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土地层地铁车站浅埋冻结暗挖法施工方案分析

2019-06-19盛应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温降温度场号线

盛应平

(1.上海轨道交通十八号线发展有限公司,200135,上海;2.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0135,上海∥高级工程师)

当地铁隧道穿越软弱、破碎、富含水地层或断层破碎带,而盾构法等常规施工方法不可行时,常采用冻结法对不良土层进行加固,以增加其强度和稳定性。隔绝了地下水与地下工程的联系后,再采用矿山法进行施工[1-3]。但由于地铁隧道多处于市政交通枢纽区域,对周边环境的敏感性强,采用冻结法对大断面隧道施工时,需要考虑冻胀对地表环境的影响[4-7]。

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江浦路站埋深浅、开挖断面大。车站处于市政交通枢纽区域,周边环境敏感。为控制该站冻结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车站施工拟在管棚冻结法加固地层后采用矿山法进行开挖支护施工[8-10]。由于大断面车站冻结工程在国内尚属首次,为此,特对冻结方案进行分析,并结合数值分析,研究冻结法施工时冻胀对地表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1 工程概况

18号线江浦路站沿江浦路南北走向,与已通车的8号线江浦路站进行“十”字换乘,换乘段靠近8号线。车站结构为上下两层岛式建筑,结构宽度23.0 m,高12.45 m。车站断面呈矩形,分为南北两段,其中南段长度15.21 m(地下连续墙至地下连续墙),北段长度10.31 m(地下连续墙至地下连续墙)。站台中心处顶板覆土约2.47 m,底板埋深约14.97 m。车站周边建(构)筑物及管线较多。

如图1所示,该站所处土层由上至下分别为:①1填土层;③灰色淤泥质粉质黏土层;③J灰色淤泥质粉质黏土与砂质粉土互层;④灰色淤泥质黏土层;⑤1-1灰色黏土层。土体渗透系数最大的为灰色砂质粉土与淤泥质粉质黏土层(③J层),渗透系数为5.36×10-5cm/s,属于非渗透性土层。

图1 江浦路站地质横断面图

2 车站加固方案

2.1 工程特点

综上所述,车站采用冻结预加固的浅埋暗挖法施工,具有以下难点:

(1)周边环境复杂。车站上方覆土仅为2.47 m,且覆土内市政管线较多,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若产生较大变形,将会引起房屋倾斜开裂、道路破坏或地下管线破损,从而在社会上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2)地层条件差。车站结构主要位于③灰色淤泥质粉质黏土层、③J灰色淤泥质粉质黏土与砂质粉土互层、④灰色淤泥质黏土层中,为典型的上海地区软土层。地层中的灰色淤泥质土具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强度等特点,易出现突发涌水流砂事故。

(3)开挖断面大、跨度长。待建车站断面总宽度达23.7 m,总高度达12.5 m,若在施工中处理不当,易引发塌方、冒顶等事故。

2.2 施工方案比选

车站施工方案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安全、经济、工期等指标。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从工期、设备、材料等方面综合考虑经济合理性,尽量满足施工便利以及缩短工期。因此,从经济、施工风险、技术、交通影响、工期等方面对明挖顺作法、管幕+冻结暗挖法、冻结暗挖法这3种方案进行比选,详见表1。除了要分析上述3种方案本身的造价和施工因素外,还要考虑对商业活动和地面交通的影响,以及由此而波及的对整个城市的经济活动、市政建设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等因素的影响。

表1 江浦路站施工方案比选

该车站原计划采用明挖顺作方案。明挖法具有施工作业面多、保护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等特点,但对地面环境影响较大,在饱和的软土地层中,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较难控制。由表1综合比选可知,车站施工方案选取冻结暗挖法最优。冻结暗挖法可全天候施工,施工期为14个月,满足工期的要求;而且,冻结暗挖法不占用道路,对交通影响小。

3 工程参考实例

上海轨道交通采用冻结暗挖的类似工程案列有4号线上海体育场站零距离穿越1号线体育馆站。如图2所示,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上海体育场站施工段与已运营的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体育馆站由东向西斜交约78°。穿越段结构由相邻的上行线隧道、下行线隧道和换乘通道3部分组成。穿越段结构横截面尺寸(高×宽)都为5.74 m×21.5 m。穿越段顶面紧贴1号线车站站底板,穿越段结构顶部绝对标高为-10.08 m,底板底标高为-15.82 m,地面绝对标高为+4.19 m,穿越段总长度约22.6 m。穿越段东端与4号线上海体育场站相连,西端为4号线区间盾构隧道。

图2 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上海体育场站穿越段平剖面

3.1 冻结设计

冻结孔布置见图3,冻结壁和冻结孔设计参数见表2。

图3 穿越段冻结孔布置图

3.2 工程效果

通过对穿越段施工全过程的监测,在钻孔、冻结、开挖与融沉注浆的各个阶段,1号线轨道的竖向位移为-0.5~2.8 mm,完全满足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沉降控制要求。

表2 穿越段冻结壁设计参数

4 江浦路站车站冻结方案

江浦路站为矩形对接结构,因此冻结壁整体呈矩形布置。内侧根据开挖分区划分,设置“井”字形冻结壁(见图4),左右两侧及底部冻结壁厚度为3.0 m,横向冻结壁厚度从上之下依次为1.0 m、1.0 m、1.6 m,将冻结区分为9个独立部分。

