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战条件下野战医疗队卫生装备的应用研究

2019-06-19曾建军夏继斌

医疗卫生装备 2019年6期
关键词:野战侧板医疗队

曾建军,夏继斌,黄 枢,黄 榕

(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福建厦门 361003)

0 引言

野战卫生装备是伴随部队机动、供部队实施战救和应对突发事件救援保障任务所编配的伤病员急救、治疗、运输、卫生防疫、防护等设备器材的总称[1]。与平时卫生装备相比,要求野战卫生装备应战场适用性好、机动性强、便于携带,同时还应具备多种备用手段以应对突发事件。我院野战医疗队近年来坚持从实战出发,对当前军队医院野战医疗队卫生装备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矛盾问题进行了总结与思考,并对现有的部分卫生装备进行了一些改良和实践。

1 野战医疗队卫生装备的应用与管理现状

卫生装备作为卫勤保障的硬件资源,其实用性、适用性对提高伤病员的救治效率至关重要,同时提高卫生装备调用效率可缩减机动卫勤力量的机动与部署时间[2]。军队医院各野战医疗队目前在装备的配备和使用管理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使用效能。

(1)各医院野战医疗队现有卫生装备种类、型号、性能差异性大。①装备配发不成体系。第一代卫生装备与第二代卫生技术车辆混搭使用,配发年限差距大,后期配备装备的系统性、模块化程度均优于第一代装备,装备配备未成体系。以我院野战医疗队为例,早期配发的检验装备(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离心机)、防疫装备(喷烟喷雾机、电动喷雾器)、部分医疗装备(心电监护仪、除颤器、手动吸痰器)等第一代卫生装备占总装备数的63%,而这批装备中仍有2003年配发的装备,其中大多装备已无法完全实现保障功能;后期配发的卫生技术车辆(野战X线诊断车、野战手术车)等第二代装备占总装备数的26%,这批装备是目前完成任务的骨干力量;其余11%为其他装备。②不同医院野战医疗队配发的装备存在较大差异。任务规模相同的医疗队卫生装备差异性较大,部分单位由于长期参加重大演训任务,一些尚未广泛配发的先进装备也能提前配备使用。如2015年某院参加某演习时,配备了先进的海水淡化装置、全自动淋浴车、全地形野战急救车等,而绝大部分医院野战医疗队没有配发。③部分老旧装备淘汰后补充的型号种类缺乏规范和统一。各医院通过自筹经费的方式,购置了一批通用性强的装备以替换一批配发时限长的老旧装备,用于提高战场救治能力,但由于缺少统筹指导,各野战医疗队实有的卫生装备型号种类差异较大。有的单位把野战X线诊断车内固定的X线机改成了移动DR,有的单位把野战手术车的术前帐篷进行了调整改造,有的单位把氧气瓶更换成了制氧机。短期来看,这些措施能有效提高本单位当前的人装结合能力,提高演习训练保障水平,但从实战适用性来看,由于卫生装备的后续维护补充渠道不统一,可能会对战时后方装备的持续保障能力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2)装备信息化程度不高。以往作战卫勤保障比较重视卫勤资源的利用和军事医学技术的运用,虽然也进行卫勤信息的采集、传输、分析与利用,但信息采集的手段比较落后,且信息传输速度缓慢、共享范围窄,导致信息分析的利用程度有限。当前医疗队经常使用的野战救护系统操作复杂,大多数检验、检查数据需要依靠手工录入,制约了伤员病情信息流的快速形成。同时部分装备老旧,缺乏网络端口和无线网络接收、发送装置等联网的基础条件,因此,在优化和设计信息系统时,需要硬件的信息化改造同步跟进。

(3)装备陈旧不成体系。部分野战卫生装备、耗材的技术参数和规格落后于当前医学水平,如医疗队手术器械包、急救包、穿刺包等装备还处于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需多次反复消毒后才能使用。而新一代卫生装备及耗材成本低廉,且可在医院内部更换轮替、消毒质控,因此应更换新的手术器械和耗材并广泛推行[3]。我院自2012年开始,通过自筹经费采购了一些便携的、易于维修管理的设备,包括自动生化仪、电解质分析仪、制氧机等,解决了大部分通用型卫生装备的替换更新。但当前市场上检验试剂种类主要基于检验科大型集成化检验装备供应保障,小型单功能的检验装备试剂使用量少,厂家一般没有备货,导致应急保障供应跟不上,经常出现分队到了保障现场、试剂还未供应保障到位的问题,装备体系的完整性仍存在问题。

