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五四时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2019-06-20石丹

青年时代 2019年13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

石丹

摘 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五四时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崛起息息相关,五四运动中逐渐崛起的知识分子对西方思想不断探索,在中国土壤的实验中逐渐转向共产主义信仰,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为实现社会理想建立社团组织到在实践中破产,为中国共产党建立严密的政党组织提供经验教训;为实现社会理想进行社会教育运动,在运动中逐渐宣传马克思主义,教化中国民众,为中国共产党建立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社会运动的不断探索中,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重要性,深入工人、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关键词: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群众基础

一、知识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虽然五四时期是一个“主义”泛滥的时代,但是各种主义之间的不断争论,逐渐演变成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争论。[1]在1919下半年到1920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引起了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恐慌,于是在知识分子中发起了有关社会主义的讨论。面对发展实业和教育的改良主义的主张,以蔡和森为首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认为:“中国将来的改造,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即“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2]。“我意于二三年内须成立一个主义明确、方法得当、和俄一致的党”[3]。通过对改良主义的反驳,蔡和森对中国革命的形式和建立一个怎么样的政党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回答。毛泽东也尖锐地指出,革命者不仅要有理想,更应当认清现实,现在无产阶级要革命已经成为客观必然的趋势,“是知了就要行的”;各国共产党的兴起,“只是自然的结果”。周恩来也针对国家社会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进行了批判,认为改良社会的主张行不通,必须要大刀阔斧地进行共产革命”。他还针对俄国革命后的情况,对中国革命提出远见,“所以全世界的共产革命乃是最后一着,不管中国是前列,是后列,我们必须预备着,从事着,也永远不许忘记‘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啊!”[4]在这一次论战中,主要是对资产阶级改良思想作了深刻的批判,初具共产主义理想的知识分子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方向。对中国革命相关问题的现实性回答,促成了一个实现革命理想的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论战中活跃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干部基础。

知识分子由信仰其他主义到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立足于实现对中国革命问题进行思考和选择的结果。通过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战,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通过对非马克思主义主张的驳斥,不仅起到了进一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作用,另一方面来说,对中国革命的现实问题,如革命的手段、革命的力量等问题进行进一步思考,奠定了成立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基础。

二、社团的林立与破产为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

五四运动所带来的思想解放促成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知识分子组建社团组织。1919年秋,恽代英成立了少年中国学会,主要是通过互助的形式,组成一个宽泛的道德群体,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会成员的集体意识。在有关政党认知的一些问题上,恽代英总结自身成立社团的经验指出,必须对政党进行“政治训练”,让政党革命后能担负建设重任;施存统和恽代英等中国共产党人曾参加过工读互助社,也在经历几个月的实验后宣告破产,陈独秀根据此经验指出:“‘团体只有用革命推翻整个社会的‘经济组织‘生产制度,方能实现改造社会的目的[5]”;蔡和森在加入湖南新民学会后讨论民众问题时曾提到:“中国民众运动过于幼稚,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组织和俄国共产党一致的共产党,这样才能让民众运动、劳动运动、改造运动有力且彻底。”[6]由于此时成立的社团组织有理想主义色彩,虽能吸引一部分对自身发展和建立新社會有热烈追求的知识分子,但一旦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便是经不住实践的考验的。虽然这些社团在实践中失败了,但知识分子们至少将其认为的真理、信条付诸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这种实践经验促成了他们向共产主义思想转型,并在社团实践的基础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经验。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组织和参加的社团实践经验为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提供了经验,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建设提供了大致的方向和原则。他们主张要对政党进行政治训练,但是对怎样进行训练没有进一步的阐述;提出政党要用革命来进行社会改造,但是对于革命的对象、手段等重要问题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当时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这些问题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是时代的局限性所致,只有等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未来的革命和建设中不断探索和丰富,但他们对于政党建立提供了经验教训,也正是在社团的林立和破产中的失败经验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知识分子有关政党建立的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一个重视思想、组织、政治建立的政党提供了经验基础。

三、开展大众教育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由知识分子组建的社会团体在支持学生运动、批判时局的同时,做出了对中国社会教育意义深远的大众教育运动。 1919年初在北京成立的平民教育演讲团以“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之自觉”[7]为宗旨,面向社会进行政治、文化知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的思想宣传,破除民众的封建思想,促进民众向现代思想转型,唤起民众的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当时形式下没有成为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信条,演讲团的演讲内容和性质仍是属于民主主义性质的,但是在演讲团的团员中仍有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宣传共产主义思想。随着社会教育运动的深入发展,已初具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对人民群众的认识也不断深化,走与工农结合道路的思想已经在知识分子思想中萌芽,他们认为“只要知识阶级加入劳工团体,那劳工团体就有了光明”[8]。虽然当时知识分子对于怎样与劳动工人结合,在与劳动工人结合过程中首先是要改造自己的道路没有清醒的认识,但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到了群众力量的强大,懂得在近代中国要取得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必然要发动和掌握群众力量的道理,并呈现出自觉、努力地与人民群众靠拢的趋向。

知识分子在帮助工人农民初步学习知识文化,在开展社会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已经认识到群众力量的重要性,虽然处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中国民众的教育普及是一个艰难而缓慢的工作,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群众力量的认识也还处在肤浅和不成熟的阶段,但它却为中国共产党帮助工人、农民去学习、了解和坚信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为中国共产党后来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提高了经验基础。

四、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除了在实践中发生的思想转型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等因素以外,也是受到五四运动中日益崛起的工人运动的影响。当知识分子转为共产主义信仰时,也自然会开始领导和组织工人力量,将工人阶级作为革命的依靠力量。

在六三大罢工中作为一个先进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人阶级,初步向社会显示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人群众原始的工人组织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着的工人运动,这表明工人运动的开展亟需一个领导力量,建立新的组织。五四运动后,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不断探索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组织工人运动的方法。随着马克思主义在知识分子中的影响扩大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开始深入工人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组织工人运动。这一时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各地创办了专供工人阶级阅读的书目,如上海的《劳动界》、北京的《劳动者》和《工人月刊》等,专门面向工人群体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在各地创办工人学校。经过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努力和工人运动的需要,1920年11月,共产主义小组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随后武汉、长沙、广州等地纷纷成立工会。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开始利用工会发动组织工人罢工运动。

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工人政治觉悟的提高为革命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与传播又大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这种相互促进关系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在组织和发展工人运动时,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虽然没有认清,受时代局限和思想不成熟的限制也不可能认清工人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但在自发转向自觉的工人运动中,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已经注意到了工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阶级整体开展的运动所爆发出来的力量,这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动力、依靠力量等相关理论探索奠定了基础。

五四时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实践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迫切救国愿望和改造社会的政治主张也在中国共产党这一新兴政党的活动中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少年中国学会问题》,《少年中国》,1921年第2期.

[2]丁守和,殷叙彝.《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317頁.

[3]丁守和,殷叙彝.《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333页.

[4]《共产主义与中国》,《少年》,1933年第2期.

[5]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58页.

[6]张允侯,等.《五四时期的社团 (一)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39页.

[7]《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简章》,《近代史资料》,1995年第2期.

[8]丁守和,殷叙彝.《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113页.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