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管理的规范化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2019-06-20苏宝贵
苏宝贵
摘要:当前,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以及对小学义务阶段教育的重视,小学学校在管理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过去的管理中,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在新型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方式有了新的要求,原有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了。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小学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的应对策略,促进学校管理更加科学化。
关键词:规范化 学校管理 小学 策略
前言:
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说是刚刚步入校园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一些思维想法还不够成熟,需要学校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同时,小学学校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因此,要不断加强小学学校管理的规范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小学学校管理的规范化问题
(一)小学学校还没有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
在过去的教学中,学校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奖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得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很高的积极性。教师只是完成学校给安排的指定的教学任务,很少去参加一些除教学之外的志愿活动,因为参加或者不参加,对教师的综合评价没有很大的差别。同时,由于约束机制的不完善,在新课改后,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很好的根据课改的要求,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很多时候老师还是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得到激发,而且课堂上的效率也是非常的低,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学校管理过于注重对学生管理忽视了对教师的管理
在小学学校管理中,为了提升教学整体水平,主抓学生的学习成績,成了很多学校管理的重点,认为只有培育出一流的学生才能够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这种观念想法,是正确的但是不能完全忽视教师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得很多小学阶段的教师,认为课本上知识非常的简单,而很少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长时期以来,教师都是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很少能够融入新的教学理念,不能根据学生心理和个性发展的特点,来制定有针对性教学的方式,由于缺乏教学上的规范化,使得学生在学习方面取得的效果不佳。
(三)小学学校管理中忽视了硬件与软件条件相结合
当前,国家对小学教育的重视,制定了一些优惠的政策,极大的改善并且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大部分学校都引进了比较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是却忽视了师资力量这种软件条件的重视,使得一些年纪偏大的教师,由于上学时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电脑,对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不会使用,即使是会使用,也只是停留在表层,严重地阻碍了教学水平的发展。学校很少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虽然硬件设备条件都有所提升,但是软件条件还比较滞后,使得小学学校整体管理水平还处在较低的阶段。
二、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的策略
(一)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要健全相关的管理机制
小学学校可以建立系统的奖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在工作中表现较好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也要完善约束机制,不能放任教师不管,也要按照要求让教师及时进行一些约束。例如:有的教师在上课期间,不顾自身的形象,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总是不能耐心的教诲,有些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总是按照学习的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按成绩排座位等等。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使得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差,或者受到同学的嘲笑。对经常参加课外活动的老师,可以记录下来,把这些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之中,这样就有利于激发教师参加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只有不断完善小学学校管理的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学校管理的规范化。
(二)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要加强教师进行素质的提升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对小学学生来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新型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对师生关系进一步提出了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生活中的益友。要使得小学学校管理的规范化,要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同时,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少了,有利于教师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除了让教师更好地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外,更多的掌握其他技能。提高老师在教学方面的责任心,使得老师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端正教学工作和对学生教育工作认真负责人的态度。
(三)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要实现软件与硬件设备相结合
学校的硬件设备的不断完善是很重要的,但是,软件设备的建设也是对教学水平提升有很大影响,因此,学校在管理中要坚持软件和硬件设备相结合。虽然国家对小学学校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指明了新的方向,但是还是有很多学校不能真正的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因此,学校在软件条件上的建设,可以从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着手,不断提升教师的总体能力,发扬学校文化的软实力。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加强与外界相互联系,比如:引进一些国内外的管理经验,也可以加强学校与外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四)小学学校要树立规范化管理的意识
大部分学校只是注重教务管理,忽略了其他方面管理的而规范化,常见的就是学校对教职工人员的管理,由于不能明确划分教职工的岗位职责,不能站在职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得教职工在时间上和精力上受到了剥削,使得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较低,甚至不乏抱怨之声。小学学校规范化管理,不单单是一方面的教务管理,还有很多方面的管理,比如:教师队伍的管理、学生管理、工资薪酬待遇管理等等,不论哪种管理都需要学校要有规范化的管理意识,进而促进小学各项管理井然有序,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符合国家新形势下所需人才。
三、总结:
小学时期,相对于初中、高中阶段来说,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学生有很多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同时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当前,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学校度过,学校不仅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更是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关键重要的地方。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刚步入校园,接触到更多的同学和事情,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一些冲突和不适应。学校规范化的管理,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和成长条件,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加强小学学校规范化管理,推动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探究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朱国伟.课程教育研究. 2018(03):104-106.
[2] 为学校法治化规范化管理提供指南——专家解读《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J].中国农村教育,2018(01):5-6.
[3]小学学校规范化管理策略探究[J].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二)[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8:2.
[4]孙荣仕.探究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学周刊,2017(05):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