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知情意行”教育拓展与青少年价值观涵养

2019-06-18张宗兰

文教资料 2019年10期
关键词:青少年

张宗兰

摘    要: “知情意行”的教育统一,是当前“立德树人”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教育过程。对“知情意行”的教育拓展,更好地塑造青少年价值观与认知能力,使之养成更成熟的人格自律与价值内涵。要通过知与行的互哺,强化以生为本的教育目的,通过激发青少年道德自律的主动性,为塑造其真善美的价值观奠定思想基础。

关键词: “知情意行”教育拓展    青少年    人格自律    价值观涵养

“知情意行”历来是人类思考自身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键思维要素,也是当前养成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突破口。新时代对于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在青少年价值观塑造中强调对其全面综合素养的培育,科学探索知情意行的内涵及其关联有助于更好地形塑青少年内心世界,使其更好地完成人格自律与价值养成,实现更顺利地健康成长。

一、“知情意行”对青少年的价值涵养作用

“知情意行”是人类思考自身发展与改造客观外部世界的主要因素,理性认知与感情情意及其关系,历来都是人们思考研究的焦点,现实任何个体都要遵循认知——情感——意志——行动(实践)的认识规律过程,以完成自我的身心发展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活动[1]。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成长的特殊阶段,也是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青少年的价值观培养一直是我国教育的重中之重。情感教育与认知培育是青少年价值形成的主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使青少年更科学、理性地达到知情意行的认知统一对于其理性价值判断起着关键作用。

人格养成与内蕴涵养。青少年的人格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间包括环境、家庭、教育、社会、个体差异等各种复杂因素,但无论何种因素必然通过对青少年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影响而发生作用[2]。认知——情感——意志——行动(实践)的认识规律过程是青少年人格养成与发展的基本途径,自我认知、内心情感剖析与演化、个人意志品质修炼和多元化生活实践从内到外对青少年的人格形成提供内驱作用,这种作用既表现为潜移默化的长期效应,又体现为润物于水的全面浸润效应,在人格养成的同时,青少年实现的是自我内蕴的涵养与不断升华。

行为释放与批判精神发展。思维是行为的先导,行为是思维的结果和反馈。青少年的特点是性格飞扬跳脱、放浪形骸,这一阶段正是人充分发挥热情和能力,实现创造力大发展的时期,但同时也要注意这个阶段正是青少年主动进行价值选择与是非评判的关键时期。因此,在青少年阶段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客观的批判精神,使之有目的、有意识地借助知与行的互动,达到合理检验个体认知正确与否的目的,反过来通过有效的行为释放验证其行为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认识世界的客观规律。因此,通过有效的知情意行与实践的互哺,青少年能够形成一种对于客观世界和自身行为的良性批判精神,以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困境[3],因为只有在正确认知基础上的实践,才能真正对个體行为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并引导青少年有勇气与能力打破传统与权威的影响,实现创造性发展。

价值寻求与自我提升。如前所述,在认知与实践过程中,青少年在不断自我批判与修正的基础上,会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逐渐形成成熟而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在不断塑造与修正中寻求更适合自我价值追求的个体价值观和行为观。价值观一旦形成并趋于成熟,将会指导其一生发展,并成为青少年满足基本需求基础上的自我提升的指导因素。人的社会需求,即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在不断自我发展中才能得到逐步满足,这种实现是青少年在知情意行合一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

二、新时代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发展特点与问题

1.新时代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青少年身处快速发展与变革的时期,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应用全面普及在社会各方面,对青少年教育产生极强的影响与冲击,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主体与客观环境的两方面。从教育客观环境讲,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程度日深,在教育方法改革、教育形式创新、教育工具改进等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教学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各级教育机构都在着力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好信息化手段服务于教育。同时对教育目的产生很大影响,即各级教育越来越注重形式的变革而非人才培养教育目标实现,导致青少年更多被动接受信息化教学,被动接受信息,被动改变个体价值培育。

客观环境的变化更严重的是导致教育主体发生的深刻变化,即作为教育主体的青少年个体越来越趋于个体原子化、思维碎片化、观念跳跃化[4]。在网络社会信息传播态势下,青少年能够以各种形式接受海量的信息源,特别是掌端融媒体(以手机为主)的普及,使广大青少年在平时生活中接收到的信息教育,其效果远远超过传统形式下的课堂知识教育。网络信息与现实教育案例的影响单靠课堂讲解根本无法抑制,更何况青少年比教师对新媒体手段有着更强的适应性和应用度,对新知识的渴望度更强烈,海量的社会信息与知识不分良莠地涌入青少年知识吸收过程中,以往教育体系无力过滤和阻止错误信息,导致一些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趋于表层化、低认同度、弱实效性。

