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课程改革研究

2019-06-20汪佩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保险学应用型本科院校供给侧改革

汪佩

摘  要:在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池州学院校级教研项目(2017XJYXM30)

一、引言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为各领域指明了方向。而作为培养人才的高度教育来说,尤其需要革新培养理念,增加人才的优质供给。2018年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已经达到48.1%,同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可见实现高等教育的优质供给成为解决就业难和用工荒这一困境的根本出路。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专业技能成为突破口之一。保险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然而当前的保险学教学存在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亟待实现课程的改革。

二、保险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落后实践

近年来,相比全球保险市场的增速,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成绩显著。伴随的是保险创新源源不断,新型保险案例内容不断丰富。而保险学的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落后,主要表现在:理论体系、课程内容大多一致、专业型教材较少、案例更新极为缓慢等。反观安徽省内各高校的保险学课程的主要内容集中于财产保险、人寿保险等,这类险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趋于成熟。而对于当下急需大力发展的险种如农业保险、工程保险、责任保险等专业教材则比较少。

(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保险学的授课方式仍然是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立足于教材,教师的角色是按部就班地讲授保险基本原理、险种等知识,而学生的角色是被动的接受。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并不能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仅是从字面上理解表面含义,未深层次的理解并应用,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显著。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创新,现代化高科技教学设备不断的运用到教学中,提升了教学的便利性,教师借助设备来进行授课,学生可以更直观、直接有效的了解教学内容,但这种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

(三)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缺乏实践教学测评机制

我国保险市场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缺乏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主要原因我国的保险实践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正确理解。我国保险专业的基础不足,加上很多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的局限性,不能较好的平衡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之间的比例,结果导致实践教学认知混乱。二是“双师型”教师较为缺乏。教师的主要来源群体是高校毕业硕士和博士生,但大多数缺乏在相关企业工作的经历,对保险公司的实际运营和实践业务操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三是应用型院校自身存在资金和技术的难题,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不能及时更新实验系统。四是缺乏实践教学测评机制。大部分院校对于学生的实习过程没有过多管理和检测,学生在校外实习的测评主要通过填写实习报告、实习日志等,经过用人单位的简单评语反馈。

(四)学科交叉程度弱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迅猛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互联网的高校技术与保险市场的协调融合,培养具备管理学、法学、统计学和医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宽基础专业型应用人才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反观我国高校的保险学教学实践,课程主要定位于狭义范围内的学科,涵盖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保险基本原理、保险实务和保险经营管理,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很有限。另一方面,保险学教师大多都是保险学或相关专业出身,对于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并不全面,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知识有限。

三、对保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

应用型高校应不断革新理念,不断变更创新课程内容,建立教学内容顺应市场需求动态调整机制。保险学的教学内容为基础课程和能力本位课程。其中,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保险的基本原理、保险实务、保险监管等基本模块,每个模块都由各专业课教师采用立体化+递进式教学,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拓展学生的眼界。能力本位课程主要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重培养创新能力,包括保险营销课、保险核保核赔、互联网保险课程。

(二)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尤其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亟须改革。为激发学生的潜能,我们可将把传统课堂教学拓展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构建“互联网+案例讨论分析”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搜索保险实务中的热点问题并上传至互动学习平台,并结合设疑教学法,使学生主动搜索有关案例的知识。其次,教师在互动学习平台组织和指导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形式围绕案例进行研讨,培养锻炼学生的自学、思维、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并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可以结合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所有学生可以在平台给出评价意见,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梳理意见。再次,教师结合案例提出一些拓展性的话题供学生思考,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在互动学习平台上相互讨论,更深层次的挖掘问题的本质。

(三)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

首先,明确定位,提高认知。在培养方案设计上,明确自身人才培养的定位,加大与同类院校、大型保险公司的交流。同时,相应提高资金投入力度,构建高度仿真的实训环境,更新实验系统,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到国内外访学或培训、企业挂职的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结合专兼职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教师队伍,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由行业专家讲授的机制,由企业兼职教师现场讲解、示范、指导操作训练,而企业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所需人才,实现校企全方位的资源共享、共同發展的“双赢”模式。

再次,实现考核方式多元化。决不能采取放任不管的方式,应实现“双导师制”管理方案,即校内指导教师的不定时管理与校外指导教师的实时考核相结合,双管齐下,保证实习效果。

(四) 注重跨学科交叉教学,促进知识体系的完善

保险学是一门综合型较强的学科。为此,保险学的课程建设,可以借鉴国外很多高校跨学科的方式,不断探索研究合理的课程结构模式,主要通过三大平台:公共课平台+学科共同课平台+专业课平台来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公共课平台主要由必修课模块和任意选修课模块构成,必修课程主要是高等数学基础教育学科,选修课程主要是法学、文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科共同课平台由金融学、电子商务、证券投资、财务管理等经济学类基础课构成,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专业课平台主要是保险学理论知识与保险实训构成。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不断强化对相关学科的了解和扩展,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为培养出真正高素质专业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骆桂娣,钟麒人.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保险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

[2] 蒋勇,杨巧.新形势下保险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对外经贸,2016(3).

[3] 刘树枫,杨馥.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与保险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保险职业学院学报,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6(10).

[4] 崔惠贤,汪冬华,钱丽霞.“互联网+”背景下案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以《保险学》课程为例[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8(2).

[5] 张旭,郭菊娥,郝凯冰.高等教育“供给侧”综合改革推动创新创业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作者简介:

汪  佩(1988-),女,安徽安庆,研究方向:农业保险研究。

猜你喜欢

保险学应用型本科院校供给侧改革
“新财经”改革背景下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
“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保险学课程中的应用
保险学:宜未雨绸缪,毋临渴掘井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