4.1 冻土帷幕设计

图4 江浦路站冻结孔位布置图

4.2 冻结参数设计

本工程管棚管规格采用φ273 mm×10 mm无缝钢管,横排和竖排管棚孔间距分别为300 mm、500 mm。冻结孔采用两种布孔方式:一种为独立冻结孔,冻结孔采用φ89 mm×8 mm冻结管;另一种为管棚内下放冻结管,并在管棚管和冻结管之间用水泥砂浆充填。根据位置不同,采用冻结管的规格分别为φ57 mm×4 mm、φ89 mm×5 mm。此外,为了监测冻结壁发展状况以及控制内部冻胀压力,分别布置了测温孔和泄压孔。具体参数如表3所示,孔位布置如图4所示。

表3 江浦路站盐水冻结主要参数表

4.3 冻胀控制方案

综上所述,本冻结工程现场施工条件较差、风险较高。要实现车站冻结工程的顺利施工,需要采取冻胀控制措施以减小土体冻胀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具体措施如下:①路面裂缝处理(包括路面原有裂缝、冻结期间冻胀裂缝)。采用热沥青灌缝和宽40 cm的抗裂贴,在地表路面摊铺,增加防水面,阻止水分下渗。②管棚抗冻胀。管棚嵌入8号线墙体10 cm,形成超静定梁结构,以抵抗下部冻结带来的冻胀影响。③泄压孔泄压。在图4中9个封闭冻结区域内设置泄压孔,进行物理取土泄压。

5 冻结施工方案数值分析

5.1 几何模型与边界条件

依据初步冻结设计方案,温度场数值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三维建模。车站横断面方向为x、y方向,车站纵向为z方向;车站计算模型沿x、y、z方向上尺寸取50.000 m ×30.000 m ×10.308 m。温度场分析采用具有10节点的Solid 90单元,结构分析采用与之对应的Solid 185单元。为提高计算精度,对车站周围的土体进行网格加密。

模型边界条件:由于土体初始温度为18~22℃,因此假定初始地温为20℃;由冻结温度场控制方程中冻结管边界条件可知,冻结管壁温度为盐水温度;在冻胀位移计算过程中,模型两侧边界限定水平位移,底部边界限定水平及竖直位移,前后侧边界限定纵向位移。

5.2 计算参数

为简化计算,视车站主要位于灰色淤泥质黏土中,委托相关单位对开挖地层原状土进行了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取得了土层热学物理参数如表4所示。

表4 地层温度场计算参数

5.3 计算结果分析

5.3.1 温度场结果分析

车站设计积极冻结期为45 d。图5为冻结45 d时车站冻结温度场扩展分布情况,可看出,侧墙冻结壁厚度为3.2 m,冻结壁整体平均温度达-14.5℃。冻结壁满足设计值要求。

图5 冻结45 d时车站的温度场云图

选取C1、C2两处测温点(位置见图4)进行分析。图6为C1、C2的温降曲线。从图6可以看出:冻结初期,地层温降速率较快,冻结的前20 d,2号测温孔的温降速度约为1℃/d;第20~30 d时,温降速度约为0.85℃/d;第35~45 d时,温降速度约为0.2℃/d。这是由于:冻结管初期,土体与冻结管之间热交换迅速,温降速率快;随着冻结时间的增加,土体与冻结管热交换逐渐趋于平衡,故温降曲线的斜率逐渐变缓直至消失;测温点C1的温降规律与测温点C2基本一致,但由于C2测温点靠近车站内侧冻结管,受“群孔效应”影响,C2的温降速率明显快于C1。

图6 车站两个测温点的降温曲线

5.3.2 冻胀位移场结果分析

在该车站积极冻结期内,地表竖向位移分布规律如图7所示。车站积极冻结过程中,车站上方土层产生了较大的垂直隆起位移,且因冻结壁随冻结时间逐步扩展,车站上方土层隆起位移也逐渐增大。车站中心轴线处地表隆起位移在任意冻结时刻都较大,冻结45 d时的最大隆起位移值为9 mm;车站上方土层隆起位移与距车站中心线水平距离呈负相关,距离车站中心线水平越远,车站上方的土层隆起位移越小。

图7 车站地表竖向位移分布规律

在无冻胀控制措施的条件下,地表冻胀位移较大。因此,考虑采用大体积时空错峰冻结和全方位,高压喷射法(MJS),对冻结开挖区域土层进行加固,改良土体性能以控制地层冻胀。

(1)错峰冻结控制冻胀:如图8所示,错峰冻结前期(20 d时),地表冻胀位移明显减小,竖向最大位移仅为2.5 mm。随着冻结时间增长,地表位移逐渐增大,45 d时的竖向最大位移达8.3 mm,与初始方案相比地表位移减少0.7 mm。

图8 错峰冻结时车站地表竖向位移分布

图9 MJS加固时车站地表竖向位移分布

(2)土性改良控制冻胀:如图9所示,采用MJS加固土体后,改善了土体性质,降低了土体的冻胀率,冻结20 d时竖向最大位移为3 mm,45 d时竖向最大位移达6.5 mm,与初始方案相比地表位移减少了2.5 mm。可见,冻结法施工前采用MJS加固土层,对控制地层冻胀具有显著效果。

6 结语

基于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江浦路车站工程,根据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提出了3种施工方案,经方案比选,最终选择“冻结+暗挖”法施工方案。但大体量冻结工程会对地表环境产生巨大的施工风险。因此,结合类似的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应冻结设计,并根据有限元分析得出车站冻结温度场扩展规律,确认方案可行;在此基础上,根据有限元分析可知,采用MJS加固土层,以改良土体性能,可有效地控制地层冻胀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猜你喜欢

温降温度场号线
太古长输供热管线温降统计及分析
铝合金加筋板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数值模拟
汽轮机快冷新方式在实践中的成功应用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2219铝合金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及其温度场的模拟
埋地热油管道正反输温降影响因素分析
MJS工法与冻结法结合加固区温度场研究
目标温度场对红外成像探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