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季,我拿什么应对你
2019-06-19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魏国华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魏国华
有人说,高中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岁月,留下了最难忘记的一段记忆。当从容走过,你就会步入人生的另一方天地,开始崭新的旅行。
高中三年,尤其是高考那几天,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体验?它在我们的人生中究竟处于多重要的位置?未来又会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梦里?我想一定是精彩纷呈的,但没有标准答案。
场景:高考季,学子面面观
1.旁人眼里的“样板家庭”
很多年来,小刚家都是旁人眼里的“样板家庭”,爸爸博学、妈妈慈爱而且孩子成器——小刚考上了本市重点高中的重点班。
周围的家长都拿小刚作榜样,期待自己的孩子也能像小刚一样优秀。但在小刚的眼里,他觉得父母更爱的是分数,而不是他这个儿子。
家里的话题,通常只会是作业完成得怎么样?考试得了多少分?在全校排到什么名次?每当看到小刚手里没有书本的时候,爸爸和妈妈就会立刻换上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小刚很努力,他说,自己的目标是考上外地的大学,因为这样他就可以到别的城市去学习、生活了。他要彻底离开这个冰冷的家。
2.紧张焦虑的学习状态
梓涵每天从学校回到家的时间是22:50。到家后,她还要学习一小时才能睡觉。
考试越来越近了,梓涵心里紧张极了,学到多晚,都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总是重复梦到自己在考场上一道题都不会做。这让她第二天难以提起精神。而且,她发现自己开始大把地掉头发了。
最近的一次摸底考试,梓涵的成绩很不理想,名次下降了许多。老师约梓涵谈话,让她放松心情,可是梓涵还是没办法让自己走出紧张焦虑的窘境。
3.优等生的烦恼
高三(1)班有两个名人:一个是张泽翔,另一个是雨墨。他俩都是班干部,老师的好助手。两人成绩又都在班上前五名之内,想不被人关注都很困难。
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偶尔也会一起到图书馆自习。很多同学都觉得他俩的感情不单纯,可在雨墨眼里,张泽翔就是“中国好闺蜜”,是可以一直信任的好朋友。
可就在昨天,张泽翔发来一条微信,他说:“眼看就要被高考分开了,如果现在不告诉你,我怕自己以后会后悔。其实,我一直都喜欢你,你可以做我的女朋友吗?”
看着日历上被涂成鲜红的6月7日,再看看微信上闪动的表情符号,雨墨的心乱了……
4.“吃嘛嘛香”的高考生
别人高考紧张,大虎和他们可不一样。他的状态用老妈的话讲那就是“吃嘛嘛香”。大虎知道自己成绩差,别说考重点大学了,考上专科都是做梦。大虎坚持去学校,但只是想给自己拿一张高中毕业证。他想,这可能是他这辈子最高的学历了。
看着同学为高考而紧张、发愁,大虎表面上会嘲笑他们,但其实心里却很羡慕。高考,和成绩差到极点的自己完全没有关系,和别的同学相比,自己现在已经是一个没有未来的人了。想到这一点,大虎心里就有些感慨。
有时候大虎也会想:“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会用什么状态来度过我的高中三年呢?用什么状态来迎接高考呢?”
