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因素在日语专业课程中的融入
2019-06-20徐淑丹
【摘要】本文以日语阅读课为例,探讨日语专业课程如何与思政因素的融合问题。在目前教育改革的思政背景下,日本专业教师在培养日语专业人才的同时,需要深入探索日语专业课程的本身的特点和优势所在,进一步挖掘课程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在日语专业教学中结合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使其成为有道德、知识、能力和谐发展的新时代的全面人才。
【关键词】思政因素 课程思政 日语专业 阅读课
【基金项目】广州大学2018年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日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以“学科研究方法论”课程为例(编号:JY201826)。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111-02
前言
教高〔2018〕2号中第三条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在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要着力加强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做好全局设计,根据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专业素质要求,重新合理地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的育人格局。日语专业课程如何与思政结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和日语教学
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其中立德树人作为核心环节,使其贯穿教育教学整个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的举措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因此,学校有关部门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开展了讨论与思考。在2017年1月上海市教委第一次提出“课程思政”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格、道德、社会责任,到认识和运用辩证的哲学观、历史观、社会观,具有丰富内涵。思政教育承担我国的爱国主义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源于思政教育,其教学也应遵循思想教育要求,其辐射面能涵盖所有的专业和学科,同时让各个学科专业教学有其特点。这种创新思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日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日语专业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思政因素,日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好日语,培养日语的各项能力外,还要重视本国语言文化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日中两国语言文化交流中注意用日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由此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自信心。
二、课程思政和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关系
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内涵,不仅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也是我国在国际社会提升软实力、彰显影响力的重要保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提及“文化自信”。基于这一思想要求的重要性,学习认知传统文化的理念已根植于高校教育,也进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家提出各学科、专业实现“课程思政”的时代背景下,于固有思政课程之外的其他专业课程中挖掘文化因素、传播文化思想,外语教学无疑是最为合适的土壤。外语专业作为社会学科的重要部分,努力发掘其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可以为思政背景下的外语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日语教学也是外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思考如何融入思政教育。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一再提到“文化自信心”。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增强国际软实力,需要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中国文化内涵。文化的自信基于教育,学习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成为非常重要的部分。国家提出各学科专业实现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如日语教学是非常适合挖掘文化因素的土壤,在其专业课程中结合本国的文化思想来传播文化思想。由此可见外语中的第二大语种日语专业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力求探索与课程思政的关系,为政治语境下的日语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需要融入传播中华文化,培养文化自觉和自信心。“文化自觉”的概念最初由费孝通先生提出,他认为在一个文化和历史圈子里的人们有其自身的文化,需要了解它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及特点和趋势。而意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了解自己的文化之后,才能在多元文化世界中建立自身位置,并主动适应。与其他文化一起时要相互学习,还需要共同建立多元文化共存的原则,在这个原则之下发展自己的优势。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极具吸引力。如何在对外交流中如何正确地全面地输出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是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也是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日语的课程内容教学中侧重于文化知识的灌输,建立对中国文化的信心,这样的教学案例似乎不是很多。日语专业学生对本国文化意識和自信心的培养迫在眉睫,专业教师在平衡日本文化和本国传统文化在日语专业教学中的比例,积极培养自信心强,全面的素质人才,建立日语专业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信,需要学生和教师不断的常年的共同努力。
外语专业包括日语专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柱。外语专业的学生承担着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去有意识地培养本国的传统文化自觉和自信,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有效区分外来文化,吸收真正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部分。在日语专业的教学中我们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心以及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性,这将有利于日语专业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三、具体分析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的阅读课程实践
该章具体讨论在课程思政的指导下,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和拓展教学内容讨论如何在日语阅读教学中融入思政因素,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心。
(一)教学方法改革
课前:任务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领域准备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小说的三分钟演讲。培养日语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任务二:每组同学交阅读作业,定期在组内讨论发言。定期让学生看人民中国,定主题,结合中国文化进行阐述。
课中:任务一:通过学生个人发言以及老师的引导讲解,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日语相关词汇用法。任务二:由学生准备的介绍自己的最近的阅读的内容。任务三:要求学生找出与日语专业相关的就业岗位以及相应的日语表达。让学生能结合实际工作来进行。可以结合历届学生的实际案例,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理想和现实。
在教学评价环节,学生课前发言进行小组内互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记录学生各学习环节的专业知识展现和品德表现,课下教师对学生读后感评价及学生生互评,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体会,并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意见。
基于思政背景下的日语专业教学,注重学生的语言基础培养,还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课程中,学生在学习日本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教师要积极向学生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如传统节日的“端午”、“清明”、“春节”,融会贯通国内外相似的习俗活动,让日语专业的学生同时学好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成为中日交流的桥梁。
(二)积极引入相关课外教学内容
在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营造浓厚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课堂完成发言练习。可以以文化探讨为主要内容,布置学生布置作业;课堂上也要对中日文化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有意识地了解两国文化差异,从而树立日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培养机制。
经常阅读时事类杂志报纸,如人民中国,党的报告等,对比中日文化,如中日有名的作家的作品对比等。日语阅读的学习涉及中日文化,特别是两国文化比较。对于通过教学融入课程思政中的文化因素,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有利条件。
中日文化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渊源,在过去的日语教学中,对本国的文化的缺乏认知意识,通过中日文化异同来加深日语学习也不够重视,如果能通过日语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来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不仅使日语学习的内涵更加具备立体感,也是一个文化自觉的过程。日语学习中的文化学习同专业性的文化研究相比是片面的,内容和认知也必然较为浅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这种意识,用已知的文化去促进学习,也可以通过学习去发现和弥补对文化的未知。日本的新年“元旦”是日本最重要的节日,它的风俗习惯大多数日语学习者都熟悉,这也是源于中国的春节,可以说明在日语学习中对于本国文化自觉的必要性。
结语
在日语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心,是实现课程思政与日语专业课程相互融合的一种新的尝试。其目的在于以日语专业知识内容为载体,充分发挥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比较等因素的渗透力,将思政课程通过文化传播与认知这一过程,融入到教师和学生的意识中。同时,也将思政教育的育人责任与专业课程的授业责任合理而有效地融为一体。日语专业尝试以课程思政相结合,教师自身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思政水平,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为课程思政、专业育人方面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常新.论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J].传播力研究,2018(26):217.
[2]尹晨.《基础法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77-78.
[3]边宇琪.外语类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融入[J].文教资料,2018(18):212-213.
[4]唐振刚.用英语自觉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一节初中英语报刊阅读课的选材和设计[J].江苏教育,2018(27):16-19.
[5]张嘉伦.浅论“课程思政”视角下在外语教学中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以日语入门教学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8(1):85-88.
作者简介:
徐淑丹(1980-),女,汉族,浙江金华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