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计算机
2019-06-20
1978年以前,由于没有高性能的计算机,我国石油矿藏数据和资料不得不用飞机送到国外去处理,不仅费用昂贵,而且许多国家的秘密无法得以保护。当我国准备进口一台性能不算很高的计算机时,卖方不仅狮子大开口,开价奇高,而且还要建立一个安全计算机室,只有外方专业人员才能进入。这明明就是在卡我们的脖子啊!
1978年3月,全国第一次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时任国防科委主任的张爱萍上将向邓小平立下了军令状:一定尽快研制出中国的巨型计算机。
国防科大是国内最早研制计算机的单位,此前为远望号测量船研制的“151”机,每秒运算速度只有100万次,而现在要研制每秒运算一亿次的机器,运算速度一下要提高100倍,其困难不言而喻。
天道酬勤。5年没日没夜的顽强拼搏,科研人员闯过了一个个理论、技术和工艺难关,攻克了数以百计的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双向量阵列”结构,大大提高了机器的运算速度,提前一年完成了研制任务,系统达到并超过了预定的性能指标,机器稳定可靠,且经费只用了原计划的五分之一。
1983年12月26日,在毛主席诞辰纪念日,我国第一台命名为“银河”的亿次巨型计算机正式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在科技领域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
外电评论,中国将因此在超级计算机领域称霸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将得到极大的促进,尤其是为载人登陆月球、载人探索火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不过其他国家也不甘落后,比如澳大利亚就在规划每秒100亿亿次的浮点性能,但要过几年才会实现。
2017年6月,中国宣布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研制成功,以每秒9.3亿亿次的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是计算机中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被称为“经济转型和科学研究加速器”,多用于国家高科技领域和尖端技术研究,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全面信息化进程中,巨大的运算需求和信息安全要求摆在国家面前,进而对超级计算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快更强的要求,近年来我国超级计算机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