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学与现代网络影响

2019-06-18姚欣

财讯 2019年13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

摘 要:网络拉近了地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信息交流的时间,使得经济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区域经济学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首先对区域经济学理论的进行总体介绍及分析,再介绍虚拟经济以及虚拟经济对区域经济学带来的许多冲击,最后针对区域经济学发展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现代网络;区域经济发展

一、理论背景

(1)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

区位理论演变:区域经济学理论是研究生产资源在一定区域优化配置和组合,以获得最大产出的学说。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经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局限在对企业、产业和城市的区位选择、空间行为等方面。第二阶段,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政策问题。第三阶段,区域经济学开始逐步转向计量化,实证研究迅速得到发展。

1.古典区位论:成本决定论。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二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主要成果是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他认为运输是决定农业空间布局的唯一因素。

2.近代区位论:利润决定论。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开始研究城市的空间作用和等级问题。克里斯塔勒提出中心地理论,从中心居民点、城市供应、交通等主要职能出发,论证了城市居民点及其地域体系,将区域内城市的等级与规模关系形象地概括为正六边形模型。廖什提出生产和消费都是在市场区中进行,生产者的目标是谋求最大利润,而最低成本往往不一定能保证最大利润。

3.现代区位论:综合决定论。伊萨德指出,最大利润化原则固然是产业配置的基本原则,但同自然环境、产品成本和区域间工资水平等因素有关。克鲁格曼指出区位选择不仅跟个人性格、家庭职业有关,也跟社会环境和政府政策有关。现代区位论在研究对象上,从个别企业区位扩展到区位体系,认为工业、农业和城市区位是相互联系的。从20世纪70年代起,现代区位论开始迈向动态化,其中区域开发和空间结构改善问题占有突出地位。

(2)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1.平衡发展理论:认为落后国家存在两种恶性循环,即供给不足的恶性循环和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而解决办法就是实施平衡发展战略,即同时在各产业、各地区进行投资。

2.不平衡发展战略:强调经济部门或产业的不平衡发展,并强调关联效应和资源优化配置效应。核心是关联效应原理。

3.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状况,特别是起主导产业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处于创新阶段,说明该区域具有发展潜力,处于高梯度区域。

4.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应把少数条件好的地区和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和其他产业发展。

5.新经济地理学:克鲁格曼建立规模报酬递增模型,证明了工业活动倾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性趋势,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是多样的,特殊历史事件会产生巨大影响。

(3)虚拟经济

网络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生活内容,缩短了现实的距离,空间的影响力受到冲击,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等等受到影响而发生极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引起了区域经济学家的重视,区域经济固有理论受到冲击,需要重新审视和修正我们获得的理论。

二、虚拟经济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

从前在有限的时间里所能做的事情也是极为有限,然而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电子商务时代来临,商业模式发生极大的改变。在资源共享、资源配置、区位选择方面,网络也产生极大的影响。虚拟经济突破地域限制,促使生产力分布趋于均等。两个城市的资源禀赋、要素结构等都不会相同,决定了在经济结构、经济基础、经济发展中的条件不尽相同。而基于虚拟网络的经济活动,则不需要十分严格的区位定位。而且,交易方式有所改变。我们可以消费任何一个地方的产品,距离则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三、区域经济学在虚拟经济冲击下的发展

(1)虚拟经济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视角。在这种虚拟经济下,生产模式、消费模式、产业结构发生改变,由资源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资源的浪费。(2)虚拟经济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升级。农业、工业在实现密集型生产、智能型操作,减少了生产成本而提高了生产效率。(3)用虚拟经济构筑产业链网,有利于稳固区域内核心产业。虚拟经济可以大大增进本城市与世界各地的相互了解和往来,准确掌握国际市场信息,使城市的学习能力、创新功能大大增强。

四、總结

地域条件的实质性差异、经济活动的极化性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仍将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支撑。正是因为各地域的自然资源、生产劳动力等不尽相同,才会产生生产集聚化、专业化的特点。虚拟经济的确提高了各信息的交流效率,减少了时间和资源浪费,但并不能完全抵消空间距离的影响作用。因此,仍要继续认识区域经济,了解其形成原因、区域特点、管理体制以及后续发展问题等等。应该借助虚拟经济,进一步发挥各区域的优势,进一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优化各区域的生产结构层次。

参考文献

[1]克鲁格曼.地理与贸易[M].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张燕.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综述[J].当代财经,2003(12).

[3]刘乃全.区域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9).

作者简介:姚欣(1994年——),女,汉族,籍贯:湖南岳阳,硕士研究生,湘潭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发展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如何服务于汽车经济发展
山东省支持创新创业的财税政策分析
浅析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及其趋势
强化航海类高职院校和港口企业合作,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工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试论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推动“柳来河”区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及实践机制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