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
2019-06-20金明昊
金明昊
摘 要:在《共产党宣言》诞生17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再读经典著作,思考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成果和思想精髓,体会其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可鉴之处,学习马克思如何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怎样关怀人类命运,领悟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奋斗初心的孜孜探求、对于提炼真理的不懈努力,这对于当下如何更好地继承其理论成果与思想精髓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无产阶级;政党建设
从《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以及阶级斗争理论的基本观点,也有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以正文第二章提到的“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为例,读之从中深切领会到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方面的思想,引发一些思考,下面就此展开作具体论述。
第一,书中针对共产党人同全体无产者的关系作论述时,写道“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相悖之处”。由此可知,所有政党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皆为阶级的政党,政党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并维护其所属阶级的利益。这深刻地诠释了共产党的根本,即代表无产阶级利益与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利益的统一。共产党人与整个无产阶级持相同的政治立场,因而所代表的的利益也是一样的,他们都支持没有民族差别的利益,坚持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宣言》文末,马克思、恩格斯向全世界无产者发出倡议,鼓励大家联合起来,此举所映射的思想自然而然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石。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不断奋斗,齐心协力进行革命建设、体制改革、开拓创新等,各项事业持续不断推进。人民在哪里,中国共产党就在哪里;人民利益需要什么,中国共产党就做什么。历经无数次实践,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逐渐为人们所推崇,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所在,性质决定结果,中国革命建设取得成功、改革实践取得突破的根源也在于此。
“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这进一步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不仅仅是眼前和当下的利益,而是社会大多数人长远的全局的利益。这也进一步说明共产党具有先进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代表和表率。
作为无产阶级的理论纲领和实践指南,《宣言》明确规定了共产党的近期目的和长远的奋斗目标与历史使命。“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指出了共产党人最近目标就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与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合二为一,实现二者更好地融合。从书中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里对于“一切人自由发展的联合体”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破除阶级对立的条件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在这样的一种共产主义社会里,阶级和私有制不复存在。对于在实践中使资本主义走向消亡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伟大使命,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责无旁贷,这也是符合历史经验、遵循历史规律的。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欲完成最终使命,此前需持续建立、逐步实现阶段性使命,如此这般,才能最终实现高远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
《宣言》中如是说:欲进行工人革命,必先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进而取得资产阶级全部资本,逐渐扩大生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换句话说,第一步需要消灭资产阶级政权,而后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也就是无产阶级專政。其次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握好政权的优势,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持续社会再生产,让物质积累普遍为人们所拥有,从而不断促进社会向多元化发展。
书中第四章写道:共产党人不屑于掩盖自己的观点和目的,声明自己的意图只有通过武装倾覆现有的一切社会制度才能得以实现,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对于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深信不疑,开诚布公、直言不讳地向世人告知共产党人对于最终目标孜孜追求和为实现共产主义不懈奋斗的决心。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具代表性、最具实力的政党,继承着《宣言》中字里行间流露的革命热情,坚守奋斗方向,传承坚定信仰。
《宣言》提出,与其他无产阶级群众相比,共产党人在理论方面占优势,对于无产阶级运动,他们知晓条件、了解进程。很多情况下,出于对社会历史发展概况的不熟悉,无产阶级不谙自身使命,其活动的开展不乏自发而为的情况。欲改变自发现状,使其上升到自觉意识,使命型政党必须有效指导和组织,以促进其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唯有借鉴历史经验、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才能更准确得把握使命,顺应时代感召,符合时代潮流。由此可见,除了单纯的主观认定以外,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还担负着对历史规律的考究。
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纵使较前人的历史时代而言,后人面对的社会情况已经发生改变,但《宣言》中所讲述的方法、阐明的基本原理同样适用。诚然,历史条件、社会环境、时代责任等无一不在发生变化,有些变化甚至催生出许多深刻巨大影响,但马恩二人在书中所阐述的一般性原理依旧如同参天青松,任凭岁月年轮运转,巍然屹立,四季常青,始终如一地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共同纲领,从根本上为其不断地推进“四个伟大”落地落实落细提供行动指南。南湖红船放射真理的光芒,春天的故事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为世人所唱响。自1921年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发展壮大,到如今近9000万党员同志等社会各界人士深受教化,感悟我们党不忘初心服务人民的赤子之心。沐浴新时代的春风,作为时代的生力军,青年一代的我们重任在肩,更应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远大理想,笃定强国一代有我在的信念,自觉主动地将个人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立鸿鹄志,永续逐梦,让伟大中国梦在一代代青年的不懈努力拼搏奋斗中变为现实,成为新时代的圆梦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经济、文化、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成为国内大爱所致、国际大势所趋。《宣言》中论述到资产阶级的消灭和无产阶级的获胜都是在所难免的,最为准确地概括了共产主义的价值原则,阐释了其理想境界,揭示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同时洞察到其基本趋势。在无产阶级依靠武装力量使旧的生产关系破灭与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灭亡之后,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和实际需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发起一个自由人的共同体,即马克思、恩格斯书中所说的“两个自由发展的联合体”。“两个自由发展”是马恩二人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为之孜孜不倦奋斗、矢志不渝追求的根本所在,無产阶级将其作为人类理想社会最崇高的价值目标。从时代主题出发,细思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宣言》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诉求是统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基本规律,并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了合乎时宜地转化以更好地表达。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总书记多次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初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更是对相关理论、思想进行更加深入的阐述,传承与发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同时,从侧面对新时代共产党员肩负的历史责任与面临的时代担当进行了强有力地表达。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勇于担当使命和职责,矢志不渝地为人类作贡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最有力的印证之一。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执政水平,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构建休戚与共、包容互惠,体现和平发展、公道正义等涵盖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新型国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建立与多极化的世界相互携手、合作共赢的新常态。
简言之,《宣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建设的指南针,共产党人从中习得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方法论。170年前《宣言》问世,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观改造世界,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无产阶级、人类社会命运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此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于当下依然适用,仍可作为新时代下直面社会、剖析问题的有效手段,这是《宣言》在新时代的价值所在,值得我们长期学习、思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杨根乔.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科学智慧[N].安徽日报,2018-06-12(006).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