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压影响下留巷围岩变形机理及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2019-06-19蔺康杰

煤矿现代化 2019年4期
关键词:动压煤柱塑性

蔺康杰

(霍州煤电集团洪洞亿隆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洪洞 041600)

0 引言

随着矿井开采转向深部,煤层赋存条件日趋复杂,高瓦斯矿井数量也不断增加,为解决高瓦斯矿井的瓦斯抽采、通风及运输需求,工作面在进行设计时通常需布置多条巷道。多巷布置可有效提高瓦斯抽采效率,控制工作面瓦斯浓度,同时可将一侧巷道保留为下一工作面服务。然而留巷不但会受到本工作面回采超前及滞后支承应力的影响,同时会受到下一工作面回采超前动压影响,巷道从掘成到废弃需要服务两个工作面,导致巷道服务年限长,维护困难。针对留巷的支护主要有两类方法:一种是是分次支护,即掘巷阶段采用普通锚杆(索)支护,在本工作面回采前或下工作面回采前对巷道进行二次加固;另一种是在掘巷阶段即采用高强锚杆(索)加强巷道支护强度和刚度,使巷道满足服务年限内的使用要求。然而在现场实际应用中,留巷在二次复用前仍会出现较大的破坏变形,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

1 工程背景

某矿5308综采工作面采用双巷道布置方式,工作面切眼长221m,走向长2748m,53082巷为上区段5306工作面回采巷道,通过留巷为5308工作面服务,成为其回风巷,其采掘工程平面图如图1所示。同时53082巷需随5308工作面回采而保留下来,以实现工作面偏“Y”型通风的需求,因此该巷道受两个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53082巷与上区段工作面5211巷间留设35m煤柱,与本工作面53083巷间同样留设35m煤柱,53082巷沿煤层顶板布置,采用矩形断面,巷道尺寸为:宽×高=4.5m×3.2m,5211巷和53083巷沿煤层底板布置,同样采用矩形断面,巷道尺寸为:宽×高=5.5m×3.8m。

图1 采掘工程平面图

该矿主采煤层为3#煤层,煤层均厚6.07m,平均倾角5°,煤层上覆顶板分别为均厚2.89m的灰黑色砂质泥岩,均厚4.8m的浅灰色中粒砂岩,均厚12.2m的砂质泥岩。砂质泥岩直接顶的单轴抗压强度为35.9~65.8MPa,中粒砂岩老顶的单轴抗压强度为79.9~91.2MPa。顶板和两帮煤体内有地质构造存在,导致围岩破碎,在回采动压影响下,围岩内部裂隙向深部扩展,导致围岩变形加剧。煤层底板向下分别为均厚5.83m的灰黑色砂质泥岩,均厚2.9m的灰黑色泥岩,均厚13.42m的灰黑色砂质泥岩,直接底和老底均以泥岩成分为主,其平均单轴抗压强度为36.7MPa,由于底板岩层强度相对较低,巷道部分区域发生底鼓变形。

53082掘巷期间围岩几乎无变形,仅仅两帮出现20mm左右的收敛量。在上区段5306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下,巷道围岩变形量开始增大,主要变形发生在工作面留巷后方400m范围内,巷道顶板下沉量为150mm,底鼓量达到1000mm以上,两帮相对移近量为350mm,部分构造区域,围岩变形破坏更为严重,对巷道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

2 动压影响下留巷围岩变形模拟

为研究53082巷在两次回采动压影响下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以工作面及巷道实际布置情况建立数值计算模型,5306和5308工作面宽度均按100m取,顶底板各取3层岩层,最终建立的数值计算模型尺寸为:长×宽×高=400×100×70m。该矿进行过地应力测试,水平应力为主应力,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分别为16.06MPa和12.18MPa,垂直应力按9.4MPa取,数值计算中按上述参数选取,本构模型为摩尔-库伦模型。待初始应力平衡后,对53082巷掘进过程、5306工作面回采、5308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及应力场分布进行研究。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按表1选取。

1)53082巷掘巷过程中围岩变形分析。53082巷在掘巷后巷道周边垂直应力分布如图2所示,掘巷后在巷道表面形成应力降低区,距离顶底板和两帮一定距离产生应力集中,该应力分布与普通掘巷应力分布相似,主要是各巷间煤柱宽度较大为35m,因此掘巷未导致煤柱内部产生应力集中。

掘巷后围岩塑性区分布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53082巷的底板范围塑性区发育较大,而顶板区域较小,相比53083巷顶底板塑性区发育范围均较大,5211巷顶底板塑性区发育均为最小。究其原因,53082巷为沿顶掘进巷道,砂质泥岩顶板经支护后变形量很小,底煤强度低因而发生较大塑性变形;53083巷和5211巷均为沿底掘进巷道,且53083巷道断面积较大,因而围岩塑性区分布最为明显,巷道断面较小的5211巷塑性区分布相对较小。

