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扭转的CT与MRI表现
2019-06-20李继锋刘志浩于德新曹长勇
李继锋,潘 军,刘志浩,王 青,于德新,曹长勇,王 芳
(1.山东师范大学校医院放射科,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放射科,山东 济南 250014;3.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放射科,山东 淄博 255200;4.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放射科,山东 济南 250012;5.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朗口中心卫生院放射科,山东 聊城 252124)
卵巢扭转指卵巢及血管蒂沿悬韧带完全或部分旋转导致血供受损。卵巢扭转是妇科急腹症,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与其他急腹症,如阑尾炎、憩室炎、肾结石及胃肠炎表现类似。超声检查是其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超声诊断卵巢扭转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不高。超声诊断不明确或不能清楚显示病变时,需行CT或MRI检查[1]。对慢性盆腔疼痛的年轻女性,CT并非常用检查方法,仅在急诊情况下,用于评估女性非特异性腹痛,尤其当怀疑腹痛是由胃肠道疾病引起时,首选CT检查。临床不预期的卵巢扭转,常由CT检查首先发现[2]。而对于病因不明、患有急性腹痛或盆腔痛的年轻女性,特别是孕妇,一些研究机构将MRI作为一线检查方法,以帮助术前评估卵巢活性[3]。因此,熟悉卵巢扭转的影像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外科干预。但目前卵巢扭转的影像学诊断文献报道多为超声表现。妊娠期孕激素水平升高,韧带松弛及黄体的肿块效应均可导致卵巢扭转,妊娠状态的卵巢形态和位置与非妊娠状态均有不同[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0例非妊娠卵巢扭转患者的临床、CT及MRI表现,旨在加深对卵巢扭转CT及MRI表现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卵巢扭转的临床、影像资料,年龄1个月~83岁(平均37.9岁)。除2例无症状因查体偶然发现外;其余28例均出现腹痛,腹痛时间6 h~8个月,17例呈持续性,11例呈间断性。12例伴恶心呕吐,4例发热。
1.2 仪器与方法 25例行CT检查,其中11例行CT平扫,5例行增强扫描,9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余5例行MRI检查,1例行MRI平扫、4例行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①CT扫描: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256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从膈肌到耻骨联合。扫描参数:120 kV,200 mAs,层厚 5 mm,螺距 1。 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优维显(300 mgI/mL,德国拜耳医药公司),剂量1.5 mL/kg体质量,流率3.0 mL/s,注射对比剂后60 s扫描。②MRI扫描:采用GE HDX TWINSP 3.0 T MRI扫描仪,体部多通道相控阵线圈,行盆腔 FSE T1WI、T2WI、脂肪抑制T2WI轴位、FSE T2WI冠状位、矢状位及DWI轴位扫描。扫描参数:FSE T1WI TR/TE 450 ms/12 ms,FSE T2WI TR/TE 3310ms/91ms,脂肪抑制T2WI TR/TE 2511.9ms/87ms及 DWI TR/TE 5000ms/77ms,b 值取 50、800 s/mm2;层厚 5 mm;层距 1 mm;矩阵 512×512;FOV 250 mm×250 mm;带宽 83.3 Hz;NEX 1。动态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德国拜耳医药公司)20 mL,流率2.0 mL/s。
