷出了 5 这个数字,那么下一次投掷时,该同学得到 5 这个数字的几率会不会变小?抛出问题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小组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结论。一部分学生认为,该同学得到 5 这个数字的几率会变小,第一次概率是16,第二次概率是16×16,以此类推之后每次得到 5 这个数字的概率都会变得小;另外一部分学生认为,该同学得到 5 这个数字的概率不会变小,他们认为每次投掷骰子的事件都是相对独立的,不应该把每次得到5 的概率都相乘,而是每一次投掷得到 5 这一数字的概率都是16。在学生讨论完成后,我告诉他们第二种想法是对的,因为骰子是没有记忆的,每次投掷都是一个独立的事件,与以前的投掷并没有关系。通过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深刻理解了概率这一概念,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能更好地利用这一知识解决问题。

四、组织学生深入探究、讨论并拓展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填鸭式地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很少有自主探究的时间和机会。而问题导学法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它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希望学生能调用所学的知识来探究新知识。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个人思考、小组讨论、轮流发言、实践操作等环节,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而且也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扩展思维,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当学生的意见发表完毕之后,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讲评和拓展,以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为核心,对学生涉及不到的一些知识进行相应的描述,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一点也是保证问题导学法顺利达到高效教学目标的最后一步。实践也证明,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讨论,能充分开拓学生思维,同学间共享思路、想法,也可帮助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形成竞争学习的良好班级氛围。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所提出的问题要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且要注重问题的生活化,以及组织学生深入探究讨论等。只有这样,才能使问题导学法这一教学模式真正得以落实,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增强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而且实践也证明,问题导学法能够明确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重难点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初中数学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贾新林.基于问题导学法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6(8):79-79.

[2]朱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78):113-113.

[3]王芳玲.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4):35-35.

[4]郭火爱.树立新观念 探索新模式—“问题导学法”的探究与实践体会[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5):55-57.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问题情境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