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全球眼光重新发现中国地方新闻

2019-06-19顾钱江

对外传播 2019年3期
关键词:分社新华社编辑部

顾钱江

五年一次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传递了一系列重要信号,其中之一就是“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新华社已经率先行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新华社85岁生日的贺信中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2017年,新华社召开了历史上首次中国新闻对外报道座谈会。2018年,新华社提出,到2020年构建起内外并重的工作格局,重点在中国新闻对外报道上取得突破。

地方新闻是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基础。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和与世界的深度融合,中国新闻今日已成为国际新闻的一部分。在“新时代”和“世界性”构成的新华社发展新的时空坐标中,国内分社业务正在被重新定位。这意味着,要以全球眼光重新发现地方新闻——把地方新闻(local news)变成中国新闻(China news),具有全球新闻(global news)的传播价值。很大程度上,这是一个“怎么做”的实践课题。笔者从视野、方法和能力三个维度,谈一些初步的思考。

视野: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法国雕塑家罗丹的这句名言,同样适用于中国地方新闻的国际传播。如果能以全球眼光审视新华社的国内分社对外报道,天地就宽了。

一是报道中国。国内分社报道,怎么才能具有全球传播的价值?关键是要认识到,外国人关心的通常不是中国某一地的地方新闻,而是“中国新闻”——能说明中国,从而满足他们对中国好奇心的报道。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外界对“如何认识中国和中国人”“中国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等问题充满好奇和知识渴求。分社挖掘并讲述的每个中国故事,对外国读者来说,都应该是一个“管中窥豹”了解中国相关主题的入口。分社固然囿于一方,所做报道没有中央新闻那么“高大上”,但地方新闻接地气,丰富多彩。国内分社的对外报道,应该像一面面镜子,能够让海外受众从中看见真实、感性、生动的中国,向海外读者提供关于中国发展的真知和洞见。

国内分社对本地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报道资源,即常说的“对外名片”,应该深入挖掘,把特色资源变成优质报道,形成对外传播优势。同时,每个省份都是中国的一角,都具有反映整个中国的潜力,以本地故事結合全国背景撰写报道,实现“在这里,读懂中国”,空间同样巨大,有待一线记者去探索和开发。

二是普遍联系。新华社记者是“国社记者”,也是世界性通讯社的记者,这意味着,即使身在国内分社,也应胸怀中国、放眼世界,找到与本地实际和案例的结合点,做好文章。

或者“自上而下”,关注中国的大政方针,关注中国的大趋势、新现象,然后找到本地案例去讲述。比如,刘鹤副总理谈及经济前景时认为有“四大需求”,即中等收入群体崛起创造巨大的多元化需求,人口老龄化形成的巨大需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创造巨大需求,绿色发展创造着发展机遇。这些机遇,都能在地方上找到鲜活案例,生动地讲述出来,就可以还原感性,让外国读者在具体故事中理解中国的发展潜力。

或者“自下而上”,发现本地的新鲜事之后,想想它反映了什么样的中国趋势、中国变化,从个别中发现一般。比如,宁德过去是福建沿海落后之地,习近平同志在当地工作时积极致力于脱贫和生态保护,写下《摆脱贫困》一书。近年,宁德引进和培育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汽车、新能源等大项目。宁德抱“金娃娃”的故事,可以反映中国落后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或者“由表及里”,挖掘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与真的问题。比如,有“国民美食”之誉的沙县小吃近年陆续在日本、美国和法国等国开店,受到当地食客欢迎。事实上,这都是侨务部门推动的闽菜惠侨行动,也推动福建餐饮业走向世界。可见,沙县小吃国际化这个抓人眼球的新闻背后,有着更深的意义需要报道去揭示。

或者“由近及远”,揭示本地新闻与全国和世界的关联。比如,福建安溪曾是通讯信息诈骗的重灾区,经过持续严厉打击,诈骗分子如今在那里已难立足,而转向边境和境外,国际合作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已是势所必然。这样的联系,就使安溪一地的新闻有了更大的国际传播价值。

或者“由远及近”,揭示国际新闻对本地的影响。比如,习近平主席对巴布亚新几内亚国事访问,见证两国签署一系列援助项目,其中一个与福建密切相关——福建农林大学负责的菌草旱稻项目。发现国际新闻与福建的这一联结点后,分社深入采访在世界推广技术20多年的林占团队,推出了《中国绿色“奇兵”站上全球反贫困前线》等系列报道,是国内分社报道打通国内国际、内外联动的有益尝试。

三是全球节点。今天的新华社,不仅是全国性通讯社,更是迈向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每个国内分社都是这个世界性通讯社网络上的一个节点。

这一认知的实践意义在于,每个国内分社作为一个新闻采集前沿阵地,要自觉地把本地报道置于全国和全球的平台上加以发现、策划、制作和传播,揭示其国际传播价值。国内分社在报道组织上,纵向上应与总社编辑部密切互动,打通地方新闻和中央新闻;横向上与国内和海外相关分社有机联动,打通国内报道与国际报道。

