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提高煤矿企业职工队伍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方法途径
2019-06-20李长华
李长华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173-02
摘 要 职工是煤炭生产的主体,职工中有采掘一线农民工、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不一,文盲、小学、中专技校、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兼有,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不乏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大学生来企业就业。职工文化层次、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劳动技能等参差不齐,职工家庭收入也因所从事的工种不同所不同。作为煤矿,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运行能力好,企业提倡“体面劳动,幸福生活”,目前职工收入同比向好,生活环境优越,职工队伍稳定。如何提高具有煤炭企业特质的职工队伍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做大做强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目标,是企业孜孜以求的课题。
关健词 提高 职工队伍 思想道德 文化素质 方法途径
一、提升职工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主要做法。
(一)“一个理念”,构建培训体系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精细培训”的理念,坚信企业发展依靠职工,企业发展为了职工,企业与职工双向促进,共同成长。制定“十二五”期间职工队伍发展的目标:通过完善精细培训体系,实现培训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精心打造一支规模大、总量足、素质优、梯次合理、结构优化、充滿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实现管理人员职业化、技术人才专家化、操作人员专业化的目标。
“一把手、两手抓”,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在整个企业之内,应该形成一个以领导为主导,再由多个部门共同合作的管理模式,使整个企业之内形成重要的保障体系。企业应该重视每一个职工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培养,在企业内形成领导与部门齐抓共管的组织保障体系。在煤矿企业之内把教育培训与素质提升工作作为单位“一把手”工程,做到了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对于每一项工程都能够做到共同管理。
“双责制、三纳入”,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把教育培训作为重要指标,放大权重,基层单位、科室负责人具有生产经营和教育培训的双重责任,在煤矿企业之中应该重视对职工的培训工作,并且在公司的中长期工作计划之中,纳入对职工的培训计划,而且在企业的年度工作计划之中,也应该有对员工的培训计划,而且将培训工作纳入单位负责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使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制定下发“学、练、提、争”活动、职工队伍素质持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以及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培训制度、全员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等职工培训、人才培养管理规定、制度,确保了职工培训与素质提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定职定责、定性定量”,构筑责任落实体系。按照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职责清晰,责任到人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了公司、专业、区队以及相关部门的培训职责,使培训主体责任逐级分解、逐级落实,确保每一级目标,每一项任务,都做到“有定性要求,有量化指标,有弹性安排,有刚性约束”。
“考核落地、奖罚到位”,完善考核保障体系。健全完善公司、专业、区队“三级”培训综合考核办法,完善职工培训检查考核细则,每月对素质提升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形成“月度检查考核,半年兑现奖惩,年终评选表彰”的培训考核制度,确保了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二)“三个留人”,打造人才高地
人才是企业发展第一动力、第一战略资源,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岗位能手、创新标兵等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这一层次结构的职工可谓煤炭企业的宝贵人才。鄂托克前旗长城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矿业通过对于企业内的人才激励机制,也需要有所完善,在整个企业之内应该搭建人才成长平台,使每一个企业之中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有自己的发展舞台,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采用待遇优势留住人才。在薪酬管理方面,需要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而且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也需要具有层次分明的特点。对于乘客,煤矿企业尊重的人员来说,需要进一步加大艰苦岗位的补贴,同时也需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津贴与专家人才津贴等补贴力度,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岗位,或者是在企业内有特殊贡献的人员,都需要机遇额外的补贴,还需要始终坚持向苦累脏险的生产一线的人员进行补贴。在整个煤矿企业内,每年应该设立200万元的科技创新奖金。七天内可以举行相关的科技创新与技能大赛,对其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采用事业留人的方式。在煤矿企业之中,应该对岗位招聘及时进行不断的完善,而且整个招聘机制都需要秉持公平与公开的原则,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竞聘上岗的常态化,而且应该是企业内的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与应用,在企业内部应该奢侈技术岗位模式,尽可能的实现岗位配备阶梯化形式,从技术副院长到见习技术员形成梯次化的配备岗位模式。企业内还需要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对于基层工程技术人员,也需要进行全方面的培养,或者进行岗位轮换培训,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同时为员工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平台,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够有更多的发展渠道。
