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黄体异
2019-06-18
在中国画里,花鸟出现很早,但长期附丽于人物画,只是个点缀。到两晋南北朝,花鸟画开始显示出独立的品格,逐渐成为专门的画科。入唐,花鸟画蓬勃发展,先后涌现出如薛稷、边鸾等许多名家。到五代,终于有了两位大师——徐熙和黄筌。
徐熙,金陵(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已无可考,但在南唐灭亡的公元975年之前,已经故去。此人虽出身江南望族,却素无宦情,布衣终身。他志趣高洁,寓兴闲放,性喜优游于山林园圃之中,遇景辄留。绘画上,他似乎没有什么师承,创作灵感得之于对自然的观察、体悟,所画花木、禽鱼、蝉蝶、蔬果能意出古今、妙奇造化,极有生趣。他自称“落笔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细碎为功”,关注的是气氛、神韵,对琐细的技巧绝不痴迷。
如今,虽有传为徐熙的作品留存,但如同五代以前的其他画迹一样,真實程度总受到质疑。从宋人的评述可以推知,通常他画的是水墨淡彩,即表现形象以水墨为主,辅以浅淡的设色,作品清幽灵逸、典雅天然。
南唐后主李煜才绝当代,他对徐熙的作品十分赞赏,集英殿中,搜罗了不少。公元975年,北宋大军进入南唐,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所藏尽归赵宋皇家。宋太宗看了徐熙画的一株石榴,赞叹不已,说:“徐熙画花果最高明,其他人不值一提。”徐熙的画风基本是“野逸”一路,尽管得到皇帝的夸奖,但在北宋的宫廷画院里,“徐家野逸”还是被“黄家富贵”长期压抑。连徐熙的孙子徐崇嗣也只好改变家法,不用墨笔勾勒,仅靠五色染就,以彩色的“没骨法”去贴近“富贵”一派,这才在画院里站稳脚跟。“富贵”一派在北宋前期垄断花鸟画坛,其开创人和代表者便是黄筌。
黄筌(公元?—965年),字要叔,成都人。他所在的西蜀,地理虽然偏远,但经济富庶而少战乱,唐代已有不少画家纷纷避兵于此,当地的绘画也渐渐繁荣。五代,蜀主风流,中国最早的宫廷画院也在这里开设,西蜀画院的领袖人物就是黄筌。画史说他“幼有画性,长负奇能”。他是绘画全才,而于花鸟最精。与徐熙的“江南处士”不同,黄筌是宫廷画师,极受王氏、孟氏几代蜀主宠爱,随着画艺的提高,官职也不断升迁。古人虽曾记录过他的信手挥洒、笔势纵横,但更常见的还是先用淡墨细细勾线,而后以彩色重重填染的作品,标准的画风是富丽工细。
说到写实能力,黄筌应当是前无古人的。公元944年,淮南的使者给后蜀送来了几只活鹤,国主孟昶令黄筌在偏殿的墙壁上画鹤,黄画出六只,或惊露、或啄苔、或理毛、或整羽、或唳天、或翘足,形态各异、精彩绝伦,竟引得那几只活鹤常常立于画侧。由此,黄筌画鹤声名大振,贵家巨室纷纷重金礼聘他画鹤,唐代画鹤名家薛稷因之身价顿减。公元953年,后蜀的八卦殿落成,孟昶又令黄筌在其四壁绘花木虫鸟。他自秋至冬,精描细画,方始完成,孰料,御鹰见到,竟认为壁画上的野鸡是活的,连连扑攫,扯得架鹰人胳膊不住乱动。黄筌的写实功力与其悉心观察有很大关系,比如,他常画鹰,就在家中养了不少鹰,反复观察,因此绘画能得其神俊。
黄筌创作极其勤奋,画法虽工细,但到宋徽宗时,仅宫廷收藏的就有349幅。黄筌画迹如今多已不见,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写生珍禽图》是幸存的作品之一。但此图不是一幅已完成的创作,而是课子学画的范本,故画幅左下角有小字一行——“付子居宝习”。黄居宝是其次子,“画性最高”,但“不幸早亡”。能弘扬家法的是黄筌的小儿子黄居寀,他生于公元933年,至少活了六十岁。
公元965年,北宋大军兵临成都,孟昶无奈出降,被迫率后妃臣工迁到汴京,黄筌也在其中。黄筌是忠臣,亡国之痛令他哀伤不已,当年就故去了。黄筌去世了,但黄居寀却长期供职北宋的宫廷画院,还深受太祖、太宗赏识,令其搜求名画,诠定品目。黄居寀显然胸襟不大,他以黄氏画风作为标准,以定优劣去取。这种宫廷的花鸟画标准大约延续了一个世纪,直到神宗时,“体制清赡,作用疏通”的崔白等人出现,画院花鸟的风格才开始改变。
从此,画风野逸、饶有天趣的徐熙重新得到青睐,画风富贵、工谨精细的黄筌则开始遭遇蔑视。激烈的米芾毫不留情,说:“黄筌唯莲差胜,虽富艳,皆俗”,“黄筌画不足收,易摹,徐熙画不可摹”。徐熙其人其画大有文人气息,黄筌则丝毫皆无,米芾是文人画家,他的评论当然满怀着党同伐异的激昂慷慨。米芾之言,或可原宥,但代表徽宗朝画院观点的《宣和画谱》也抑黄扬徐,说徐画“骨气风神,为古今之绝笔”,“筌之画则神而不妙,(赵)昌之画则妙而不神,兼二者一洗而空之,其为熙欤?”即令这话源出他人,《宣和画谱》仍持此说。黄筌若地下有知,也应感伤。其实也不必,这样的评论也没有全然离谱,黄筌之作毕竟拘谨了,形似足够,气韵终归差些。编辑/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