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教育人才观之8字解读

2019-06-18王利梅

科技资讯 2019年8期
关键词:人才观大学教育新工科

王利梅

摘  要:当今全球产业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我国教育部提出升级优化我国传统的理工科大学生人才培养方向与模式,发起并大力推动新工科建设。本着落地新工科未来工程师培养任务的目的,该文从新工科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内涵出发,参照未来工程师技能与素质的国际标准尝试提出我国新工科大学生人才观的具体所指。

关键词:新工科  大学教育  人才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3(b)-0106-02

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为支持我国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2017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启动并持续推进新工科建设。该文拟从研究分析新工科的目标内涵出发,提炼出新工科理念之下的具体人才观,对照新工科的新型工程类毕业生的标准要求,具体解读新工科教育人才观。

1  新工科呼唤新型大学生人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信息化智能化浪潮澎湃,极大地冲击着传统产业模式,改变了全球经济各行业各领域的格局与面貌,企业间甚至国与国之间的产业竞争也日趋激烈。而产业竞争最终归结为人才的竞争。大学生人才作为建设经济的新生力量,毫无疑问将成为新产业发展的引擎,各国教育也在进行布局,希望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而我国传统的工科在教育理念、知识体系、培养模式、人才结构等方面已无法满足产业发展所需,必须与时俱进,优化升级。我国高等教育担负着为产业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我国教育部于2017年起陆续发起新工科建设的倡议与指南,并大力推动新专业建设,主动对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主的全球新经济新产业发展趋势。2017年4月8日,天大行动明确了我国新工科建设的目标与行动路线;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握新工科人才的核心素养,强化工科学生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法治意识和生态意识,培养设计思维、工程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数字化思维,提升创新创业、跨学科交叉融合、自主终身学习、沟通协商能力和工程领导力。随后,教育部高教司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正式启动。两个月后,新工科建设北京指南发布,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德学兼修原则,强化工科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法治意识、生态意识和工程伦理意识等,着力培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1]。

2  新工科教育的人才观具体解读

人才培养目标是新工科教育的核心,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可持续竞争力的创新工程人才是新工科建设的最终目的。新工科教育的人才观凝聚了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不只强调工程人才的知识、能力、思维,还突出其品格、职业素质和人文精神,全面升级了我国工程毕业生标准的广度、深度和高度。那么进一步讲,新工科的内涵是什么?新工科新在哪里?具体包括哪些内容?根据天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登华的理解,新工科的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性卓越工程人才[2]。”

在此,根据新工科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新工科的内涵,笔者把新工科教育的人才观具体化为8个字:心定,路明,术精,业勤。

心定:心定指厚重的人文价值观塑造。任何一项技术成果的运用,任何一个工程的设计运维,其对于社会公众而言是福祉是祸患,都取决于工程人员对于人本身的关心,对于人类生命生活的态度。正如爱因斯坦曾对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告诫那样,“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成为所有技术奋斗的主要目标”。在此,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爱因斯坦提倡“一切技术的目的都是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新工科教育明确规定要通过通识教育、人本教育塑造未来工程师健全的人格、坚定的个人价值观和确保社会公众受益于其工程决策的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具体包括工程师品格和公民意识、工程伦理和职业责任。毕业生应该有意识地置身社会,关注人类社会中的人的问题与需求,积极思考应对,与问题良性互动,在其工程实践甚至压力环境中辨明利益选择,正确使用职业权利和运用专业技术,实施负责任的工程师实践行为,自觉消除项目可能为公众所带来的伤害等消极后果,做出符合公众权益和社会长远福祉的最专业的决定,最终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一个更优秀的、真正卓越的工程师。

路明:路明指职业之路方向明确,能够一路向前不迷惘不徘徊,昂首向前。具体可解读为扎实深厚的专业基础功底,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专业对工作的兴趣、热爱与激情。专业基础主要指科学思维指导下的工程思维。科学思维指工程师对工程复杂状况的整体理性研究分析及对于项目所涉相关因素和利益攸关方冷静全面的考量理解。工程思维是在工程设计和评估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筹划性系统性思维, 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思维的“整体性”,也是科学的“辩证思维”的体现,即重视事物的普遍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具體地说,作为现代工程活动的主体,工程师必须全面把握人与自然、与其他成员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互动价值关系,避免单纯从技术的角度考虑工程问题,避免仅仅着眼于工程对象本身而忽视工程“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

新工科理念培养下的工程师能够进行思辨性独立思考,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兼听调研实证,思路开阔,能够多角度分析问题,灵活转换,评估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最终突破工程项目的困境。从国家层面来讲,就意味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的出现一定能够开创新产业,克难攻坚,推动产业壮大,并最终服务于国家产业战略。

术精:术精具体指认真、细致、准确、精湛的现场操作技能。工科的核心内容就是创造有用之物,改造客观世界。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面向问题求解,突破各种约束限定条件,将用途性能各异的各种部件综合起来,创造出最具效用价值的成品。在工程实践中,技术人员对于技术路径,工艺流程以及各实践环节的具体操作关系着工程的细节,将最终决定工程品质。新工科培养人才标准要求工程师掌握完备的专业知识与扎实过硬的实践能力,并且乐于在实践中探索实验创新。

业勤:业勤指工程人才能够坚持自我提升和完善,确保知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人人革新,个个发展”,每一朵浪花都是大海澎湃浪潮中的一份力量,业勤利于引领技艺技术革新和持续推进企业发展势头。在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中,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新工具、新技艺等如浪潮澎湃,日新月异。新工科人才标准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能够与时俱进,自强不息,保持自觉学习与终身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保持持续的学习力和敏锐的思考力,以不断提升自身技能与能力。这其中也包括了个人的软实力,如心理情感态度、个人沟通表达能力,以及了解工程客户或受众的需求与诉求,倾听共情的能力、协商合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此外,业勤还指未来工程师能够以奔跑的姿态自新感受行业脉动,把握前沿资訊,能够以纵观全局的国际视野预测并引领行业趋势等。

3  结语

简言之,新工科教育的人才观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融合性,且突出动态优化,突出人才的创新创业素质,可以说是高标准,严要求。那么,如何把新工科人才观落地贯彻在实际的高校人才培养活动主战场——教学活动中?正如新工科建设形成会合了教育部、各院校企业的力量那样,笔者认为,新工科教育将是全国高等院校必须举整体智力并启动全社会之力,勇敢迎接的一个巨大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高教司.“新工科”建设行动卢先(“天大行动”)[EB/OL].(2017-04-08)[2017-04-12].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45/201704/t20170412_302427.html.

[2] 钟登华.建设新工科培养卓越工程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7-06-07.

[3] 王学文.工程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人才观大学教育新工科
科研院所科研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浅谈《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