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再思考

2019-06-20张爱平

青年时代 2019年13期
关键词:党性修养新时期

张爱平

摘 要:高职学生是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国家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同时,高职学生党员是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党性的优劣直接关系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进步。对此,我们需要结合新时期的特点和高职学生党员的特点,分析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以此强化学生党员党性。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

高职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是各学校党组织工作的重点任务,更是新时期党组织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在当今的国内和国际形势下,加之学生获取信息途径和内容的增加,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难度也越来越高,不仅要符合党组织发展党员的需要,满足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需求,还需要结合新时期学生党员的特点,按照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进行教育,提升党员素质。

一、新时期高职学生党员的特点

根据问卷调查,对高职学生党员的情况进行分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思想基本健康、善于学习和吸收新的思想和理念、主流政治方向正确、拥有开阔的政治视野以及积极的政治评价等。基于此,笔者以新时期特为背景,分析高职学生党员的特点:入党动机比较端正,但是存在较为明显的功利性思想。很多高职学生在入党时能够将“为共产主义奋斗”作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希望能够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之下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说明是经过深思熟虑加入党组织,而没有加入党组织意愿学生所占比例较少。但是,不容我们忽视的是个别学生的动机不端正,态度也缺少积极性。

二、新时期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我国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我党的党性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使其区别于其他政党,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具有的党性。加强党员党性的修养,有利于保持我党的先进性,这就需要党员不断强化自身的素质,进行自我修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在新時期,我国更加需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黄金年龄阶段,是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学生党员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党的威信和形象,影响我国社会的发展进度和方向。因此,在新时期,我党应加强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思考,采取科学的措施对其党性进行培养,使其成为合格的党组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三、新时期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道德修养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视角下人生观的核心。在社会主义改革中,高职学生不仅思想活跃,接受的观念也多,各类型的思想交织出现,各种观念相互碰撞,部分学生受到不良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入党并不是为更好的为人民、为党、为国家服务,而是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好的前程,缺少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因此,在各种观念充斥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党组织需要认真对待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工作情况,引导并帮助学生党员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使其形成奉献意识,促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制不同的诱惑,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这是对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考验,也是对高职院校党组织的考验。因此,结合新时期特点和学生党员的思想特点,高职院校的基层党组织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其思想道德修养,使其能够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促进学生党员的不断进步。

(二)组织纪律修养

党的组织纪律是各级党组织以及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规范,是维护党的形象、保持党的统一和团结、顺利完成党的任务的根本保证。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组织纪律是保证党的事业稳定前进和胜利的根本保障。如果忽视党组织的纪律,很容易出现作风涣散、组织观念淡薄、违规违纪以及要求不严等情况,影响党的形象、不利于党的事业发展。因此,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中应包含组织纪律的修养,强化学生党员的组织纪律性。需要对学生党员重点强调组织纪律的重要性,提升其对组织纪律的认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党组织纪律,做到自身遵纪守法的同时,要成为党组织中遵纪守法的模范,与各种各样的违法乱纪现象做斗争,争取在行动上和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只要将党组织纪律作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党员对组织纪律的正确认识,使其正视组织纪律的重要性,提升其党性修养水平,提升其党性。

(三)政治理论修养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如果缺少对政治理论修养,那么在行动上就不会自觉,因此说强化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修养是其重要的修养内容。在强化学生党员政治理论修养的过程中,主要重点突出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以及邓小平理论等内容。邓小平理论是将新时期中国的发展特点、需求与马列主义进行有效结合,是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同时,认真学习习近平主席对高职学生党员发展做出的指示,明确学生党员在国家未来发展中的职责和任务,将其作为政治理论修养的主要内容。此外,高职院校的党组织在培养学生党员,促进学生党员修养党性的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养,应注意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使学生党员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而实现学生党员党性的提高,实现其更为长远的发展。

四、新时期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考核措施

(一)完善考核制度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党组织对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情况进行考核,需要考虑到时代对学生党员素养和能力的需求、考虑党中央对党员未来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发展中对党员的需要等因素,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确保考核的全面性、科学性、有效性和公平性。在考核时,应注意将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组织活动中的表现,党的任务完成情况,党的方针政策执行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纳入考核的标准中。同时,考核的制度要注意灵活性和原则性,坚持为我党的发展选择综合能力和素质优秀的人才,重视学生的人品和思想道德水平,保证公平选拔人才。此外,在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考核中,要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这样才能为我党、为国家发展、为改善人民的生活选拔出最为合适的人才。

(二)开展批评考核

在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考核的过程中,可以定期开展党组织批评活动,可在批评中更全面地了解自身的不足,以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有效的措施。党组织定期开展批评活动是增强党员党性的重要举措,开展批评与自评的方式更是对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考核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及时帮助党员发现措施、纠正措施,促使学生党员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和工作中,并在学习和工作中坚持自己的阶级立场,坚持党的立场和党性,在批评中促使学生党员不断完善其身。此外,引导学生党员定期开展自我批评,主要是学生党员对自我行为等方面进行剖析,并借助自我评价的方式,促使学生党员进行反思和反省,并不断寻找自身思想以及现实中的不足,摒弃错误的观点和想法,积极纠正学生党员自身的思想,努力克服自身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自我素养,强化学生党员的党性。例如,可以对学生党员进行分组,并通过开展小组组员互评的方式,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便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共同发展。另外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的评价,增加学生党员对党性的认识,同时通过评价也可促使学生发掘自身的不足。而且,通过小组评价的方式,可为学生党员党性的评价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进而强化学生的考核效果。

(三)实施生活考核

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考核更应渗透到学生党员的日常生活中,针对学生党员的日常生活行为表现、思想觉悟等进行全面的考核。要让学生党员深刻认识到,党性并非仅是在学校中有体现,党性是贯穿生活中以及日常行为中的每个细节,应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党性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党员日常生活行为表现等方面的考核,及時发现学生中日常行为表现不良的习惯,并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不断强化学生党员党性,加强学生对党性养成的重视,提升自身党性修养。例如,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学生身边的朋友、家人等口中了解生活中学生党员的表现情况,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再通过对学生生活实践的观察,对学生生活表现进行评分,对分数进行汇总分析,最后依据学生的综合评分对学生进行考核。

五、总结

新时期高职学生党员既是我国传统文化和美的传承者,又是时代进步的实践者。强化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是党组织一项重要而伟大的工程,需要每一位党务工作者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结合新时期和高职学生党员的特点,以党员党性修养内容为基础,优化其党性修养的考核措施,共同做好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工作,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素养,实现培养目标,从而实现学生党员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传彬.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5):79-83.

[2]祁寒.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素质现状及改进措施[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08):40-41.

[3]金春贤.体验式实践教育在高职学生党员培养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4):68-69+76.

[4]党宝英.全民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0):127-128.

[5]梁伟东,官伟强,郑勇.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服务学习模式探索——以“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1(01):91-93.

猜你喜欢

党性修养新时期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传承耀邦家风 增强党性修养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 永葆党的先进性
汲取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强大力量
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党性修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