1.3 图像分析 内容包括:病变侧卵巢大小及位置、卵泡位置、扭转卵巢的密度/信号及强化程度、肿块密度/信号及强化程度、扭转的蒂是否可见、扭转蒂中是否见增粗的血管、输卵管改变、病变区周围脂肪界面是否模糊、合并肿块的病理结果、子宫位置、盆腔积血、对侧卵巢是否显示等。
2 结果
2.1 手术及病理结果 30例卵巢扭转0.5~4圈不等。其中右侧扭转18例,左侧11例,双侧1例。单纯性卵巢扭转5例,余25例均合并卵巢或输卵管肿块,包括成熟囊性畸胎瘤7例、卵巢纤维瘤1例、卵巢浆液性纤维腺瘤1例、浆液性囊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瘤2例、单纯性囊肿合并出血6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例、输卵管系膜囊肿2例、输卵管闭塞及积血2例。
2.2 CT及MRI表现 单纯性卵巢扭转5例,表现为卵巢增大,最大径5~15 cm(平均8.6 cm)。9例并发卵巢基质水肿,CT及MRI示卵泡位于卵巢外周区域(图1)。9例并发卵巢出血性梗死,CT平扫卵巢实质呈高密度,T1WI及DWI呈高信号。30例中28例CT或MRI显示蒂扭转,23例扭转的蒂或增粗的输卵管呈靶征或鸟嘴样改变,2例扭转的蒂T1WI及DWI呈高信号(图2)。18例行CT或MRI增强扫描中,13例扭转的蒂中可见强化血管影。扭转的卵巢或正常强化2例,强化程度降低6例,无强化10例。卵巢扭转或肿块移位15例(图3)。子宫向患侧移位17例。30例均可见附件周围脂肪界面模糊,14例伴盆腔积液。24例对侧正常卵巢可见。22例囊性或囊性为主的肿块囊壁较均匀性增厚;19例密度不均(图4)。
3 讨论
3.1 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 正常卵巢为卵圆形软组织结构,位于卵巢窝,紧贴侧盆壁,前缘为阔韧带,髂外血管位于上方,输尿管和髂内血管位于后方,内侧为卵巢韧带。卵巢静脉走行于腰大肌前缘,进入卵巢,有助于卵巢定位。卵巢悬韧带内走行血管、神经及淋巴管,卵巢扭转时卵巢及血管蒂沿悬韧带完全或部分旋转导致血供受损,压力低的静脉和淋巴管首先受累,导致卵巢水肿和增大,持续扭转导致动脉阻塞、血栓形成及卵巢出血性梗死[1],严重时出现卵巢出血、输卵管积血及腹腔积血。
卵巢扭转少见,占妇科急症的 2%~3%[5],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本组发病年龄1个月~83岁。卵巢功能性囊肿、良性肿瘤(如成熟囊性畸胎瘤)或恶性病变可诱发卵巢扭转,约81%的卵巢扭转合并附件肿块[6]。本组1例双侧卵巢扭转伴双侧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右侧卵巢扭转多于左侧,因为左侧卵巢与乙状结肠相邻,后者起缓冲垫作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卵巢的活动度[7]。本研究中右侧卵巢扭转18例、左侧11例、双侧1例,右侧发病率高于左侧,与文献报道一致。卵巢扭转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盆腔疼痛,伴恶心、呕吐及低热。临床症状不易与急性阑尾炎、憩室炎、肾结石、盆腔炎性病变、黄体囊肿出血及子宫内膜异位症鉴别[8]。由于卵巢扭转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诊断准确率不高,所以影像诊断非常重要。
3.2 CT、MRI直接和间接征象 卵巢扭转的直接征象为蒂扭转,扭转侧血管充血或淤血。继发征象为卵巢基质水肿增大,卵泡位于外围区域。其他有助于诊断的辅助信息,包括卵巢异常强化、卵巢出血、同侧输卵管增粗、子宫向同侧偏移、部分患者合并基础肿块、扭转的肿块内出血和出现气体影、盆腔积液及脂肪界面模糊等。
蒂扭转和输卵管增粗:同侧扭转的蒂是卵巢扭转的特异性表现,出现此征象即可确诊。MPR或动态观察血管蒂呈螺旋状或呈漩涡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增厚呈漩涡状的阔韧带、子宫及卵巢[8]。扭转的蒂内部间杂脂肪呈靶征,高度提示扭转[9]。但不到1/3的患者有此CT征象。卵巢扭转时大多有卵巢增大(最大径>4.0 cm或绝经前体积>20 cm3、绝经后体积 > 10 cm3),但为非特异性表现[10]。 卵巢基质出血水肿,卵泡外移位于卵巢外围区域,对诊断卵巢扭转有较高的特异性。