方法:“单是题材好,是没有用的,还是要技术”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好中国形象是一个实践课题。譬如过河,如果没有舟或桥,是无法做到的。国内分社立足中国大地,拥有丰富的报道资源,但只有在掌握方法之后,资源优势才能变成报道优势。

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国内分社报道既要深深扎根于所在省份,又要具有中国站位和全球视野,用中国的和世界的眼光打量本地新闻,深入发掘其报道价值;在报道采写的操作环节,又要努力以典型案例、生动故事、代表人物等有吸引力的“小切口”,来揭示出报道的价值。

“大处着眼”的能力是国内分社报道比较欠缺的,但并不难培养。分社报道的指挥者和记者,要把学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作为每日功课,把了解国内国际大事作为工作习惯。一个有用的办法是,分社要关注总社编辑部每天的发稿目录和提供的外媒关注要点,对当日大事心中有数,谋划好分社报道。大的格局和视野建立之后,再看本地的具体案例,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更深刻的理解。

与编辑部结成命运共同体。新华社关于加强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部署中,明确提出了升级编辑部的需求。加强中国新闻对外报道,是总社编辑部与国内分社的一致目标,双方是紧密合作的命运共同体。

分社记者和总社编辑部要多沟通、善沟通,从而有效地提高报道效率,增加报道产出。比如,事前联系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分社记者在决定做一个报道前,可以就角度、选题和思路与总社编辑进行沟通,获得编辑的点拨,从而更有信心去做。

2.突破国际表达“瓶颈”。讲好中国故事,在实践上有两个难点,一是发现好故事,二是把故事讲好。当代中国有无数精彩的故事以及在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亟待写出来、传出去,与世界共享。但是,由于受到表达水平的严重制约,它们并没有被转化为相应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正如鲁迅在革命文学论争中所指出的:“单是题材好,是没有用的,还是要技术。”

如何打破对外报道的表达“瓶颈”?有个方便的法门,就是“以对手为师”——进行精细化的文本研究,向西方主流媒体具体地学习其报道角度、采访手法和写作技巧,然后用以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而且,我们要跟上时代,积极借鉴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的新方式、新渠道和新表达,来创新中国新闻的对外报道。

能力:“知周中外”,人才为本,创造性转化

在實践的意义上,加强新华社国内分社的对外报道能力建设是治本之策。

一是“知周中外”。对外报道工作者作为沟通中外的翻译者,如果自己对中国一知半解,就难以把自己的国家深入、全面而生动地讲给别人听,绝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事对外报道的人应该以“中国智库”的一员自期,成为中国发展的研究者、观察者和解释者,以及中国形象的塑造者,在对中国有深入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我们才有自信和智慧去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由此产生的报道也更有令人信服的力量。

同时,还要主动去了解世界,了解海外读者的口味和需求,才能有的放矢,避免自说自话。如一位同事所言,国内分社记者的强项是对地方和国内情况熟悉,但目前最大的工作障碍似乎还是,对“外”的了解太少,应当加深对中国以外的外文世界尤其是英文世界的了解。这提醒我们,要重视倾听海外读者的声音,推进对外报道需求侧的改革。

二是以人为本。任何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对外报道水平的提升有赖于软件的升级——优质的内容和产品,核心是人的使命感、激情、投入、智慧与创新,集中体现为工匠精神。只要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美妙的事情就会发生。

人是“守正创新”的主体,是新华社核心竞争力中最能动的因素。新闻宣传工作对人才的渴求前所未有,所面临的人才竞争也前所未有。因此,要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强记者从事对外报道的获得感和荣誉感,疏通职业发展通道,为他们创造成长、成才、成名的舞台,引导大家在为新华社国际传播事业奋斗的过程中追求个人卓越。

三是创造性转化。这种转化是多方面的:把本地的报道资源特别是有名的对外报道名片、国情观察点,转化为优质报道和国际传播优势;把本地新闻转化为中国新闻和具有全球报道价值的新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与世界分享中国智慧、中国之道,等等。

四是优化机制。在报道机制上,新华社国内分社既要强化专职对外报道力量,又要提高全体采编人员的对外报道意识、能力和动力,形成专兼结合的全员对外报道机制;在新闻监控、选题策划和统筹协调等关键环节上发力,提高分社总编室组织指挥对外报道的专业化水平;与编辑部频密互动,有效沟通,高效合作,形成国内分社与总社编辑部高效协作的报道生产链。

责编:谭震

猜你喜欢

分社新华社编辑部
学会秘书处参加CCS广州分社召开的辖区国内船设计质量研讨暨集中审图宣贯会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新华社烈士传》再版发行
法新社进入朝鲜
增强信用社分社管理力度,推动市区经济发展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
新中国六十华诞大阅兵
新华社青年团分社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