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胃肠功能与炎性指标的影响研究

2019-06-18张君高洁高东

贵州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胆囊炎开腹

张君 高洁 高东

(1.榆林市中医医院普外科,陕西 榆林 719000;2.神木市医院功能科,陕西 神木 719300;3.榆林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陕西 榆林 719000)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患者绝大多数伴发胆囊结石[1],大多数患者首次发病经保守治疗后,因结石未排除会再次发病,且增加了并发胆漏、胆囊穿孔、胆囊积脓、积水等并发症的几率[2]。手术切除胆囊是临床最为主要的治疗方式。胆囊切除术的传统术士为开腹切除,其创伤大,术后切口愈合时间长,并发症率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开展,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承受痛苦小等优势[3]。本研究采用对照研究的方式比较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对患者胃肠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患者及医师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用的手术类别将其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观察组)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18~58岁,平均(47.92±7.58)岁;92例有胆囊结石,8例无胆囊结石,伴发胆囊疾病:胆漏3例、胆囊穿孔5例、胆囊积脓11例、胆囊积水17例。观察组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18~59岁,平均(47.97±7.59)岁;90例有胆囊结石,10例无胆囊结石,伴发胆囊疾病:胆漏4例、胆囊穿孔6例、胆囊积脓10例、胆囊积水15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腹部彩超确诊为急性胆囊炎;(2)年龄18~65岁;(3)发病时间至手术时间≤72 h;(4)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肝腹水者;(2)腹壁、腹腔感染严重者;(3)腹部外伤并休克者;(4)膈疝患者;(5)既往有多次腹部手术史者;(6)有严重粘连和肠梗阻者;(7)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8)无法按规定随访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腹切除胆囊手术:硬膜外麻醉联合气管插管下行手术。经右侧肋缘下行月10 cm的斜切口,逐层切腹,清楚显示胆囊三角后解剖,将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结扎,剥离胆囊,切除胆囊。止血、冲洗腹腔,置腹腔引流管,关腹。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硬膜外麻醉联合气管插管下行手术。于脐轮上缘穿刺送入气腹针建立气腹后取出气腹针,送入腹腔镜,镜下观察适合行胆囊切除术指征后,分别于剑突下及锁骨中线右肋穿刺,分别插入他套管送入手术器械。采用无创牵引钳将胆囊壶部提起置入腔镜中,将后部腹膜分离,打开胆囊前腹膜,结扎胆囊管并切断。打开胆囊三角,结扎胆囊动脉,分离解剖胆囊管,若胆囊内有结石取出,顺行切除胆囊,胆囊床无出血,将切除胆囊装进标本袋取出,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3 d、5 d的血清炎性指标: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收集两组患者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病率并比较。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血清IL-6、CRP、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血清IL-6、CRP、TNF-α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对照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对照组炎性指标均高于观察组,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炎性指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病率比较 对照组疼痛3例(3.00%),出血2例(2.00%),皮下气肿0例,胆道损伤1例(1.00%),肠粘连2例(2.00%),并发症发病率8.00%;观察组疼痛1例(1.00%),出血1例(1.00%),皮下气肿1例(1.00%),胆道损伤1例(1.00%),肠粘连0例,并发症发病率4.00%。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腹部手术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较大,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效率也是衡量急性胆囊切除术质量的重要指标[4-5]。传统开腹手术在手术时间、经济性方面优势明显,腹腔镜手术在手术创伤、术后康复效果方面优势明显[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炎性因子IL-6、CRP、TNF-α的影响更小,术后炎性因子恢复到术前的水平耗时更短,说明腹腔镜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刺激较小,患者的应激反应相对小,利于术后机体各项功能的恢复。观察组术后腹腔镜患者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更小,患者术后能在较短时间内恢,使患者术后能尽快恢复正常饮食,促进营养的吸收,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提高,加快术后各系统及功能的恢复[7]。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损伤小,对炎性指标的影响小,影响时间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并发症率第,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胆囊炎开腹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