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基坑开挖对临近地铁隧道影响
2019-06-19侍虎
侍虎
摘 要:邻近地铁深基坑施工必将影响隧道结构安全,文中结合地铁保护区域内深基坑开挖及相关隧道变形数据,进行实例分析,以期为类似地铁监测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地铁隧道;监测;沉降;收敛
中图分类号:U4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8-0109-02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一步深入,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扩大城市的可利用空间变得尤为重要。不可避免的就会在运营地铁线路周围兴建高层建筑物,由于建筑物的基坑施工会引起基坑周围土体的扰动,进而对邻近地铁区间隧道产生一定作用。做好地铁隧道监测工作,减小工程施工影响,确保隧道结构稳定,对地铁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深基坑开挖对临近地铁隧道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为其他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地铁与基坑相互关系概况
1.1 工程概况
上海市外高桥徐汇俱乐部有限公司公寓式办公楼、配套商业改扩建项目,地处徐汇区衡山路以东、乌鲁木齐路以西、永嘉路以北。占地面积为9004m2,总建筑面积约23915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5000m2,地下建筑面积约8915m2。该地块B区基坑开挖深度为9.8米,基坑面积为2633m2。
1.2 该段地铁概况及相互关系
该段地铁为圆形隧道,直径为5.5米。地铁隧道底标高为-14.219m,比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深约4.219m。地铁车站宽度为17.7m,车站顶板最浅标高为-1.694m,为单跨折线拱顶结构,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的楼板面相对标高分别为-7.234m和-14.874m,车站底板底标高为-15.674m。施工的B区距离该隧道最近处为17.8m。
正在运营的地铁区间隧道和地铁车站的变形保护要求等级高,是本工程保护的重点。
2 地铁隧道监测
2.1 监测内容
本工程监测设置以下几方面内容:上下行隧道结构垂直位移监测;隧道结构平面位移监测;上、下行线隧道结构收敛变形监测。
2.2 监测方法
2.2.1 沉降监测
沉降监测采用电子水准仪,利用高程传递,测出每个沉降点的高程,与起始高程对比,得出变化量。
2.2.2 收敛监测
每次测量时将全站仪安置在固定置站点上,准确对中、整平后用无棱镜方式测定两直径位置,两直径测量点处在同一坐标系中,通过坐标反算得到两直径端点间的直线距离。将各次直径测量值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可以得到隧道的直径收敛变形情况。
2.2.3 平面位移监测
选取稳定的影响范围之外的区域布设控制点(水平位移控制点布设在基坑及隧道的3倍开挖深度距离之外),所布设的沉降点与监测点间的距离变化,与初始值比较,得出倾斜方向及倾斜量。
2.3 监测范围
结合本工程基坑较大,开挖较深,距离地铁结构较近等特点综合确定本项目监测范围为:该地铁两站之间的隧道区间与施工区域垂直投影位置(46m)向东、西两侧延伸各60m(约6倍基坑开挖深度),总监测范围为上、下行线隧道各166m。
2.4 监测点布置原则
本工程监测点布设原则如表1。
3 隧道变形实例分析
3.1 基坑开挖施工过程
