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2019-06-20刘桦

青年时代 2019年15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人才培养

刘桦

摘 要:在高校不断强化特色专业教学以及科研投入的当下,各专业均强调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的培养,试图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这种人才培养背景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出现了缺位,无法充分体现出该项工作对社会和学生个体的价值。因此,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角度来对高校思政课的相关内容做出分析,希望构建出高校思政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机制,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力求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人才培养;路径

一、引言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的一项基础工作,其主要是帮助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实现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当代大学生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才俊,其在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同时,也应该具备新技术和新思想要求的特征。可以说,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民族、家庭的责任和使命,只有不断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大脑,并且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来投身于社会经济建设中,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这一时代要求,高校思政课务必需要把握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诸多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迎接新的挑战。

二、高校思政课与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任课老师可以改变传统的单纯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强调理论教学成效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管理、监督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校思政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一)提高对教育对象的认知

时代的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特别是在思想多样化发展的当下,诸多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不小的挑战。因此,任课老师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对教育对象的认知,以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而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比如,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对象往往是以群体和个体的形式出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因素,要想准确对学生进行认知,就需要任课老师可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从学生群体中不断获取新的信息,提高教学内容的现实感和针对性。为了达到该效果,任课老师一方面要注重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积极给学生分析心得和体会,并就学生群体中最新思想动态制定出教育策略,另一方面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尽可能以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落实对困难学生的帮扶和心理疏导,以获得更多学生的支持。

(二)积极整合教学资源

高校开展思政课的时间由来已久,在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高校思政课已经成为了一门较为成熟的理论知识课程,为了促进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就需要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在教师队伍方面,高校要注重对思政课的落实,在鼓励任课老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通过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来保障教学质量,以建立起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在具体的教育教學环节中,任课老师要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期性,除了开展显性的课堂教学外,还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于其他活动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的教育,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比如,任课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模仿作用,通过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由思想认知向道德行为方向的转化。榜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只有任课老师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并发挥出自身行为在学生群体中的示范功能,才能获得学生参与教学环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程考核方面的把握上,任课老师要及时对近期的教学成效进行检验,并且将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评优、入党的重要指标,督促学生可以积极投身于思政课方面的学习中。为了避免学生对考试的突击,任课老师还可以将考核频繁化和常规化,突出学生学习态度、出勤等内容在总成绩中的占比,以在考核过程中更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成效。

(三)丰富教学方法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无疑可以减少学生对思政课的枯燥乏味感,所以任课老师可以在课本教学内容外,启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首先是开展专题讲座,比如针对章节课程来进行开展,在内容的设计上要把握好重难点内容,善于抓住社会中的热点话题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帮助学生分析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提高对主要思想的认同感,更好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结构框架。然后是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可以就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自身的意见和看法,该种教学方法其实提倡的是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思考,以获得辩证分析和对客观事物的判断能力。学生在相关案例讨论中往往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对重大理论和重要论断的理解程度,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是自我教育法,该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任课老师教学而言,让学生可以就相关知识进行自学,然后在相互的讨论中得出结论,任课老师则进行引导和总结。自我教育法的灵活度较高,虽然可以有效减轻任课老师的授课压力,但需要对学生自学过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把握,通过师生交流和及时的信息反馈来掌握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避免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一方面需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还需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人才培养的不断融合,以开创出高校人才培养的新局面。因此,高校思政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只有充分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实践的路径,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更好引导当代大学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仕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6,29(1):118-122.

[2]仇文利,顾馨梅.“四创”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关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120-122.

[3]杨万义.人才培养工作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中心环节[J].思想教育研究,2004(3):18-19.

[4]李建铁.基于应用人才培养的高校思政课专题式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4):185-186.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人才培养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