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利与弊

2019-06-18李新

文教资料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自媒体音乐教学

李新

摘    要: 自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其成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自媒体的融入,给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教学环境都带来巨大的变化。教育实施者应在充分认知、融合自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整合多种优质教育资源,形成新型的多元化的开放性教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 自媒体    高校教育    音乐教学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逐渐从原有教室授课空间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网络空间。教师的授课方式发生根本转变,逐渐从原始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发展到音响视频多媒体,再到如今的网络平台自媒体。自媒体(We Media)一词最早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在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的研究报告中提出,报告中对自媒体下了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今天的自媒体更是从新闻传播的领域扩展到知识共享、知识付费等方面。

目前高校师生使用较普遍的自媒体平台有微博、微信、QQ、博客、贴吧及论坛等。通过这些自媒体平台实现了信息传播主体与传播方式的转变,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也改变了一对多的传统模式,转变成点、线、面相互融合、相互交替的新型模式。自媒体平台在高校师生使用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首先是广泛性,内容广泛、信息发布者广泛及师生使用广泛;第二是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可及时评论,可在线直接交流;第三是灵活性,主要是内容选择的自由、平台选择的自由、学习时间与空间的自由;第四是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信息发布者身份的复杂性、知识水平良莠不齐的复杂性、多元评论的复杂性等。

基于以上这些特征,将自媒体合理应用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合理应用自媒体,逐渐形成去教师中心化,加强师生、师师、生生交互,关照教、学个性,丰富知识外延的科技化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模式。

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受应试教育、教育水平地级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整体音乐素养偏低,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几乎成为学生接受音乐通识教育的最后一块阵地。目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仍然以公共选修课程及社团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为目标,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以音乐鉴赏为主要内容。师资力量薄弱,往往上万人选课而备选课程仅有几门,通常是一百多位学生挤在一间教室同时上课,教学效果堪忧。教学内容取决于授课教师的兴趣或专业特长,不能顾及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面向文、理、工科学生讲授同样的内容。在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师生比例失调的情况下一些音乐公选课程内容华而不实,甚至刻意迎和学生,难以形成教学体系,缺乏艺术教育深度与广度。高校学生社团本应是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交流知识与思想的媒介,可是由于学生本身音乐素养有限,再缺乏专业教师指导,使得普通高校鲜有高质量及影响力广泛的音乐社团。

大多数高校学生是热爱音乐的,拥有强烈的学习音乐的愿望,希望在大学期间提高音乐文化修养及音乐审美情趣,苦于身边懂音乐的人太少,寻找不到适合的学习途径。高校教学管理层及音乐教师要开辟多种学习路径,提出多种教学方案,高效整合教育资源,以人才培养需求为目标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二、影响音乐学习的自媒体形式。

音乐类自媒体产品通常依托某一互联网平台或运行在移动终端上的APP软件。高校师生关注的音乐类自媒体平台主要有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移动终端的APP主要有网易云音乐、QQ音乐、喜马拉雅及视频网站。其中,发布在微博上的音乐类内容以音乐资讯及音乐产品推广为主,主要涉及流行音乐,也包括电影音乐、古典音乐、乐评等,一些知名博主拥有数百万粉丝。《2017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指出年龄在18岁—22岁的用户占比27.6%,仅次于23岁—30岁的用户群,微博在全面推进视频化战略的2017年,音乐类博文全面增长。微博的优势在于开放性非常高,发一条微博,参与一个话题,可能成千上万的人在评论、参与,微博上的互动更加直接,如同一个公共场所。微信公众号更像私人会所,订阅的公众号只针对已关注的粉丝群体推送内容,而且每天只推送一次,公众号主体不能主动联系粉丝,因此交互性不如微博。正因其相对封闭的关注群体,使得微信公众号内容更具有专一性,获取的粉丝更精准,对于主体来说忠誠度更高。优秀的音乐类微信公众号内容主题鲜明,更具专业性,更像是系列课程。例如“橄榄古典音乐”被誉为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公众号,也是运营较早的音乐类公众号,如今已衍生出线下实体杂志、线上教育“橄榄音乐课堂”等。

伴随知识共享与知识付费理念的兴起,在“喜马拉雅”“得到”“看理想”等移动终端的APP软件中涌现出大量免费或收费的音乐类内容,讲授者不乏名师、大家。仅“喜马拉雅”中音乐类音频就达到上千万,知名主播的优质音乐课程订阅量多超过百万人。

三、自媒体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优势与不足

第42次中国互联网报告发布: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并且目前高校基本做到全网络覆盖,电信企业都推有资费优惠的校园套餐,学生在校上网不存在问题。

1.优势

英国利兹城市大学的学者及圣地亚哥大学的学者认为,自媒体将各教育环节进行科学、有效地整合,保留了教育过程中科学的、有效的、经常使用的教育资料。国内外学者都非常重视自媒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自媒体在提高教育者专业技能素质和提高受教育者思维能力上具有巨大潜力。

第一,丰富教育资源,更新知识理念。

自媒体由于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覆盖率高,数据传输实时高效,打破了国家、民族、时代的界限,突破了教育者自身的局限,让音乐教育能够触及的信息领域更加宽广。在自媒体环境中,中西方音乐交流越来越深入,例如,在一些公众号或者微博里实时发布的中外音乐资讯,包括音乐会现场、名人专访、发达国家的教育教学理念及动态等,大大拓展了教材的容量,使教育者的知识架构随时代不断更新。音乐讯息更加多元化,流行音乐、爵士音乐、电音等与古典音乐之间的碰撞越来越频繁,促使教师与学生产生更加多样化的音乐审美取向,消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音乐审美隔阂,有利于学生音乐认知经验的积累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推动音乐教育信息传播和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和健全。

