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能为力的感伤

2019-06-19杨易唯

凉山文学 2019年1期

杨易唯

一列绿皮火车载着我们穿越开阔的平原进入纵横的沟谷抵达群山深处的小城——甘洛。一路上缓慢地摇晃着,嗡嗡地喧嚣着,混沌地昏昏欲睡着,像读一本不断流淌的令人迷醉的意识流小说。当思绪早已离题万里时,小说的最后一页便停留在了黄昏的县城车站上,还未等漂浮的薄雾散去,歌声与美酒便把我拉回了明阔的现实之中,看着那些热情的笑魇,我想起了那句话: “来客犹归人,他乡亦故乡。”

清晨,雨后的故乡色彩清丽,山间缥缈着云雾,像笼着轻纱的少女,娴静而端庄。牛羊在她青青的裙裾上觅食,淙淙的飞瀑是她腰间的白色流苏,各色野花点缀着她的衣角,一群小鸭欢快地淌过她脚边明净的小溪。

车驶上颠簸的村路,脑子里便回响起了约翰·丹佛唱的那首民谣:Country roads,take me home,to the place I belong-----许久不见散落在山腰中雅致的灰瓦白房,还有小院门前攀援的粉色蔷薇,那满坡淡紫色的土豆花,那延绵至山脚的黄色菖蒲……乡村的诗情画意触目皆是,不像在城市里,须得去浮华背后的沉寂处寻找。一路上遇见不少正在劳作的乡民,发现他们过着最淳朴的生活方式,他们至今还驮着货物行走在茶马古道上,他们在涨水的时候站在吊桥上用长杆捕鱼,农妇们蹲在溪边浣衣,满面笑容的男人骑着摩托车载着大大小小的包裹和媳妇回乡了……这样的生活看似充满了野趣,但我想,我们不能用文学的诗意去粉饰现实生活的苦难与艰辛,如同戴着微笑的假面跳舞。茶马古道上的荆棘与泥泞,风霜与酷暑一定让他们的脸上早早地布满了沧桑;而捕鱼的时候身体里也一定灌满了冷风;浣衣的时候,六月的溪水仍旧冰凉刺骨;来往于城乡之间,生活也被切割得支离而粗糙……我们眼中的山水不过是他们走过的路,我们眼中的田园不过是他们种下的庄稼,我们眼中的炊烟袅袅,不过是他们的柴米酱茶……

偶尔也会看见一板三眼的水泥砖房,无精打采地杵在路沿上,水土不服似的困乏。蓝玻璃和白瓷砖们对乡村古朴风貌的破坏早已遭人诟病,可我们不能为了我们造作的诗意而反对这些高度同质化却又富有现代化和文明化的进程。时光流转,山乡巨变,情随境迁,即便没有了雕窗画檐下摇曳的烛光,却也有万千广厦中如繁星般的璀璨灯火。但尊重历史与传统、自然与人文的改造胜于毁灭性的重构,如何在商业化与工业化的浪潮中又能一丝不苟地全部承继民族的美好形式,与这水的泽光,田的线条,山的模样,风的曲调融为琴瑟般和谐。且来一杯黑荞酒,再待思量。

街道紧接着乡道又连着山道,像刻在这座小城上一幅隽永的书法,时而上天之长,时而入谷之幽,时而如明澈的清溪,时而如峭拔的山崖;窗外迷濛的微雨如淡淡的墨香氤氲,恰层林染霜。

车载着我们翻山越岭,蹚沟过河,像行舟在波澜起伏的大海上,与层叠的风浪搏斗。在若梦若醒间听当地的文友讲述着那些历经千年的神话与传说,似曾相识的主题与母题让我惊觉脚下的这片山川已经跟时间一样久远了,这些历史与记载,回望与沉思,如同黑厚的淤泥,虽然丰腴肥沃,却也发出腥腐的气息。我们总热衷于用不厌其烦的实证主义精神到故纸堆里当说书匠,却忽略了我们不但要理解过去的过去性,而且还要理解过去的现存性。而那些繁琐的考据性辞章早己让人深感饱厌,历史文化的意识不过是一种领悟与洞察,一种背景与精神维度,那些已经发生的和可能发生过的,始终旨在现在。而面对沉重的现实,我们依旧失语。