(4)维护保养渠道不顺畅。装备维护保养是历年来制约保障能力的一个重要矛盾问题。我院野战医疗队最早一批配发的制式装备是在2003年,但目前对野战卫生装备的维修只能依托医院自身的维修力量,而这部分人员未受过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对卫生装备的结构原理不够熟悉,卫生装备维修工作所必需的技术能力匮乏,缺乏对专业卫生装备的维修工作实践,从而影响了卫生装备的维修质量。同时,少数装备无论军地根本无法补充配件和维护保养,如配发的第二代手术车,其生产装配的厂家达十几个,个别厂家至今已联系不上,甚至已经关闭停业,造成一些关键配件无法用地方通用型配件替换,即便能使用通用型配件替换也无法保证性能。

2 野战医疗队卫生装备的应用和管理需求

野战医疗队平时要参与部队的日常巡诊和保健,还要完成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反恐维稳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战时抽组后要完成分级救治任务,但目前编配的卫生装备实力和保障能力离实战条件下完成任务还有不少差距,因此在等待新型装备配发的同时,要主动加大现有卫生装备实战条件下的应用研究。

(1)对部分现役卫生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的同时,加大新型信息化卫生装备的研发力度,从总体上提升我军卫生装备的信息化水平。应结合自身装备的实际,研究基于北斗系统通信条件下新的远程通联卫生子系统。同时,可参考医院当前使用的“军卫一号”卫生信息集成系统,通过在部分现役卫生装备上加装远程信息通信模块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模块等方式来提高现役装备的信息化水平;可参照外军先进信息化卫生装备,研究包括具有实现负伤实时报告、伤员实时定位、伤情实时感知并可立即接受后方自救指导的单兵自救卫生装备[4];也可探索利用地方通信加密网络传输伤员信息流。上述方式不仅可解决医疗队内部医疗信息的网络架构,同时还能完善与上级卫生机构的信息通联。

(2)从顶层设计入手,解决卫生装备通用性和一致性的问题。可参照当前全军药品耗材的管理办法,建好、管好现有卫生装备网络信息平台,制定合适、合理、合规的卫生装备目录,归口管理卫生装备的配发、维修、报废、补充的渠道和办法。同类卫生装备更新换代时,尽可能选用同一品牌的卫生装备,编制适合自身实际的卫生装备编配、选型、采购和维修标准,开发相应的管理系统,同时规范装备的市场采购,便于卫生人员使用和卫生装备的统一管理及维修。应尽快健全野战卫生装备军用标准体系,编制如术语、手册、图样、技术文件、人机工程、试验要求等文件,研制并配发一批战场适用性强的卫生装备。

(3)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提高卫生装备模块化水平。如可用“模块化包装+托盘化储运”的方式解决装载和长途机动的问题[5];卫生帐篷展开可采取一体式或充气式,如2013年国家卫生部组织的应急救援演练展示了一体化车载展开帐篷医院,其展开规模和救治能力与野战医疗队基本一致,可用于借鉴改造。大型单装应单独设计轻便、坚实的外包装,相关配件和耗材一并装配,零散药品和耗材应当按照功能编组分箱、模块包装,切实从装载、机动、展开、保障和作业全过程减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勤务负担。

(4)立足实战,完善卫生装备的替代备用手段。实战条件下,应适应未来战争中卫勤环境的不稳定性、保障任务的多变性,伤病员发生和分布时空的不确定性、伤病情发展的多样性等特点,但野战卫生装备与作战部队的主战装备相比,其更新换代慢,信息化、集成化、野战化程度不高,限制了野战医疗队的机动、展开、救治速度[6]。因此,在着力研制适应复杂战场环境的新型装备的同时,要注重卫生装备备用手段的研究与运用,防止由非战斗原因造成的装备损坏,从而影响保障能力。