第二,改变教学形式,增强教学个性。

自媒体技术不断革新,日益增进其开放性、互动性、创新性和针对性,其个性化的精准到达,推广便捷的高性价比,使音乐教育课堂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逐渐形成“教”与“学”的双主体共同参与的创新课堂。以往的高校音乐教学最缺乏的是个性化与针对性,所有专业学生同上一门课。有了自媒体,教师可在课堂上只讲授通识内容,针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及不同学生的特长爱好推送相宜的内容。例如“看理想”中马世芳的《听说》主讲流行音乐文化,可推送给喜爱流行音乐的学生;“喜马拉雅”中田艺苗主讲的《给孩子们的音乐课》,可推送给幼教及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微信公众号“蝌蚪课”中有西洋乐器、民族乐器、声乐、乐理视唱等各种音乐课程,可推送给有不同音乐特长或不同提升需求的学生,该公众号中还设置了“练琴打卡”小程序,可在线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充分利用自媒体,更好地满足“教”与“学”的需要,让学生更切实地、多层次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第三,拓展时空外延、实现终身学习。

自媒体的创新与发展已经逐渐使音乐从形态、审美、生产方式、社会功能等多方面发生较大的变化,作用于音乐教育方面则呈现出大众化趋势。以后的音乐教育将不再局限于课堂或学校当中,将如春雨润物般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细节当中。资深媒体观察家魏武挥曾把信息与知识分成短期功利型知识、中期理念型知识、长期修养型知识三类。音乐知识正属于长期修养型知识,自媒体应用于高校音乐教学是将音乐教育时间空间的持续延伸,让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力与传播广度放大扩展,自媒体倡导的知识共享与知识付费将成为终身学习渠道。

2.不足

自媒体在音乐教育中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判断、解决。

第一,信息量巨大而学习者精力有限。根据企鹅智酷《内容创业红宝书:自媒体读者行为洞察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九成读者关注不到50个自媒体。而78.3%的读者的高频关注或置顶的自媒体数量不足5个。”以微信为例,读者点开推送文章的概率和完整阅读的概率逐渐递减。而那些内容精准垂直,个性化和互动性做得比较好的头部公众号的阅读量依然稳定提升。

第二,知识碎片化而学习者知识整合能力有限。人们长期接受的信息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碎片化知识缺乏专业性、针对性、系统性,往往只是一些知识点或事实现象的集合而非逻辑,只谈表象却不深究原理。庞杂的知识点无法实现逻辑串联,使学习者不断被碎片化知识的新鲜内容刺激着大脑,却没有学会思考;而没有经过思考和整理的知识是极容易被遗忘的,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长期接受碎片化知识会习惯用孤立的知识点看待问题,最终弱化对事物深层剖析的思考能力。

第三,信息泛娱乐化,内容品质良莠不齐,学习者甄别能力有限。当前自媒体知识技能分享以文字、音频、视频、直播等为主要形式,强调互动性、即时性,而与之相适应的审核技术不成熟,带来了监管风险。《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认为,当前知识技能分享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当其冲是内容泛娱乐化。部分平台利用明星效应、猎奇心理提升平台活跃度,知名专家汪丁丁公开发表博文质疑《为什么付费买到的只能是三流知识?》。自媒体由于准入门槛低,造成知识内容良莠不齐,需要学习者甄别、挑选那些能够成体系地对知识进行输出的自媒体产品。

四、自媒体助力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自媒体能够促进甚至改变传统音乐教育教学模式,但无法替代。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应保留传统教育教学的核心价值,借助网络平台将自媒体、微课、慕课、网络公开课等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新型的多元化的开放性教育教学模式。

应通过以往的教学模式建立知识体系,构建完整的知识构架,通过网络平台填充和延展知识构架。网络平台上拥有大量优质音乐教育资源,早在十年前“网易公开课”上就有了雷格·莱特克主讲的耶鲁大学音乐公开课《聆听音乐》,其后上线的还有哈佛大学、密苏里州立大学、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名校的音乐课程。国内也出现了中央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面向大众开设的在线课程。在我国,慕课作为一个舶来品,目前课程总量已居世界第一,已建成的十多个平台中上线的慕课数量达到5000门。其中,2014年由网易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携手推出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已经与国内700多所高校机构达成合作,已经成为中国慕课的一面旗帜,是国内参与建设高校最多、开课数量最多、选课人数最多的慕课平台。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必备要素,也得到长足发展,很多自媒体上的教学内容是以微课形式展现的。

将这些教育资源科学整合、合理应用,使每一位教学实施者都成为自媒体人,每一门音乐课程都成為自媒体产品,以此转变传统音乐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教学环境将成为今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赵伶俐,温忠义.互联网+大美育课程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相德宝.自媒体时代中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

[3]贾皓凝.自媒体时代音乐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对“音乐评论与中国当前演出业态发展前沿论坛”的观察与思考[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4(02).

[4]黄曼丽.自媒体时代大众音乐审美变化浅析[J].山西青年,2015(22).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SGH 16H222。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自媒体音乐教学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