就如同我在以达村幼儿园看到那些孩子们的心情一样,看着那些可爱却黝黑的小脸,想到自己同龄的女儿,眼底便湿润了,人与人的命运是多么不公啊,而我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文学并没有超越一切的力量。

我也想摆脱作为旁观者那些简单化和庸俗化的立场,使古老的文明与信仰显出强大的力量。就像马尔克斯让拉美大陆在腐朽中焕发了新生,引起世界对其严峻现实的关注,那些洪水与瘟疫,饥饿与贫穷,战争与杀戮……都在魔幻主义神杖的挥舞之下浴火重生。而我又该用什么样的现代审美意识去观照这片艰辛而顽强的的大地?我思考着文学中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修饰技巧,古典主义的静穆与喜悦?浪漫主义的华丽与奔放?象征主义的隐喻与晦涩?后现代的辛辣与嘲弄?而最困难的,还是现实主义的批判与自省。

而我的文字却无法企及这些好高骛远的想法,于是只得默然了……

月琴清脆的旋律像灵动的小鸟掠出车窗,飞往群山之巅。我想,天才可以在任何一片大地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里发芽,但愿我这些不得要领的冥思苦想,能带给旁人微不足道的思辨与启发。

莽莽天宇永恒轮转,而那些经典的辞章,却如恒星般绽放着无尽的光芒,它们在我们无常的生命之外亘古不朽地赓续着……

“创作总根于爱。”而爱是一种切肤的感受。就像那些牺牲在成昆铁路的英雄们,我们也不能用单纯的伟大去遮蔽一切苦痛,那些慷慨却空洞的口号,无法触及灵魂深处那些最细微的颤动。我想象着图片中的你是怎样寂寞地在军垒中生活,两旁是空旷无边的高山,大风从南方袭来,你坐在亟待延伸的铁轨旁,怀里揣着家人的照片,你带着沉郁的眼神眺望着那些晨昏与远近,你怀念自己的村庄与炉火,还有妻子的烧煮,你渴望坐在夕阳下自家的门口,端着一碗炸酱面看着自己的儿子和邻居的儿子在一起玩沙土……又或许,你什么也没有想,只想努力点燃手中那根被地气浸润的烟叶……

欣慰的是还有现代化的力与美,深溪沟水电站如蛟龙吐水,激浪排空。可那些高度自动化的操作与维护,让人很难判断它会与那些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的,黝黑而可爱的小脸们的将来产生什么纯粹彻底有益的联系,就像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解放了劳动力,却增多了城市里讨薪的农民工。文明的悖论总是无处不在,而我们依旧会抓住希望倔强地生活。

站在大渡河岸边,看着远山含黛,逝水如觞,来自峡谷粗犷的野风卷着岸边的灌木与草丛,我想起沈从文也曾在《湘行散记》中描写过那样的一条河流与一片土地: “我先前一时不还提到过这些人可怜的生、无所为的生吗?不,我错了。这些人不需我们来可怜,我們应当来尊敬来爱。他们那么庄严忠实的生,却在自然上各担负自己那分命运,为自己、为儿女而活下去。不管怎么样活,却从不逃避为了活而应有的一切努力。他们在他们那分习惯生活里、命运里,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对于寒暑的来临,更感觉这四时交递的严重……我希望活得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自己这分工作上来。我会用我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透入些!”

所以,面对这片大地的美与痛,就让这篇苍白的言说带走我那些造作的诗意,廉价的同情,无能为力的感伤,还有强说的忧愁,只留下,最真诚的期望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