2.知情意行的互哺作用对此种问题的消解。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应着力探索基于“知情意行”合一的教育拓展。从根本上讲,“知情意行”的教育统一是当前养成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逻辑层面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教育过程[5]。这一过程更强调对青少年认知与行为的统一与互哺,即首先要使青少年形成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科学认知能力和态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其增强实践对于知识和信息进行主动的验证与反馈性思考,达到知情意行的互置与互哺,以此强化对青少年意识教育的重视与教育思维的拓展。具体来说从两个方面进行更深入的价值涵养:一是多关注知与情层面,对青少年进行正确而科学的价值观引导和开释,使其能知其所能知所可知,思其所该思所需想。引导青少年学生形成客观的世界认知与价值判断;二是要在意与行方面下功夫,有效助其开启自我提升意识,提升其思辨的智慧与实践行为能力,在现实中对于社会运行规律与个体行为逻辑内涵有更明确的把握与理解。这样才能逐渐对其价值观养成产生正向的引导,以破解当前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效果不足的困局。

三、“知情意行”教育拓展对青少年价值观涵养的实践思考

1.以实践与意识的互哺引导青少年价值评价。

针对青少年阶段生理与心理不成熟的特点,以知情意行教育对学生的知行统一能力进行拓展,在知识养成过程中使之潜移默化地对是非善恶重新进行价值评判,并利用各种方式使之在实践中反复检验和证明(证伪)[6]。如在教学中更多地引入实践教学和参入式教学,使学生不断参与知识的建构与处理前阶段中,并带着较强的批判精神理解评价和接受;也可以在理论教学中通过建构各种检验模型和操作式境遇教学,甚至引导学生设计和规划具体的教学步骤,使学生把这种具体体验作为教学逻辑起点,自觉发挥生活体验的基础性、包容性和生成性功能,使其通过推演得来知识,形成真正的理解式认知。

2.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向强化教学实效与时效。

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主动自我提高能力,以更好地解决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其次是通过学历与文凭的获取得到更好更强的谋生手段。但目前部分教育工作者往往把学历与文凭作为教育首要目的,直接产生的结果便是各种教育活动均采取标准化评价,把考核(考试)成绩作为学业的唯一合理标尺。要突破这种强功利性教学标准,坚持回归人才能力培养的基本教育目标,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意识、学习热情作为教育核心,坚持以生为本,真正从根本上考虑学生现实情况与兴趣需求,在教学中着力激发其求学创造力和积极性,使青少年在学习中把外在公共知识转化为内在个人知识,社会总的文化转化为个人的心智结构,进而形成主动的知识生成过程[7]。在目标实现上,坚持以践行为根本,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真正的知不是表现在成绩上,而是表现在自身坚定的信念和行动中。

3.塑造真善美为青少年价值形成奠定思想基础。

青少年阶段是自我判断力逐步形成的时期,网络化高度发展时代海量的信息涌入,使青少年往往对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无法有效甄别,更难以从中获得价值观念的有效提炼与吸收。当前许多教育专家都极力呼吁强化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全力抑制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对青少年的冲击和影响。相应的各级教育部门要花大力气进行整顿和引导,这就是当前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根本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情意行教育引导,使之对当前网络乱象以更理性、正确的态度认识和理解,特别要着力化解以代沟和代际冲突为名的价值抛弃和价值重写,以积极、科学、正向的價值观为定向,并通过青少年生活中相应实践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反馈,以强化价值引领效果,奠定正确价值观形成的思想基础。

4.坚持情感引导与生活体验并重,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在具体知情意行教学过程设计中,要坚持情感引导为先的教学形式,同时重视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这种生活体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活活动,包括学生基于社会实践目的基础上的各类现实活动。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有冷认知与热认知两种主要认知形式,情感认知属于热认知形式,具有更强的认知效应。“热认知对认知发展极其重要,不仅传递信息,而且伴随着情感动力机制,促进知识的活化、内化与转化”[8]。基于知情意行的教学境域设计,就是要以知识生成为基础,指向素养培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引导与境域体验交叉实行,实现情境交融。“基于知识生成的境域教学,把知识的生成过程与学生的成长过程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践行中觉醒和提升自我,从而使知识学习超越记忆和理解层面,升华到‘知而用‘知而信‘知而行的教学境界”[9]。不仅能体现一般实践教学具体生动、蕴含知识的要求,更赋予情境教学以兴趣激发、情感提升、价值引领的功能,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知识的同时,激发运用所学实践行动,通过记忆和理解、概括和比较、运用和拓展,最终达到情感的升华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徐示奥.养成教育“四位一体”的理论前提——基于知、情、意、行的概念区分[J].大学教育,2017(11):24-28.

[2]麻艳丽.知情意行对青少年人格育成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69-70.

[3]刘清平.认知能够凌驾于意志和情感之上吗?——“知情意”排序的解构与重构[J].社会科学家,2017(1):14-19.

[4]高维峰.基于社会原子化背景的新媒体重塑青少年价值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4):74-76.

[5]卢献,郑岩滨.略论“知情意行”行为辅导模式[J].教育探索,2004(4):100-103.

[6]王飞.从知情意角度探讨新闻教育改革之方向[J].新闻知识,2011(4):70-72.

[7]王俊礼,阳德华.生活路径:促进青少年真性道德生成的适切之举──从知、情、意、行的角度[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5):116-118.

[8][9]邹群.论知情意行理论在人生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1995(5):22-24.

基金项目:2017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HB16DD005)。

猜你喜欢

青少年
“You’re Just Bored”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心系青少年交通安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