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笔中存至理”
2019-06-19崔效琦
崔效琦
【摘 要】《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著名神话小说,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部神魔小说既与之前的神话小说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西游记》运用“游戏笔法”抒写了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不仅是对经文的向往,更是一趟人生的旅程,妖魔鬼怪、佛祖菩萨,面对取经途中“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师徒四人每个人都展现了自己不一样的性格,以及面对困难、妖魔来临时的态度与做法,其整体內涵十分丰富,它有总体性的寓意,也有局部性的象征。《西游记》隐喻着“魔以心生,亦以心摄”的思想主旨。因此,笔者认为《西游记》这部著作的人物形象品鉴是非常有价值的。
【关键词】西游记;人物形象品鉴;戏笔中存至理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06-0254-02
《西游记》是一部累积型的长篇小说,作者以奇幻的笔法,加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打造了一部神话小说,开启了中国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开端,巧妙地将现实与神话融为一体,作品中人物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既有个体性又有总体性,我们在丰富多彩的奇幻世界里感受到人物与故事的奇趣与现实。
一、坚定信仰,领导之身——唐僧的形象
《西游记》这部小说中刻画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其中,唐僧是师徒四人中的的核心人物,他带领着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以及白龙马完成了整个西天取经,作为具有领导形象的唐僧,他是一个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师父,是一个有着严格自律习惯的僧人,也是一个有着博爱情怀、兼济苍生天下的一个人,当然,唐僧也有缺点,唐僧的识人能力欠缺,在面对妖魔鬼怪的时候,他总是不能及时识破妖怪的诡计,总是让其抓去,面对徒弟的好言相劝,他也总是不给予相信,如“三打白骨精”一章,白骨精先后化身为老大爷、老太太、小姑娘,利用障眼法将唐僧迷惑,准备将唐僧吃掉,而这时他的徒弟就会识破骗局将唐僧解救,可是因为唐僧心善博爱总是会误解徒弟的一番好意,这正是唐僧博爱的人性所致,因此,唐三藏是一个虚怀若谷的理想主义者[1]。
二、桀骜不驯,英雄主义——孙悟空的形象
“齐天大圣”这个名字可不是谁都能拥有的,孙悟空本是一个石猴,他的出世随着一声巨响而来,他不畏强权,戏弄神仙,本是高高在上的天神因他的桀骜与挑衅被贬为“弼马温”,他是这样的一个“泼猴”,却也是孩儿们口中实至名归的“美猴王”,他的水帘洞一方天地,然而,如此狂放不羁、飞扬跋扈的孙悟空却衷心守护唐僧完成了西天取经,这一路,悟空降妖除魔,为师父披荆斩棘;这一路,悟空不怕牺牲,忠心护主;这一路,悟空放弃了自己的水帘洞,成就了西天真经;这一路,悟空完成了从鲁莽到成熟的过渡[2]。孙悟空身上鲜明地饱含着作者的理想和时代的精神,他身上有共有的人性,也有可贵的神性,孙悟空是人性与神性的结合体,他的人性体现在他的骄傲与抗争精神,他的神性体现在他可以利用筋斗云、七十二变等仙术助师父一臂之力。
三、本真自然,人性世俗——猪八戒的形象
猪八戒是典型的世俗中的人物,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人物,他贪财自私,当师父遇到危险的时候,他会想着自己先逃跑,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利益;他贪恋美色,当看见美丽的女子时便目不转睛,想入非非,当遇见三位女儿供他挑选时,八戒乐晕了头,当妖精化身为美女时,他也不能控制自己,以至于自己经常被骗,甚至不能保护好师父,这就是猪八戒的弱点。但是,人无完人,八戒有缺点自然也有优点,他坦诚,有什么说什么,从不遮遮掩掩,饿了就是饿,从不会拐弯抹角;猪八戒是一个有感情的人,他也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在取经途中除妖降怪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大战牛魔王,挑战红孩儿,误入小雷音等等,猪八戒都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3]。因此,八戒是一个外表看起来粗蠢愚笨,内心却细腻,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物形象。猪八戒的形象没有神仙那样特别闪耀的光辉,却展现了普通人的平凡,揭示大量世俗的本相。《西游记》作为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就应该是现实与神话的完美结合,让人物不是架空的虚拟形象,而是可以从现实中找到的原型和样本,因此,猪八戒是《西游记》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
四、任劳任怨,冷静宽厚——沙僧的形象
沙僧是一个在《西游记》中看起来不起眼,但确实是不能缺少的一个角色,沙僧名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后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又被唐僧师徒收服,沙和尚称为“沙僧”。沙僧一直是一个非常脚踏实地的角色,他从不计较自己的利益,不像悟空那样叛逆,渴望得到所有人的仰慕与臣服,也不像八戒那样贪财好色,总打自己的小算盘和小主意,沙僧看守行李、马匹,但一旦直接参加战斗,就绝不像八戒那样临阵脱逃。沙僧任劳任怨,坚持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自己分内事,但是当八戒累时还会主动帮二师兄拿行李,当师父遇到危险的时候,沙僧也会及时提供帮助,保护好自己的师父,所以,沙僧是非常踏实、稳重、沉着又冷静的,沙僧对人温暖,为人宽厚,他身上有着非常可贵的品质,在西游记这部小说中闪现着不一样的光辉,平凡中见真纯,对现实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4]。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神话历史巨著《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将一代圣僧唐玄奘的故事加以改编,打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空前超脱的神奇世界,展现了师徒四人的情意,叙写了一次次艰难险阻却都能化险为夷的奇遇,揭示了世俗人情和人性之源,暗示了封建社会的秩序与原则,以明线展现,暗线串联的方式隐喻了佛家中“放心、定心、修心”的全过程。因此,这部小说将现实与想象合理的联结在一起,闪耀出不一样的艺术光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光辉巨著。
【参考文献】
[1]赵敏.《西游记》改编研究的进展与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2]梅新林,崔小敬.《西游记》百年研究:回视与超越[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2).
[3]雷会生,李克臣.以行证道——论《西游记》主旨[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4]李小龙.《西游记》命名的来源——兼谈《西游记》杂剧的作者[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