图2 掘巷后巷道周边垂直应力分布

图3 掘巷后巷道周边塑性区分布

2)一次回采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分析。在工作面一次回采期间,对工作面后方50m处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如图4和图5所示的应力和塑性区分布图,如图4所示,5306工作面回采对离其较近的53082巷影响较大,在与5306工作面的煤柱间产生应力集中,且应力集中区域主要集中在邻近工作面侧,垂直应力峰值达到30MPa以上。同时由于5306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导致53082巷巷道周边的塑性区进一步发育,尤其是底板和巷道右帮,变形更为严重。

图4 一次回采期间巷道周边垂直应力分布

图5 一次回采期间巷道周边塑性区分布

3)二次回采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分析。随着5308工作面回采的进行,53082巷受到二次回采动压影响,除与上区段工作面间煤柱内部有应力集中现象出现,与本工作面间煤柱内部同样产生应力集中,两侧煤柱均在靠近工作面采空区侧出现应力峰值,均超过30MPa,而53082巷在残余支承压力和超前支承压力的相互影响下,巷道周边呈现高应力,但由于留设煤柱尺寸相对较宽,巷道总体受力情况良好。

图6 二次回采期间巷道周边垂直应力分布

3 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针对巷道失稳变形特征及破坏机理,提出采用深浅孔注浆+注浆锚索联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技术。首先通过浅孔注浆将围岩表面的节理、裂隙封闭,形成初次保护层;然后进行深孔注浆进一步将岩体加固,提高其完整性及强度;最后采用高预应力注浆锚索对巷道进行整体加固,以实现巷道围岩的稳定。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1)对巷道进行卧底喷浆处理,53082巷底鼓变形量普遍较大,最大处可达1300mm,通过综掘机对巷道进行卧底,随后补打帮锚杆,并对巷道表面进行喷浆,选用C20混凝土,喷层厚度为50mm,将围岩封闭以保证注浆效果。

2)浅孔注浆材料选用水泥水玻璃溶液,水泥与水按1:1比例混合,按水泥重量的1/10添加XPM外加剂,水玻璃选用浓度为38~42Be,水泥浆液与水玻璃按1:0.4的体积比进行混合。对巷道顶板和两帮分别进行浅部注浆,选用钻孔参数为:Φ36mm×L2000mm,钻孔按“二三二”五花布置,顶板钻孔间距分1200mm和1400mm两种,帮部钻孔间距分1300mm和1500mm两种,钻孔排距为2000mm。孔口处埋设800mm的长钢质注浆管,孔内接1000mm的射浆管,进行孔内全长注浆,注浆压力按1~3MPa选。

3)深孔注浆所选用的注浆材料及配比与浅孔注浆时相同,钻孔孔径不变,巷帮孔深改为8000mm、顶板孔深改为6000mm,顶板及两帮钻孔布置间排距与浅孔注浆时相同,巷帮及顶板的射浆管长度分别改为7000mm和5000mm,注浆压力增加到4~6MPa。

4)注浆锚索施工,顶板注浆锚索参数:Φ21.6mm×L7400mm,间排距为1760mm×1000mm,每根锚索配合使用2根中速锚固剂和1根快速锚固剂,施工完成后,预紧力达到250kN后进行注浆,注浆压力为2~3MPa。巷帮注浆锚索参数:Φ21.6mm×L4300mm,间距有2350mm和1400mm两种,底角锚索通过注浆的方式进行锚固,注浆长度2000mm,注浆量为5L;其余锚索与顶锚索施工方式相同。最终确定的支护方式如图7所示。

图7 支护方案

对巷道进行深浅孔注浆+注浆锚索联合支护后,对其进行矿压观测,绘制如图8所示的围岩变形曲线,由图8可知,受工作面动压影响剧烈范围为工作面前方30m范围内,且离工作面越近,围岩变形量越大,当回采位置到达工作面时,巷道最终顶板下沉量为150mm、底鼓量为350mm、两帮相对移近量为260mm,巷道围岩变形量维持在可控范围,满足了回采使用要求。同时对注浆加固区域进行了钻孔窥视,窥视结果表明,巷道围岩6m范围内,围岩裂隙基本被浆液所充填,岩层整体性良好。

图8 加固后的巷道二次回采期间围岩变形量

4 结 论

受二次采动影响巷道,一次锚杆(索)支护往往难以满足巷道使用需求,往往需进行二次加固整修。深浅孔注浆加固可使围岩完整性得到提高,辅以注浆锚索支护可更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种支护方式可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动压煤柱塑性
基于应变梯度的微尺度金属塑性行为研究
浅谈“塑性力学”教学中的Lode应力参数拓展
上保护层开采遗留区段煤柱现存状态研究
沿空掘巷小煤柱合理宽度的数值模拟研究
基于Mogi-Coulomb准则的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分析
厚煤层预采顶分层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留设研究
机械密封表面形貌对流体动压润滑效应的影响研究
金属各向异性拉伸破坏应变局部化理论:应用于高强度铝合金
基于单片机的无人机真空速测量系统设计
动压下掘进巷道支护技术与工程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