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
2019-06-18谢伏瞻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论断和战略任务,深刻阐明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基本原则,为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指导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是一个重大提法的变化,而且是党中央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职责、战略要求的重大发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时代的呼唤、党和国家的要求、中华民族的期盼,也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担负的崇高使命。
要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丰富内涵和战略要求:第一,学科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要聚焦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科学谋划学科布局。要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使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第二,学术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理念、原理、观点,理论、学说、知识、学术等;二是研究方法、材料和工具等。学术体系是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内核和支撑。学术体系的水平和属性,决定着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水平和属性。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学术资源,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提升原创能力和水平。第三,话语体系是学术体系的反映、表达和传播方式,是有特定思想指向和价值取向的语言系统,是构成学科体系之网的纽结。哲学社会科学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要坚持中国立场,注重中国特色,用中国理论、中国学术解读中国实践,主动设置议题,勇于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是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学术自觉,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担当精神,在加快构建“三大体系”上有过硬的举措、实质性进展和更大作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指示要求,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构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让世界认识“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國”。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仅是重大的政治任务,而且是重大的研究任务。哲学社会科学研机机构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思想自觉,加强领导,敢于担当,奋发有为。要扎实做好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状况调研普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完善符合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有利于出高质量成果和高水平人才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
作者简介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本文系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所局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上的讲话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