大家谈:众人拾柴,共话高考经
刘子鲸(南昌市第三中学高三家长):家长甚至比孩子更紧张
临近高考,孩子压力大,做家长的更加紧张。我们想要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又担心说多了、问多了,会给孩子更大的压力。平时我的孩子性情很温和,但这段时间却变得难以沟通,稍微多说一句就会怒气冲天,我们当父母的现在只能互相提醒着尽量少去触动他。可我觉得这也不是个办法呀。高考是人生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能检验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也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考核。如果连一次考试都无法承受,那么接下来的人生遇上困难和问题又该如何处理呢?要知道将来走入社会,是没有人会像高考时期一样什么都对你“开绿灯”的!真不知道别的家长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有这些困惑。
杨桓明(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老师):高考是一种综合检验
马上就要送走这批孩子了。我陪着他们度过了三年的时光,看着他们从一个个不懂事的小孩子成长为今天意气风发的青年,很开心。我见证了他们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好多人认为,高考,拼的就是这几个月或是考试前几周,这是错误的观点。实际上高考是一种综合检验,是对一个孩子长期学习习惯、学习经验和学习技巧的考核,甚至说远一点,是对一个家庭、一对父母、一个社会的综合考验。对于孩子们,12年的学习时光可能有巨大的收获,也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但这都是正常的现象。要求一个孩子在高考期间突然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是不太现实的。我觉得面对高考,家长最要做的是自己端正心态,把正确的态度传递给孩子。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高考时保持最好的状态,只要尽了自己的全力,做到理想发挥,就成功了!生活的路还长,高考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段。
江远柯(江西科技学院学生):人生没有捷径
我是2018年参加高考的,现在回头看却像隔了许多年一样。刚上高中时,我成绩很好,后来有段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落下不少课程,待到高二下学期想追的时候,我才发现掉队容易赶上太难。后来我用超出别人几倍的时间去学习,才在高考时考上了一所二本院校,但我觉得这个结果我不满意。上大学一年,最大的感受是不同的大学有着不同的氛围,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的未来。如果说上高中时我们是被老师逼着学、赶着学,那步入大学校门后,就会发现必须自己努力学习。我现在计划用大学四年时间,继续赶上、弥补之前的差距。我也特别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那些与我差不多的高中生,希望他们知道人生真的没有捷径,必须先付出才能有所收获,最好不要等到临近高考时才后悔之前没有好好努力。
专家说:积极调整心态,正确定位自我
医生:轻度的紧张可达到最佳状态
随着高考临近,前往医院就诊或者寻求心理医生帮助的人越来越多。许多马上要迎接高考的同学,由于精神压力过大而表现出多种不适:紧张、失眠、厌食、烦躁、焦虑……有的无法专注于课堂;有的拿起书本就会头痛;有的白天精神不振,晚上又无法入睡;有的对考试产生严重抵触情绪,难以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
面对这样的问题,笔者走访了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心理医生,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法是积极调整心态,正确定位自我,多给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
山西省精神病医院沈泔医生:轻度的紧张,实际上是有良好作用的,在这种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出让我们兴奋的激素,从而将身体机能调动至最佳状态。但是,当紧张一旦超出我们控制范围,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时间一长就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力和控制力。这也解释了家有高三考生,家长、儿女经常会出现难以相处和交流的情况。
辅导员:保持平常心,维持日常生活状态
针对高考前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辅导员郑沁沁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理性定位自己,判断自己的状态,对自己制定出合理的期望值。如果预期过高,可能会出现心理落差,产生不良情绪。有的还会因为觉得自己努力白费、高考无望而放任自流,这是很不应该的。面对高考,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保持平常心,维持日常生活状态。
心理学者:临近高考,生活状态不宜发生较大变化
江西中医药大学心理学教授王挺建议:临近高考,学生的生活不宜发生较大变化,应根据考试的时间来安排和调整自己的作息。如果一到考试就出现严重紧张、手足发抖、呼吸急促等症状,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将自己熟悉的环境想象成考场,让自己逐渐适应这种“模拟考试”。可以调整呼吸节律、放松肌肉、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试题目上,考前多做这样的训练,能帮助自己适应真正的考场。同时要适度放松心情,做做户外运动,如听听音乐、看看电影,适量散步、郊游等都是可以的。
镜头回放:重新释放自我
小刚和妈妈一起,翻看自己小时候的影集,很多家人相处的快乐瞬间重新在心头回闪。他们一家约好了,高考结束,一起出去旅游。小刚感觉到,爱他的爸爸妈妈又回来了。
梓涵按照医生的建议,度过了一个没有书本的夜晚,她听了一段音乐,沉沉地进入了梦乡,她梦到了青草地、小鸟、鱼群,还有同学们脸上的微笑……
雨墨给张泽翔回复了一条微信,她说:“我把所有的美好先存起来了,6月8日以后解封。现在,我们要一起加油!”
大虎拿着老师让他看的火箭图片,似乎明白了什么。是啊,不能当发动机,也可以做一颗小螺丝钉。只要努力,一定可以找到属于自己且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
结束语:高考,是华彩人生的一个乐章
提起高考,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对于高三学子,高考似乎是黎明前最为“黑暗”的时分;已经走过的人,往往又会淡忘其中艰辛而记住它的美好。
高中三年,看似漫长,但如果把它放到一生之中,就会发现这只是一个很短的片段。高考更像是人生向上攀登的舞台,虽然充满艰辛与挑战,但也有快乐与幸福,是人生最华彩的一个乐章。高考之后,我们需要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
人生漫长,更好、更美的风景在前行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