卵巢扭转时卵巢的密度及信号发生异常改变。卵巢出血、输卵管积血及腹腔积液是少见表现,范围取决于扭转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卵巢出血性梗死与亚急性出血相关,较水肿出现晚。CT平扫显示较好,卵巢囊性肿块内出血为高密度,出现液-液平面或增大的卵巢实质内见高密度。MRI检查示增大的卵巢边缘T1WI呈高信号。卵巢扭转血流受阻,增强扫描强化异常,如扭转为间断性、不完全性、新近发生的扭转或存在双重血供强化可正常,因此,出现强化不除外卵巢扭转[7]。无强化或轻微不均匀强化提示由缺血向梗死演化,是卵巢扭转的特异征象[8]。CT不易鉴别增大无强化的卵巢与无强化的囊肿。内部密度不均匀有助于与单纯性卵巢囊肿相鉴别;MRI软组织分辨力高,易于鉴别两者,T2WI上无强化的卵巢为软组织信号,无强化的囊肿为液性高信号。
84%的卵巢扭转患者可见输卵管增厚,由淤血或水肿所致[9]。增厚的输卵管表现为无定形或管状肿块样,位于附件肿块和子宫之间,或表现为自子宫向外延伸的鸟嘴样突起,部分覆盖附件肿块。当伴较大且成分复杂的附件肿块时,CT难以显示输卵管。子宫向同侧偏移、扭转的卵巢向对侧移位或向前、后中线区移位是卵巢扭转的重要征象[7]。附件周围脂肪界面模糊是另一重要征象。盆腔积液常见,但非特异,由于静脉和淋巴管阻塞,液体从卵巢漏出所致[6]。CT及MRI可显示基础肿块,作为卵巢扭转的起始点,扭转的囊性卵巢肿块的壁呈向心性或偏心性增厚。文献[8]报道,与卵巢扭转相关的最常见病变是生理性囊肿(滤泡或黄体囊肿),最常见的肿瘤是成熟囊性畸胎瘤,各约占卵巢扭转的17%[1],本研究生理性囊肿及成熟囊性畸胎瘤各约占20%(6/30)、23.3%(7/30),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其他良恶性肿瘤相对少见。
3.3 鉴别诊断 卵巢扭转需与卵巢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能性囊肿出血及卵巢肿瘤相鉴别。卵巢大小、形态正常、未见扭转的蒂均可辅助鉴别。HCG阴性可排除异位妊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及多囊卵巢综合征也表现为卵巢增大,结合临床病史及双侧发病有助于鉴别诊断。带蒂的浆膜下或阔韧带肌瘤梗死类似于卵巢扭转,但前两者强化程度降低、外周水肿,合并内部出血、坏死,且可见同侧正常的卵巢,可进行鉴别[11]。肿块性卵巢水肿类似于卵巢扭转,增强扫描水肿的卵巢基质可见强化,能与卵巢扭转鉴别[12]。鉴别诊断还需包括孤立性输卵管扭转,后者影像表现为输卵管扩张、壁厚、亚急性出血,且同侧正常卵巢可见。
综上所述,卵巢扭转临床无特异性,但多合并附件良性肿块;若CT或MRI发现蒂扭转可明确诊断,其他间接征象可提供辅助诊断信息。
图1 女,4岁,持续腹痛1周 图1a,1b 分别为CT增强扫描轴位及斜矢状位重组图像,显示左侧卵巢扭转、增大(↑),中央区域卵巢基质水肿(),内部出血,卵泡位于外围区域(▲),增强扫描未见强化 图2 女,55岁,持续腹痛1周 图2a,2b 分别为MRI平扫轴位、增强扫描冠状位图像,显示左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合并扭转,囊壁增厚,MRI平扫根部呈高信号,提示合并出血,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冠状位扭转的蒂呈靶征(▲)。子宫向同侧移位(↑) 图3 女,28岁,间断腹痛8个月 图3a,3b 分别为CT平扫轴位及矢状位重组图像,显示双侧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内见脂肪及钙化,病变均位于盆腔右侧,呈前后方向排列,前方者()来自左侧卵巢,扭转至盆腔右侧,蒂位于左侧。后方者(▲)来自右侧卵巢。子宫向左侧移位 图4 女,39岁,持续腹痛6 h 图4a,4b 分别为CT平扫冠状位及斜矢状位重组图像,显示右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合并扭转,囊壁增厚,内部密度不均,扭转的蒂呈条带状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较高,提示内部出血。子宫向同侧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