(1)B区土体开挖分三批:第一批为地表至第一道支撑顶标高,第二批为第一道支撑顶到第二道支撑顶,第三批为第二道支撑顶至坑底。
(2)采用“时空效应”原理,“分层、分块、对称、平衡、限时”开挖及支撑。第一批土体采用大开挖的方式,开挖至第一道支撑顶,开槽施工第一道水平砼支撑。
(3)待砼支撑达到设计强度后,分层分块开挖第二批土体,依次开挖1-1~1-6块分区土,最后开挖临近地铁区域的土体。如图1。
(4)1-1分区采用盆式挖土,从土方开挖完成到支撑浇筑形成应控制在72小时之内。1-2~1-6分区从土方开挖完成到支撑浇注形成须控制在48小时之内。
(5)第三批土方开挖方式与第二批土方开挖方式及分区相同。每个分区垫层应随挖随浇,从土方开挖完成至整个一期底板浇筑完成应控制在5天之内完成。
3.2 开挖第一层土方及支撑
在第一层土方开挖及支撑施工期间,对地铁隧道影响相对较小。
3.3 开挖第二层土方及支撑施工
12月6日开始挖土。13日第二层土开挖完成。
3.3.1 道床垂直沉降
地铁侧开挖时上行线变化不大,最大沉降量为-0.55mm;下行线隧道沉降明显,最大沉降量为-1.56mm。
3.3.2 隧道水平位移
基坑开挖,对地铁侧上行线影响相对较大,隧道向基坑最大偏移量为1.3mm;对下行线影响相对较小,最大向基坑偏移量为0.6mm。
3.3.3 隧道收敛
基坑开挖,使上下行隧道水平位移都有所增加,使隧道呈“横鸭蛋”形,上行最大位移量为0.7mm,下行最大位移量0.9mm。
综上所述分析,道床下行沉降较大些,最大累计沉降值为-4.45mm,需加强观测。由隧道收敛值,可以发现隧道随基坑的开挖逐渐呈“横鸭蛋”形。
3.4 开挖第三层土方到底板浇筑全部完成
2011年12月18日第三层土开挖。12月26日第三层土开挖全部完成。2012年1月2日底板澆筑全部形成。
3.4.1 道床垂直沉降
上行线随基坑开挖道床轻微沉降,伴随底板的浇筑,道床抬升,趋于稳定。下行线自开挖到底板浇筑完,一直伴随抬升趋势,趋于稳定。
3.4.2 隧道水平位移
基坑开挖时,使得隧道逐渐向基坑一侧偏移,上行线最大偏移量为0.6mm,下行线最大偏移量为 0.9mm。底板浇筑完,上行线偏移趋平稳,下行偏移有回落,向基坑另一侧偏移最大偏移量为0.9mm。
3.4.3 隧道收敛
基坑开挖,隧道水平直径增大,上行线最大位移变化量为0.6mm,下行线直径增加较小。底板浇筑完,上下行隧道水平直径都有回落,上行回落较缓,下行回落较大,最大回落值为0.7mm。
综上所述分析,开挖第三层土方,隧道道床下沉不大,隧道却逐渐向基坑水平偏移,隧道呈“横鸭蛋”形轻微加大。底板浇筑全部完成,隧道道床上抬趋于稳定;隧道水平位移,上行线仍有部分段隧道向基坑偏移,下行线向基坑另一侧偏移,渐趋于稳定,最大累计值为3.4mm;隧道收敛值在逐渐减小,隧道水平直径在逐渐减小,呈“横鸭蛋”形隧道,逐渐稳定。
4 地铁隧道后期监测中变化分析
该基坑对应邻近地铁隧道,依据2011年12月~2014年12月长期监测数据数据变化情况如图2。
分析可得,基坑开挖后整个隧道道床明显上台,后期逐渐趋于稳定,但不能恢复到基坑开挖之前的状态。基坑开挖对隧道产生的影响不可逆转。基坑开挖后两年对地铁隧道收敛产生一定影响,上行线隧道直径变小,下行经历一段变大而后逐渐稳定。
5 结语
综合分析邻近地铁基坑开挖在各阶段施工过程中隧道监测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在支撑形成后,各项指标趋于稳定;在底板浇筑完成后,此现象更明显,说明及时支撑、浇筑底板对控制位移变化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可以发现隧道变化的趋势,随着基坑逐步开挖,隧道道床上台,隧道呈“横鸭蛋”形,且逐渐向基坑倾斜,之后基坑底板浇筑,隧道各项指标又慢慢反弹。
从后期的观察中,各项位移指标及累计值均未达到报警值,并逐渐回归一个稳定状态,说明对基坑维护的措施及开挖时采用的“时空效应”原理制定的开挖方案是合理的、有必要的。但邻近地铁隧道施工,对地铁产生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