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利用批注式阅读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2019-06-20穆勇

青年时代 2019年13期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自主学习

穆勇

摘 要:伴随着“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仍令人忧心。在各种全新教学方式精彩纷呈之际,呼唤传统的经典阅读模式的回归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传承与利用。文章旨在对“批注式阅读”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及其意义进行阐释,探讨如何将这种阅读方法与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实现生本教学和新课程标准都提倡的有效的自主式阅读。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有效;自主学习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不要只传授知识——要鼓励行动。”当我们把一个任务交给学生,就是对他的最大信任,这本身就会带来开拓感和成就感,他们会在一种充分自由状态下,通过他自己的思维的感觉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安排,把资源发挥利用得最合理。“批注式阅读”鉴赏方法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

一、“批注式阅读”自主学习法提出的新背景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精读的评价”中指出:“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1]基于这一理念,在继续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各种理念纷繁出新。然而,当我们重新审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仍会发现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目的不明,开放不够,起点不高,过程不真,对接不畅,延伸不足。上述弊端一言以蔽之,就是“目标一元化,过程同步化,评价标准化”。

阅读教学的现状促使我们不得不去找寻一种能够切实提高阅读教学效益,提升学生素养的阅读教学方式。在“新课标”的“变革学习方式“这一崭新理念观照下,尝试文学鉴赏解读方式的变革,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颠覆,有时恰恰是对传统的借鉴。[2]我们发现,发端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流传至今的“批注”是深含中华民族文化意蕴的传统阅读方式,它是以唤醒读者的个体主体性为旨归的,讲求解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阅读的差异性、审美性和批判性;它不仅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方式,还是一种“我注六经”的阅读境界,更是一种人人必备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可以说,批注式阅读完全符合新课标提出的阅读理念,而且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强大的生命力。如果我们重新找回这一传统阅读方式的精华并加以发展,且把它作为一种常态的阅读方式融人到教学之中,对于革除当下阅读教学的弊端无疑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有效教学的历史实践和相关的理论研究已经显示出一些新的方向,其中的“体验学习”是一个基本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走进文本,既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与成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行动策略

二、“批注式阅读”的特点

圈点勾划和加批注,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读书方法。“注”是指以圈点、勾画的方式对文中关键处、疑惑处标示或解释;“批”是指于文中奇妙处、动情处等进行评点,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抒写主观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古代出版的书籍大多带有评点,详细的从字的读音、意义,到句段的联系照应,文章的结构层次,遣词造句的特点,都有所解说,有的还概括全篇大意,批注的文字有时远远超过原文。可以看出,圈点勾划批注法是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方法既可以促进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而经过圈点批注的文章,眉目清楚,条理分明,也可以加深读者的记忆。

三、实现“批注式阅读”与“自主学习”的有效整合

(一)赋予学生自主批注阅读的空间

教师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足够的自由选择、自由阅读、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自由选择权。具体要做到:

1.内容自主

一般情况下,学生把握批注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有所感悟处,理解肤浅处,思维困惑处,求异创新处。

2.形式自定

形式上可分为:第一,文字式。第二,符号式。各种符号及表示的意思教师要统一规定,以便相互交流和探讨。第三,纲要式。第四,补充式。

(二)做实批注式阅读的课堂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做课文批注,大都安排在学习课文的三个阶段:

1.课前自由批注

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由批注,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使教师获得预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學方案。

2.课中专题批注

读懂重点内容,学习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专题或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难点,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课内阅读一般分两次批注,第一次是在教师对文本不作任何讲解的条件下批注,防止学生产生思维依赖或思维定势,人云亦云。经过师生对文本及批注的探讨,学生基本上能把握文本的主旨、结构、形式后,再一次作批注。两次批注由浅人深,去伪存真。

3.自主评价

由于各人性格不同、喜爱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对文本的批注差异会很大。怎样的评价是恰当的,教师要有明确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的批注,又要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难点展开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深化学生的批注理解,提高阅读能力。评价的方式不仅限于教师的评价,还可以是学生互评或者学生自评。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大小、思维方式是不同的,而且解读文本的过程本来也是多方面、多角度的理解过程,任何观点都可能有它成立的道理,所以在具体实施评价时,应以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为基础,进行个性化评价,

四、学生批注阅读实践例举

例一:批注式阅读也是一种研究性阅读,一种基于问题的探究实践活动。清代金圣叹评点"第五大才子书"(《水浒传》)不仅留下读书佳话,也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光辉范例。作为小说片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采用批注法阅读学习有例可循,有文可鉴,比较适宜。

学习之前,我精心编选金批和今人批注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让学生先对照文本,揣摩别人的评点,学会评点的方法.其次,让学生了解“批”与“注”的不同,并提示学生批注的要点。比如对于小说而言,“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也应是评点的主要内容;而对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则更要关注景物描写,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在剪裁、呼应、悬念、伏笔等方面的精彩之处,接着,学生直接在课本上批注,长短不拘,形式不论。可以是标记,圈画,也可以是眉批,旁批;可以是叹奇,赏析,评价,也可以是质疑和感想;可以横向联系,也可以纵向深入。要求每位同学至少评点五处。评点完成后进行组内传阅交流,每组推荐精彩的五处批注,在班级介绍交流。展览课本.例二:《林黛玉进贾府》的鉴赏教学,我也是借鉴评点批注法进行的。在文本学习之前链接脂砚斋和王蒙的评点,眉批旁注,点破机关,三言两语,直抵要害,有助于为学生的多向交流、多元解读提供范本,打开思路。对于《祝福》《边城》等小说的鉴赏,我始终激励学生“自主阅读,动手批注,个性解读”,既开阔了阅读视野,又体验到传统阅读方式回归的快感。

例三:眉批、夹注作为我国传统读书法之一,它的好处是可以逐句逐段加深理解文章内容,随时写下阅读的心得体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法适用于文言文学习,特别是那些篇幅不长、内容精粹的文言议论文效果较好。

下面是学生给《六国论》中第一段做的批注:

六國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用否定和肯定相对比的句式提出论点,开门见山,观点鲜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从正面阐释论点,总说赂秦的后果。下文第二段举韩、魏、楚三国赂秦史实证明这句。)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摆出反面论点,予以否定。这是从另一方面来阐释自己的论点。下文第三段举齐、燕、赵三国史实予以证明。)

五、“批注式”自主阅读的意义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对学生技能有积极的、向善的、信赖的态度,相信学生具有自我负责的精神及独立学习、自我负责的愿望。

“不动笔墨不读书”。经常开展批注式阅读,能让学生克服“学而不思”的流弊。通过自读自悟,自主比较,深入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培养他们进行探究的意识,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形成独立的思想,自主的精神,摆脱被动接受的局面,有利于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有力贯彻“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为课堂教学建搭一个前置性平台的有效措施。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所以面对文本,指导学生积极运用“批注式”阅读——在语文书上圈点勾画,并静思默想,像品茶一样品出文字的甘甜芳香,然后动笔在语文书上批写注解,并在老师的组织下互动交流分享……学生的阅读批注交流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老师的教悄然“退居二线”,学生用自己对文本文字的解释品评,发现文本词句的温度热度,深度广度,用相互的交流讨论实现思维的碰撞,引起课堂生命体的和谐共振,实现生本教学和新课程标准都提倡的有效的自主式阅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猜你喜欢

批注式阅读自主学习
尝试批注式阅读 提高阅读水平
试论“批注式阅读”中找准批注切入点的方法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