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发展演变概述

2019-06-19徐东云

商业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自媒体微信

徐东云

[摘 要] 自媒体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有其发展演变的历程,即博客、微博、微信、直播、智能分发平台。从内容推广分发手段看,自媒体传播方式主要有社交传播和机器算法传播。传播效果集中于传播范围、传播深度、新内容推介以及谣言控制力度四个方面。智能分发平台较初期的自媒体有了更大进步,在社交传播的基础上加入了机器算法方式,使得信息传播范围更广,更注重有价值有内容的创作与更深的推介,对谣言散播的控制能力也逐步增强。然而自媒体平台仍需加强立法监管和算法的完善,保证给普通大众自由发声的权利,同时遏制低俗、虚假、不良信息扰乱视听。

[关键词] 自媒体;微信;机器算法

[中图分类号] G20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4-0106-02

2002年底,Dan Gillnor首先提出自媒体。2003年美国Bowman和Willis将自媒体定义为: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自媒体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

一、自媒体发展历程

21世纪初,自媒体一词产生,主要形式是博客、微博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托管平台是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国的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等。我国对自媒体的研究主要从2005年开始,迄今已经历五个自媒体发展时期。

(一)博客

2000年博客开始进入中国。2005年,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加入博客阵营。我国自此开始对博客形式进行少量研究。博客(Blog)就是网络日记,有人称其为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2008年是博客的全盛之年,中国有1亿多博客。

(二)微博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2009年新浪试水微博。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之后我国研究自媒体的文章迅速增长,研究内容以微博营销为主。2011年新浪微博达到巅峰状态,每日有6000万活跃用户。微博可通过手机更新,比博客更快捷便利。

(三)微信

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微信是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2012年微信又推出公众号,增强微信的大众传播特性。微信除了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还可通过“摇一摇”、“附近的人”、扫二维码等方式添加好友,社交传播更为粘性。2014年起自媒体开始赚钱,获得一定的商业变现,自媒体被越来越多地关注。

(四)直播

直播有电视现场直播和网络直播之分,自媒体时期的直播主要指后者。网络直播是指通过录屏工具或手机在互联网平台上对表演、展示、互动等行为进行实时呈现的在线娱乐或服务方式[1]。2014年我国各种直播平台纷纷成立。2015年很多网红诞生,中国网络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用户数量达2亿人[2]。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年”,网络直播平台融合了游戏、电商、泛娱乐等多种元素于一体。

(五)自媒体智能分发平台

自媒体智能分发平台,是指内容生产者在平台开设账户,上传内容产品,平台運营方可利用智能设备给用户画像,并根据用户喜好匹配推送相关内容的平台[3]。2016年,今日头条、百家号、大鱼号等自媒体智能分发平台逐渐壮大。快手、抖音等短视频也采用智能分发的机器算法模式,与注重社交的直播方式有所区别。自媒体从封闭的粉丝圈到现在的开放平台,从编辑推荐到个性化机器算法推荐,普通大众也能将信息更多地传递给陌生人群。

二、自媒体传播方式

从内容推广分发的手段来看,自媒体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社交传播,另一种是机器算法传播。

(一)社交传播

社交传播,是利用社交活动让更多的人和组织了解、接受传播推广的内容,达到宣传、普及的目的。社交传播以微信自媒体最为突出,传播内容仅粉丝可见,比传统媒体具有更强的交互性,但大众传播能力较弱。社交传播的最大特点就是粉丝效应巨大,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节点,形成复杂的社交网络。于是,自媒体传播便“一切从分享开始”。然而社交传播追求的粉丝效应也导致一大弊端的出现:刷粉刷量。当刷量工具崩溃时,不少公众号文章阅读量直线下滑。近年来,以趣头条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还发展出“看文章赚零花钱”的趋势,从花钱刷量演变为买人阅读。自媒体环境需要净化,才能持续发展下去。

(二)机器算法传播

机器算法传播,也称为智能分发传播,是利用算法智能分发内容,来达成个性化推荐的目的。算法本身是一种程序,依靠用户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形成“用户画像”,将用户喜好的内容推送到移动终端,满足用户对内容产品的个性化需要。这种传播方法突破了社交传播的封闭性,变得更加开放,可接触的陌生人群更加广泛。在算法推荐的基础上结合社交传播的优点,使得智能分发平台的传播效果更好。然而机器算法传播存在着一定弊端,信息茧房效应使得用户看到的内容十分局限,内容娱乐化、低俗化、重复性等问题引发众多质疑。故此,很多自媒体平台除了机器算法主导外,还辅以人工审核。

三、自媒体传播效果

(一)传播范围的大小

传统媒体的控制者是专业媒体,无法决定信息的接收者,且传播范围有限。自媒体的控制者是个人,信息接收者既可以是关注自媒体的群体(如粉丝)或信息转发者的关注者(如朋友圈),也可以是关注自媒体平台某类信息的偏好者,如今日头条等智能分发平台。不论哪类自媒体,其传播模式具有网状多样化的优势,即时、裂变、互动等交互行为,形成了节点共享的效果,几何倍增式地放大传播范围。只不过微博、微信更倾向于封闭的粉丝圈,当粉丝数量有限,传播范围就会有限。而开放的智能分发平台不限于粉丝,也分发给感兴趣的陌生人群,被平台推荐的越多,传播范围就会越大。

猜你喜欢

自媒体微信
微信
微信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