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19-06-18成根
成根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更好的掌握知识。但是当前的课堂提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降低。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做到适量、目的直接和难易适度,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0-0228-01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不同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模式各有不同,有的注重提问的技巧,有的注重提问的原则,有的看中提问的目的。虽然课堂提问早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充分运用,但是提问的效果往往差强人意,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提问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小学数学教学非常重要。
1 课堂提问的问题要适量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更好的学习知识。但是,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数量太多,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从而降低学习效果。教师的问题要注意紧紧贴合教学目标,与教学无关的问题尽可能不要涉及,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好能引起学生之间的讨论,这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出一些单独的加减乘除的计算题让学生分别计算,然后再举出加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题让学生计算。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32×2+5×3的混合计算题,让学生思考:这道题中含有哪些运算?它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大家能根据之前的知识自己试着计算出来吗?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计算出来。通过这样先提问的方式,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内容。两三个问题数量,不仅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回忆学过的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计算之前进行思考和探讨。
2 课堂提问目的要直接
教师在教学新课数学中,首先要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要先通过复习之前的知识,导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在教学的阶段性关键点都要带有对应的问题,让学生先通过自主思考再听教师讲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每一个阶段的提问中,教师设置问题的目的都要简单明了,能够充分体现接下来要讲授的内容,从而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思考,提高学习的效果。如在“轴对称和平移”的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教师要重视结合已有知识和折纸、画图等经验,进一步讲授轴对称和平移,让学生充分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自主探究,然后让学生运用轴对称和平移的知识欣赏和设计相关图案,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并为以后图形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可以先通过课件出示剪纸的图案,设置问题:大家都发现了什么?然后再展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之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明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如何画出轴对称图形?对下面平移的学习也要设置相关的
问题。
在每一个学习阶段,教师都要通过设置这样目的直接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探讨,从而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提问要难易适度
在设置问题时,教师要做到难易适度,因为当学生听到熟悉的知识时会马上做出回应,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困难,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将问题设置得由浅入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能夠更好地深入思考问题,通过这样难易结合,层层推进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教学更好的进行下去,提高教学的效率。如在“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这样的设置:在我们所认识的数中,有一个数特别神奇,大家能猜到它是几吗?教师在黑板上写“1”,生活中的好多事物都可用它表示,谁想说?学生回答到:1张桌、1本书、1支笔、一张椅子......单位“1”较难理解,是教学分数意义必须突破的难点,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所以,上面的设计要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起对“1”的概念的理解。所以,在提问中,教师要难易结合,采用递进式的提问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课堂提问要掌握方式方法,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中,提问要适量,目的要直接,难易要适度,让学生可以根据问题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