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理课程改革的思考

2019-06-18温亚芹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改革物理

【摘 要】为适应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物理课程改革應该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专业的需求及时改变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新形势下《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应用型;物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0-0019-02

1 转型下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高素质、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地方本科院校走向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大机遇。大学功能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的类型与课程体系相关。因此,只有抓住了课程建设,转型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1]。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物理课程在地方高校转型形势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更好的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必须对新时期的物理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2]。

2 转型下物理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 转变观念

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产品结构调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亦在变化,而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改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性,减少教育资源浪费。

2.2 转变课程

2.2.1 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是大学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框架体系。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模式最终需要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来实现。因此,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从课程改革做起,建立科学性、适应性的课程体系[3]。

构建具有通识性与专业性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各专业根据自身专业需求和发展,可对课程模块知识的难度、广度进行灵活组合,将“模块化”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规格结合起来。“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内容还可根据科技发展随时进行更新和动态调整,将课程体系建设与大学生的科学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与地方高校转型结合起来,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各个专业可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进行组合。

2.2.2 优化教学内容,突出物理应用性

探索物理学科在技术前沿的应用,将“应用性”贯穿物理教学全过程,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优化,突出物理应用性的原则,遵循物理学的发展规律。教学内容引进和介绍物理学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如全球定位系统、流体力学、新材料、反导防御系统、熵与信息、非线性波等知识,将物理教学内容与现阶段物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相融合,让学生了解所学为何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眼界[4]。

2.2.3 强化物理课程与专业课程对接

尽管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同,但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都是要让学生将课程学以致用。作为自然科学的物理学必须紧跟当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物理课程向工科的延伸,促进物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相互交融,主动调查研究工科专业的知识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特点的不同,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侧重,对与专业关联性不强又不影响教学整体性的内容可进行相应的取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教学内容、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融合为一体。也可让学生在课外收集某些物理原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然后集中展示;或布置一些实际工程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选择相关物理原理加以解决。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质与创新能力。

2.3 转变教学

2.3.1 突出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树立以教为导、以学为主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研究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究知识、参与到知识建立的过程中,设计学生能积极参与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完成课程的学习、建立知识构架,提高教学效果。

2.3.2 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中适当的融入多媒体教学,让教学难点具体化、形象化;课堂中选取紧贴课程内容,贴近生活、体现科技前沿性的教学视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适当的降低教学内容的繁琐及抽象程度,提高教学效果。如果能把多媒体这种教学辅助手段与传统板书教学做到有机结合、灵活应用,就能更好的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2.3.3 将“互联网+”教学引入课程教学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互联

网+”相结合,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的互动,翻转课堂。如教学中引入“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教师进行教学课件与微课的分享、教学管理、作业的布置与批阅、学生出勤情况等一系列的考评。利用互联网优势,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过程结合在一起,达到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学习的目的。

2.3.4 引入多元化考核方式

建立新型的考核方式,将课堂考勤、听课与互动情况、专业科技论文与期末测试统一起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科学的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物理考试中,要想增加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应该改变过去的那种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可以在考试评价的模式中增加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或者可以通过对提出一些与物理课程相关但是书本内容中没有体现的问题,建立学生课内与课外相融合的学习方式。引进和介绍物理学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的相关问题,也可让学生组成团队,在课外收集某些物理原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然后选择优秀的作业在课堂集中展示;还可以针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布置一些实际工程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查阅文献资料,撰写科技小论文。通过改变过去的以考试分数定成绩的模式,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让学生真正的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2.3.5 建立教学活动与学生创新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机制

将物理教学与专业工程实践相结合,突出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创新”性,解决传统高校“工科教学理科化”、教学与实践创新相脱离的问题;把知识融入实践,用实践促进创新,促进学生物理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同时也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展,在物理教育中不断推进对学生科学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中引入和介绍物理学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自己分析、选择相关物理原理加以解决。并在教学中挑选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与兴趣较高的学生加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指导学生完成相关论文的撰写,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创新意识与实践

能力。

3 教师转变

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应用型意识和能力。所以,大学物理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和严谨治学的态度,更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和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保留学习的心态,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参加学习或培训,不断地补充新知识,紧跟科学与技术前沿,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应用能力的提升,走出一条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双师型道路[5]。

4 结论

大学物理为了适应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发展,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使课程与学生专业相结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科的实用性,使其在地方高校转型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基础学科作用。本文对地方高校转型形势下大学物理课程改革作了简单的探索与实践,希望在学校建立一个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特色物理系列课程。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思想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在教学内容、教材、课件、教学方式、作业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均有体现,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及科学方法的训练。

【参考文献】

[1]李慧,周燕南,陈贺.民办高校转型发展下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5(26).

[2]李宏,谷建生,莫文玲.结合专业特色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物理与工程,2014(24).

[3]王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形势下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大众科技,2014(179).

[4]杨爽,许琰,等.应用型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3).

[5]丁俊玲.高校转型下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16.

【作者简介】

温亚芹(1978~),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学历:硕士,职称:副教授,哈尔滨华德学院 数理教研部副主任,大学物理实践教学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物理教育與凝聚态物理。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改革物理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留言板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