(三)“六模块”培训,提高全员素质
“五级联创”造氛围。积极搭建团队、个人学习平台,通过开展学习型领导班子、区队、班组、家庭、个人“五级联创”活动,培育学习为本、终身学习、过程学习、团队学习、创新学习的“五种学习”理念。健全完善党委中心组、专业、区队、班组、个人“五级学习网络”,分层次制定了“五级学习规划”,使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在全矿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安全培训严把关。加大持证上岗培训力度,确保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按照“编制培训计划-组织学习-安全资格考试-核定准入资格-停班补课-安排补考-能力考核”的程序,每年组织一个循环过程,严格职工安全资格准入培训。认真抓好新工人岗前培训,对新工人进行实景培训及考试、考核,培训不合格人员严禁下井。认真坚持安全薄弱人物排查、帮教学习制度,严把安全培训关。充分发挥好 “以师带徒” 传、帮、带作用,签订师徒合同、专家人才以师带徒协议,建立师徒管理档案,落实目标责任制,实行专家人才末位淘汰制度,完善双向考核机制,提升了职工整体素质。深化“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培训,细化标准,严格考核,进一步规范了职工安全行为。
专业培训强技能。实行了以专业具体抓、区队为主体的“统一工种、统一时间”的分工种集中培训,进一步增强了职工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思路,在煤矿企业内部,应该开展了职工技能测试工作,只有企业充分的掌握每一个职工的情况,并且做到完善相关的管理办法、对相关的测试标准也需要进行详细的划分,对考核有关的有关事项需要进行完善。对于职工技能的测定方面来说,应该将相关的测定结果与员工的工资分配紧密联系,拉开不同技能职工的收入差距,进一步调动了广大职工学业务、提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继续教育上层次。采取校企联合办学和人员定向培训的方式,鼓励职工参加在职学历教育。与党干校、山东科技大学联合举办了采矿、机电函授班,大大提升了职工的学历层次。坚持每月举办两次管理人员学习会,通过收看名家讲座、专家授课、专题研究、互动学习等培训形式,对管理人员进行从理论到业务知识的全方位继续教育培训。
遠程教育提效率。开通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安装“煤矿安全技术可视化仿真培训系统”,充分利用 “一网、一系统”教育培训网络资源,加强远程教育网络管理,严格执行远程教学培训计划,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提高了培训效率,增强了培训效果。
(四)“三个计划”,构建“提素”长效机制
把企业与职工个人“愿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致力“三个”计划的制定和落实。
一是认真编制职工教育培训和素质提升中长期计划,在此计划下,公司、专业、区队层层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培训计划,明确了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应达到的效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健全完善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确保了计划可操作性。二是做好职工个人学习培训计划。每名职工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年度、月度和每天的学习计划,明确自己的总体和阶段性学习目标、发展目标,达到努力有方向、学习有收获、超越有目标。三是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设计计划。企业积极引导和鼓励职工结合个人、班组、区队、专业、公司“五级”愿景,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为职工发展提供各种平台,促进了职工成长成才。
(五)“三个基地”,推动教育培训现代化
以高标准建设实景培训基地、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基地、基层单位培训基地为重点,不断加大职工教育培训硬件建设;建成自动化控制实验室,增强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基地现代化建设,设有标准化投影机教室、安全教育展室、教学试验室,建立微机考试室,实现机考,配备专兼职教师,提高培训教学规模。进一步加强基层单位培训基地建设,加大投入,为所有基层单位配齐电脑、电视机、投影仪、幕布“三机一幕”培训设备,安装“煤矿安全技术可视化仿真培训系统”,改善区队培训环境。
二、提升职工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取得的效果
一是全员学习的氛围浓厚。在全矿形成了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职工学业务、练技能、提素质、争当高技能人才的热情高涨,在企业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
二是促进了矿井安全发展。通过健全完善培训长效机制,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职工的安全技能、操作技能、技术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规范了职工的安全行为,增强了职工的安全意识、标准意识、质量意识,促进了矿井安全发展。
三是企业人才总量快速增长。通过大力实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工程,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促进了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培育了一支具有科学理论武装、良好道德风尚、过硬职业技能、顽强工作作风、严明组织纪律的职工队伍,培养了一大批生产、经营、技术业务骨干,涌现出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岗位能手和技术标兵,人才总量规模迅速扩大,人才层次结构明显提升,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日趋合理,干部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为企业发展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是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随着职工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矿井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围绕深井开采面临的各项难题,不断创新,攻坚克难,技术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员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创新成果逐年增加,创新项目含金量越来越高。
五是促进了企业跨越发展。干部职工队伍综合素质的持续提高,为矿井发展扩张奠定了坚实的素质保障,企业呈现出了主业巩固拓展、非煤跨越攀升、效益逐年提高的良好发展势头,企业可持续发展力和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