3 我院野战医疗队的改良

3.1 卫生帐篷的改良

战场环境复杂多变,卫生帐篷展开的必要性需视情而定,有条件、时间时,适时适地展开;没有条件和时间,则就地搭设。我院野战医疗队在2017年对2台集装箱车进行了改良。

图1 集装箱改为指挥组帐篷示意图

(1)集装箱改造为指挥组帐篷。1台集装箱改造为指挥组展开帐篷(如图1所示),内部配备必需的指挥器材设备,包括野战指挥办公设备、军事地图、指挥计算机等,并留有足够的电话、传真、网络等通信端口。此外,我院还将手枪柜和步枪柜合并设计,集成安装在集装箱内靠近牵引车车头部位(如图2所示)。经展开作业实践,在同等条件下展开,通过在集装箱内预设指挥要素,能有效提高展开速度,减少指挥帐篷展开的勤务工作量,同时能较大程度加快野战医疗队与上级指挥机构通联网络的建立。

图2 集装箱侧面展开示意图(单位:mm)

(2)集装箱侧板改造为医疗保障组医技保障帐篷。另外1台集装箱改造成医疗保障组展开帐篷(如图3所示)。医疗保障组配备1套检验设备、B超机、野战X线诊断车及其他检查、检验设备。当前展开模式通常为1辆野战X线诊断车、1顶医技保障帐篷和1台运输车(或集装箱)作为流动药库,我院将医技保障帐篷和流动药库进行了合并,在流动药库(集装箱)左侧安装一个1.9 m×6.0 m的侧板,在新装侧板与集装箱侧板结合处使用液压泵撑开侧板作为顶面,接地面使用防水布通过魔术贴与侧板帐篷相连,展开后可完全实现医技保障帐篷的功能(如图4所示)。改装后其优、缺点比较明显,优点在于增加了一种卫生帐篷展开的备用手段,节约了人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机动性和模块化程度;缺点在于相对卫生帐篷,其应对恶劣气候的适应性不够。

图3 集装箱侧板展开替代医疗保障组帐篷示意图

图4 医疗保障组集装箱帐篷侧板展开示意图(单位:mm)

3.2 救治收容组医护模块箱的改良

野战医疗队执行保障任务时,转场的勤务负担是最重的,不仅要负责卫生帐篷的展开撤收,还要负责医疗箱组的搬运和补充。自2009年以来,我院按照“集成化、模块化、箱装化”的要求对医疗箱组等装备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主要还是在库房和营区内体现了方便和省力,实际演训场上仍需要肩扛手挑,勤务负担没有实质性的减轻。通常情况下箱组的装箱单是以任务为标准配备的,以我院野战医疗队救治收容组为例,配备了15个箱组,里面存放的药品、器材种类繁多,同类药品和器材集中存放,取用和补充替换费时费力。

笔者认为可以设计1套以床单元和伤员通过量为计算依据的医疗箱组模块,可将所有箱组分为轻伤箱组和重伤箱组2个类型。按照轻伤帐篷2个床位,每张床位通过5名轻伤员需要的通用药材、耗材计为1个轻伤员基数,重伤、抗休克帐篷以通过2名重伤员的通用药材、耗材计为1个重伤员基数,每个轻、重伤员基数的药材、耗材单独包装,1个箱组内装配若干轻、重伤员基数药材耗材,从而实现外出执行任务时,只需按任务量计算所需的轻、重伤箱组数装车即可。另外,在箱组上加装固定式滑动轮,便于快速展开、撤收,可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此外,战时后方供应药品耗材时,可直接按消耗的模块箱数量进行补充,使用过的模块箱直接运回后方进行更换和轮替,不必占用医疗队人力和时间对药品耗材进行清点,为后续药材的补充提供了便利。

4 结语

战时卫生帐篷的展开应当具备更多的形式和方法,考虑到机动性和隐蔽性,可利用斜坡、土坎等地形,直接用伪装网和支撑杆进行架设;也可在2台运输车之间利用简易支撑杆和可固定在侧板上的拉伸布进行搭设,在运输车侧板上固定好具备一定拉伸弹性或者可自动卷缩的材料充当帐篷顶,并利用伪装网固定杆(可固定于地面)进行支撑展开。下一步,我院将对上述方案进行实践以验证其可行性,以期进一步减轻医务人员的勤务负担,提高专业救护能力。新军事变革和卫勤保障的内在需求要求我军机动医疗分队卫勤保障向整体、灵活、精确、高效的方向发展。因此,从优化设计、系统集成等方面入手,提高卫生装备模块化程度,逐步加强卫生装备野战适应性,是我军卫生装备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野战侧板医疗队
一种轮胎模具
援非医疗队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全向可调卫星侧板安装设备设计与应用
双螺杆挤出机
振动筛侧板裂纹的处理方法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告别“文战”,来一场情爱“野战CS”
小小野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