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2019-06-20陈,刘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金融人才

汪 陈,刘 珺

(铜陵学院,安徽铜陵 244000)

1 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经过近4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2018年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人民币,仅次于美国,GDP增速超过6.6%。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未来经济增长下降的可能性仍然较大。“经济新常态”是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全新定位。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从高速度增长转为中高速度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转向集约,经济结构正在经历转折性改变,第三产业逐步成长为产业主体。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制造业、新型服务业等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在未来中国经济进入调结构、稳增长、提质量的新常态发展进程中,传统人才需求方式将发生巨大改变,专业素质高、应用能力强、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将引领人才结构升级。

高等教育培养专门知识、技能人才,是社会人力资本提升、科学技术创新和经济产业升级的重要推手,也是知识创新、高新技术研发的基地。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全新阶段,高等学校应更新人才培养观念、调整教育理念,培养一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的应用导向型、技术创新型人才。2015年10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及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应当建立行业和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技术型、复合型、创新型等人才发展战略,推动部分高校转型发展,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和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并从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

2 经济新常态对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的态势下,经济发展转型对金融行业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互联网、云计算、在线支付、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而金融领域的发展与变革也正在推动金融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对金融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具有技术开发、应用能力、创新意识、金融专业知识扎实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是时代所需。

2.1 经济新常态下金融人才需求的新趋势

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金融行业保持稳健增长,金融市场及产品服务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明显优化,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日益丰富,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能力逐步提升。金融新型业态的不断涌现,对应用型、技术性、复合型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愈发明显。2018年北京市《金融街金融人才发展报告》的调查显示,由于金融产业升级及金融科技的发展,复合型金融人才成为市场争抢的稀缺人才,未来三年以金融科技人才为代表的复合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需求比例高达70.83%,对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分析师(FRM)等各类高级金融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比例达到41.67%。2018年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金融科技调查报告》指出,无论是在传统金融机构还是在新型金融科技公司,拥有对接市场能力、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的相关金融科技人才最受看重。

2.2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高水平金融人才的短缺显示了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表1中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到2017年末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631所,其中本科高校1243所,高职(专科)院校1388所,教育部等中央部门直属普通本科高校114所,地方本科高校1129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将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也关系到金融人才质量的提高。

表1 2007—2017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数及本科招生人数

数据来源:2007—2017年教育部教育事业统计数据。

金融产业升级实质上是人才升级。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抢占金融科技和金融产业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推动形成复合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育机制,形成应用型金融专业高水平人才的复合效应和竞争优势,提高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和技能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结构的多元化和市场化。

2.3 应用型本科高校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金融专业人才供给和行业实际人才需求在层次结构、质量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协调状况,教学环节和金融业的应用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培养目标和职业定位不够准确,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同质化倾向,专业优势及区分度不够、专业特色不够明显,部分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学科专业复合交叉不足。为此,在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深刻把握当前金融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深刻变化,突出复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深化生产教育与校企合作的整合,理顺金融专业高端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避免人才培养的同质化倾向,缓解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等问题,从而满足经济发展新常态、金融产业升级及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3 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应用型本科高校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金融行业发展对复合应用型和高级金融人才的市场需求,应当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明确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定位,优化相关人才培养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建立高素质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1 明确复合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理想设计,是学术性、社会性辩证统一办学理念的具体呈现。部分应用型高校在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方面缺乏特色和层次型,提出的要求相对宽泛,没有结合学校的层次定位、办学优势和所在地方实际。在经济新常态及金融行业升级发展、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进一步明确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强化培养多学科背景、金融专业知识扎实、市场对接能力较强、技术应用能力较高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满足当前市场和行业对人才的高层次、复合型、高质量标准。学校需要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金融人才培养的职业标准,强化技术应用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主动对接金融人才需求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构建校企合作、校行合作、校政合作多元化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培养高质量复合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

3.2 优化复合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标准和课程群体系

人才培养课程标准及课程体系的调整和重构是学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和关键。高层次、复合型、高质量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课程教学上来,应当以市场需求、职业资格为导向,反向重构和完善金融学人才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开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等基础课和必修课之外,系统开设多学科课程,如财务、会计、统计计量和计算机互联网课程群,重点开设资产定价、风险管理、金融工程等核心课程群,进一步扩充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期货理论与实践、投资银行理论与实践等侧重相关业务技能的模块化课程,并将相关职业资格考证项目列入课程标准,适当增加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分析师(FRM)、注册会计师(CPA)、证券从业资格等相关课程,加大“双证书”制的实施力度。根据学生兴趣,增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金融领域前沿理论和实践课程等方面的选修课程,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同时,采用行业和学校共同承担金融知识传授和金融技能培训的“双元制”教学模式,邀请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的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授课或参与培训,为金融行业和市场提供应用型创新人才。最后,增加实践教学的学分分配和实施力度,通过案例教学、课内实验、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提高学生复合应用能力。

3.3 加强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等市场需要的金融专业人才涉及到教学、科研和实践等多方面的内涵建设,但其核心内涵则是教师力量、综合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加强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双师双能”型教学力量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要求教师兼具高水平的教学能力和优良的技术应用研发能力。为此,一方面要加大吸引和培育“双师双能”型教师力量,更要通过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吸引高素质金融专业和行业人才,聘请金融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如访学进修、在职攻读学位、职称评聘等。激励教师面向社会行业需求,通过科学研究、实践课程研发、成果推广、指导学生竞赛获奖等方式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的教师聘任、考核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努力提高教师金融教育改革创新意识,发挥“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主力军作用,尽快形成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等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资优势。

3.4 强化复合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金融学作为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包含了大量的应用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要从实验、实习、创新创业及社会实践等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机制。在实验方面,应着力建设高水准实验教学平台,建立金融投资虚拟仿真实验室,提升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和实验师资水平,整合、优化实验教学课程的标准、体系及相关内容,开设专门实验课程并提高实验课时比例,加大实验课程学分及考核力度。在实习和实训环节,重点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金融企业集体实习,要求大学四年内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加大实习实训情况的质量监控,实施实习实训现场检查和答辩制度,全面提高实习及实训工作的力度和水平。在创新创业及社会实践方面,举办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及金融投资大赛,加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安排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深入社会、走入基层、了解社会,锻炼学生的基层适应能力和基础素质。通过以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真正做到将复合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从重学科知识、重理论教学、重思维训练转变到重实践能力、重应用技能、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来,推动教学全过程从知识本位向应用能力本位转变,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复合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优势。

猜你喜欢

应用型金融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