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后一个工厂1

2019-06-20张国云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古建筑秘书故宫

张国云

第九章上 一颗匠心

转眼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这天谢秘书急匆匆来到我的办公室,向我递来一份省内大报,只见在头版头条位置,以《国营企业能够这样华丽转身吗?》为题,报道了我厂产品结构调整的一些情况。

见到这份报纸,我两眼几乎要喷出火来,吼道:“谁让发的?”

谢秘书见我火气很大,说话的声音也颤抖起来:“几天前,王广舟副书记从我这里调走会议纪要,估计是他给记者提供的素材。”

本来那次会议上,王广舟已明确不同意企业“转身”,现在他利用媒体,分明是给我施加压力,我猜这种事,他是做得出来的。

谢秘书不知是真心还是假意地提醒我说:“树大招风,枪打岀头鸟。今后企业每走一步,还是小心为妙!”

我向她点点头,还是一声叹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想想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让媒体讨论讨论,可能会让我们走得更稳健。但这么大的事,得向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我对谢秘书说:“你将厂里的请示,附会议纪要,马上报送给省厅领导。”

谢秘书立刻答:“马上就办!”

这时桌上座机响起,谢秘书转身告辞,我一边抬手向她道别,一边抓起话筒:“喂,你好!噢,把我吓了一跳,原来是从省城来过的老师……”

她在电话里告诉我一个消息,故宫文物保护部门找到他们学校,打听有没有能够参加故宫修缮用的古砖瓦生产企业可以推荐的。她说自己手头上正好在做一家省属建材企业发展课题,就马上推荐了我们。

听到这里,我激动万分地说:“谢谢老师推荐!我们企业曾参与过古砖瓦恢复生产研究工作,具备一定的生产基础,我们会尽快与故宫博物院取得联系。”

老师笑道:“你发了财,一定别忘我们学校啊!”

我心領神会地回答:“岂敢忘记老师恩情!”

……

隔日,我带着厂里的陈总工程师,直飞北京。

从车水马龙的北京景山前街穿过护城河,进入神武门,往西走,数步之间就拐进了故宫博物院里一条狭长的甬道——西筒子。

故宫的文保科技部的办公地点,就坐落于西筒子南端的“西三所”。这里是慈宁宫大佛堂北面的一片院落群,清朝时是先帝嫔妃的居住地。如今这里仍然是故宫的未开放区,不见喧闹的游客,只有红墙绿树掩映,一晃神儿还真以为穿越回了几百年前的“紫禁城”呢。

科技部负责人向我们介绍,把故宫建筑作为中国最大的文物、最珍贵的文物来看待的观念,也是经过了一个过程才建立起来的。

中国传统历来重文物、轻古建。文物档案在谁手里很重要,而房子可以不要。在解放初,故宫还只是被当作存放文物的空间,直到1961年才明文确定它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这是为什么呢?”我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那位负责人不厌其烦地说:“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关注建筑物的概念不一样。”

要知道那个时候,听到这样的观点,的确非常新鲜。

原来我们国家最早是把建筑当作使用物来看待的,而欧洲建筑到中世纪的时候也还是工匠的事情,或当作城市的标志物,如罗马的斗兽场,就是罗马帝国的标志。

文艺复兴之后,有一些大艺术家,如米开朗琪罗,参与了建筑设计,也开始出现有名的建筑师,除了对建筑的使用功能的设计,他们还追求个人风格,于是建筑变成了艺术作品。

据说19世纪,欧洲的人文史学家有一种观点认为,建筑的顶峰就是古希腊的建筑,以后要在建筑上取得成就只有两条路——学自然或学古希腊。

早在古罗马时期,就有大量的古希腊建筑的仿制品,后来的史学家在考察古希腊建筑时还要鉴别真伪。对于中国的建筑来说,一直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没有这个从使用物、标志物到艺术品、文物的过程,我们玩的是器物字画,有真伪之别,而建筑对于我们来说,一直是供使用的一个器物,从来也不是作品,一直是工匠的事情。

我们对建筑的态度一直像对待衣服一样,不合适了就改,坏了就扔,或者像对待吃饭的桌子,桌子腿松动了,或者拆了换一个,或者用钉子把它敲结实了。

故宫的建设前后准备了十年,在永乐年间真正的建造只用了三年,因为重要的是要用,所以要快。不像欧洲的建筑,一建就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20世纪初,人们开始关注建筑对历史进程的展示,以及对历史信息的记录,于是以看待文物的态度来看待建筑,已经不局限于色彩、比例、规模等表面的特征。

到了20世纪20年代,一批从欧洲留学回来的人把欧洲古建筑保护的观念介绍进来,开始有了保护的主张。

到30年代,国民党政府提出过“文化遗产”这个概念,还有相关的立法,但是那时候的立法还没有具体的文化遗产名单,也没有具体的保护方法,基本上只是泛泛而论。

二战之后,欧洲有大量的建筑被毁坏,其中有一部分是古建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罗马教廷当时提出了对被毁坏的古建筑进行保护的提议,一些从事文物保护的人士在经过广泛讨论后,在1964年通过了《威尼斯宪章》。宪章指出,古建筑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财富,是对历史的见证,对它们要保存原貌,使之能永远地留存下去。之后,这种观念渐渐变成了通行国际的文物保护原则。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威尼斯宪章》的原则基础上增加了“真实性”一条,包括地点、工艺、材料、设计都是原有的,满足了这些真实条件,一个建筑作为对历史的见证才能成立,并且建立了世界范围的文化遗产名单。

中国20世纪80年代成为缔约国,这种现代的对古建筑保护的观念已经被广为接受,但是,遇到像故宫这次全面整修的大工程还是躲不开历史的影子。

虽然我是搞建筑材料的,但过去只知道秦砖汉瓦,企业只知道生产,对建筑本身总是漠不关心。

经过今天的交谈,才知道了伟大的建筑,离不开伟大的建材。眼前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以其保存完整的庞大古建筑群而著称于世。占地面积达七十多万平方米的故宫,其砖墙、地面以及长三千多米、高十米左右的城墙,用砖数量之大是可以想象的。

一听到这些情况,我不禁欣喜,但心里还有一个疑惑,就询问道:“书上说皇帝住的宫殿里,地都是用金砖铺的,是这样吗?”

那故宫科技部负责人听后,大笑道:

“等会儿你走进故宫大殿,你会失望地发现,只有锃亮的青砖,没有金灿灿的金砖!”

我失望地问:“难道皇宫金砖铺地只是一个传说?”

那位负责人让我们别急,慢慢说道:

“故宫真正值钱的东西往往并非黄金。如果你们能想通这一点,那就好好看看满地锃亮的青砖吧,它们比黄金还值钱。”

青砖可以比黄金贵,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的新鲜事。随我一起来的陈总工程师听到这里,马上说:

“人们之所以误以为皇家以金铺地,无非是觉得黄金这东西又土又豪,只有土豪才会恨不得把自己都变成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猜你喜欢

古建筑秘书故宫
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
古建筑文物现代防火保护的有效措施
雪中故宫
中国古建筑
刍议古建筑保护中的档案工作分析
故宫
领导身边的秘书帮
画中有话
我的商务秘书 等
故宫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