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心关怀,用耐心融化

2019-06-20王妃光

青年时代 2019年15期
关键词:耐心信心爱心

王妃光

摘 要:“盼优生”的教育转化,事关学生的个人前途、班级的进步、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有着不可估量的实际意义。老师在工作中,要纠正自己主观上存在的心理偏向;要了解“盼优生”的心理需求,关心爱护、激起自尊;要掌握他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要因势利导,反复抓,抓反复。在“盼优生”转化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和进取,以真诚和爱感化学生。

关键词:爱心;耐心;信心;“盼优生”

所谓“盼优生”,是指生理、心理和思想这些基本素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暂时未能达到党的教育方针所确定的标准的学生。他们一般表现为思想不求上进,经常违反纪律,无心向学,学习成绩差,普遍存在自卑和叛逆的心理。转化“盼优生”的工作,是衡量教育成败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实效性也是衡量老师教育方法是否得当的指标。所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特别重视“盼优生”的转化工作。

就像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老师每时每刻都有研究的内容。每个班都有“盼优生”,做好转化工作对培养“四有”新人,对全体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工作中,老师该如何抓好“盼优生”的转化方法?

一、爱心永相佐

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只有爱学生,学生才爱老师,这种爱就如一把万能的钥匙,它能打开学生的心门,使你接近学生,感化学生。老师只有真诚地呵护学生,才能唤起学生尊师的感情,才能使学生体会到人间的温暖。让爱的阳光普照到每个学生的心灵,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

(一)爱是育人的根本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学生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热情的关注而不是冷漠的监视。“盼优生”也是如此,他们时时翘首以待,有的甚至不惜做出各种违反课堂常规的举动来引起教师的关注。所以,老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决不能嫌弃、歧视、疏远他们。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花朵。可见,“盼优生”也是花朵,只不过与其他花朵不同的是更加脆嫩,更需要倍加爱护。所以,老师要以真诚的爱去全面关心和帮助每一个“盼优生”。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亲身去体会老师们的善意和真诚,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把我们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而打开心灵的大门,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信和可敬,从而消除疑惧和对抗,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理想效果。

(二)爱有着巨大的感召力

特级教师斯霞说得好“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只有真诚对待学生,才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强烈共鸣,才能填平师生间的鸿沟,达到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敞开心扉,倾诉他们的心里话。老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健康成长。

二、耐心永相伴

(一)耐心引导思想

小学生思想单纯,可塑性较大,“盼优生”在前进的过程中,往往多次出现反复,这就是其“特殊性”。有经验的老师是早就能预料到的。青年教师则不然。在这种情况下,要沉着冷静,不可大动肝火,以为其可谓“朽木不可雕也”。据我多年观察,“盼优生”在智力上不比一般学生差,只是有时思维方式和腻烦心理比一般学生容易外露,这是因为怕吃苦,缺乏坚强毅力,学习意志薄弱,兴趣欲望没有定型造成的。“意志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老师在这时要积极做到有意识地,有目地培养训练学生的意志,反复抓,抓反复。这是教育转变“盼优生”的常规。

(二)耐心牵引行为

需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是人的行为动机的根源。老师想巩固“盼优生”教育的成功率,就必须了解“盼优生”反复的心理活动及需要。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时期,不同客观条件下需要也不同。而诸多的不同需要中,一个时期内总有一种占支配地位成为主导需要。老师在遇到新问题或老毛病重犯时,可以从其内在的需要加强对他的重新认识,分析、修改原计划,制定新措施,请学生再次对自己的过去进行自我评价。因为这次自我评价的水平是衡量其是否比过去成熟的标志。它经历了一个由被人评价到自我评价的一个相对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认识发展过程中,学生摆脱不了外界因素的影响。即使自我评价发展到一定水平,也仍然少不了对外界评价的依赖。因而老师要做好再次分析、评价。在再次评价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不懈地努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盼优生”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新的评价,同时也有了“自律”的能力,逐渐形成了稳定期,与成功又接近了一步。教师把对学生反复的教育,当成成功的鞭策,把已经成功的学生典型与反复教育相结合,巩固率会大大地提高。

(三)耐心促引过程

一方面是指“盼优生”的转变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是指老师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思想,要有反复抓,抓反复的准备,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老师绝不能有“恨铁不成钢”的思想,需要坚持正面教育,用循循善诱的方法,经常性地作耐心细致的思想转换工作,最大限度地发现和挖掘“盼优生”的优点和长处调动其积极性。

三、信心永相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对“盼优生”以表扬为主,給予信心,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宜的课堂情景。使“盼优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 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盼优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与他谈心,融洽师生间的信任,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体验成功感。

总之,“盼优生”要着力一个“化”字,需要老师用“爱”的情感去唤醒他们的自尊心、自爱心、自信心。老师的“爱”就如春风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灵,使之充满生机与希望。我们为师者,一定要善于观察和捕捉他们身上的细微变化,趁热打铁,把他们一时的激奋变成争取进步的起点,从而扬起风帆向前勇进。以爱心、耐心、信心来栽培“与众不同”的花朵,绽放必绚丽!

参考文献:

[1]孟鲜艳.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J].学周刊 ,2019(14).

[2]苏镇元,陈章.班主任工作中转化后进生的几点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9(08).

猜你喜欢

耐心信心爱心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高职辅导员日常管理心得
KX5的耐心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