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剪刀”体位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影响
2019-06-18李真,刘敏
李 真,刘 敏
股骨转子间骨折指发生在股骨转子至颈基底部水平近端的骨折,也称为粗隆间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常合并骨质疏松等[1-2]。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逐年增多[3]。由于此处骨骼解剖复杂,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临床上可以采取非手术和手术两种方案治疗[5]。非手术方式可能因患者长期卧床等原因,极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若能耐受手术,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临床上一直在探索简单、微创、恢复快的手术方式[6-7]。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采用“剪刀”体位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较好。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0例,男性30例,女性40例;年龄63~81岁,平均69.81岁。根据患者手术体位不同,分为剪刀位组和截石位组,各35例。剪刀位组采用仰卧“剪刀”体位手术,其中男性14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9.11±6.24)岁;致伤原因:摔伤29例,道路交通伤6例;AO/ASIF分型: A1型6例,A2型20例,A3型9例。截石位组采用仰卧单腿截石位手术,其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9.99±6.12)岁;致伤原因:摔伤28例,道路交通伤7例;AO/ASIF分型:A1型7例,A2型20例,A3型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2 方法
2.1 手术方法 患者均在伤后72h内进行手术。
剪刀位组:手术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患者会阴部作为受力点,防止压伤;双下肢采用形似“剪刀”的体位,具体是将患者下肢在牵引支架上固定伸直,患侧水平位、健侧水平线下25°~40°伸直位(图1);在C型臂X线机辅助透视条件下,将患肢外展、内旋、内收,行手法复位,透视确定满意复位;术区常规消毒铺无菌巾。为方便记录手术出血量,使用脑科黏贴手术巾(3L),扎紧下方导水管;在大转子顶点上部作长3~5cm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钝性分离肌肉,充分暴露大转子,手指探及股骨大转子尖端,于大转子尖端打入导针1枚;C臂机透视证实导针位置良好后,开口后成功插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主钉,在导引架引导下打入防旋钉导针;C臂机透视证实位置位于股骨颈中,观察钉头位置,开口扩孔后,打入螺旋刀片,远端锁入静力螺钉。术中透视见内固定位置好,骨折对位对线好。
截石位组:截石位组患肢采取水平位、外展70°~80°、健肢屈髋 90°、屈膝 90°位;其他手术步骤同上。
2.2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切口大小、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住院和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2)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以及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优:患者治疗后骨折完全愈合,能正常行走;良:患者治疗后骨折良好愈合,基本能正常行走;可:患者治疗后骨折愈合可,但活动仍受限;差:患者经治疗后骨折不愈合或愈合差,行走等活动严重受限,出现髋内翻等情况。(3)记录患者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图1 术中患者采取仰卧“剪刀”体位正侧位照片
3 统计学分析
结 果
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剪刀位组术中出血量(102.81±9.09)mL,手术时间(37.92±6.91)min,手术透视(10.22±3.03)次,少于截石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6.75±10.15)个月。剪刀位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9.80±1.63)周,短于截石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以及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比较均高于截石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剪刀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包括切口感染1例;截石位组并发症发生率17.14%,包括切口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健侧肢体肌肉牵拉伤2例,会阴部不适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典型病例见图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a b c
图2 患者女性,81岁,左侧A1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剪刀”体位下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a.术前X线片;b.术后1个月X线片;c.术后3个月X线片
讨 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主要以老年患者多见,因该处解剖复杂,骨折后患者骨折类型、程度、部位等均复杂多样[8],治疗难度相对大。因骨折部位通常血运丰富,表面覆盖较多肌肉,该处骨折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后,通常愈合快[9]。老年患者常合并微循环障碍、骨质疏松等疾病,骨折后较多见代谢紊乱等情况,进一步加重患者患者病情复杂性,因此,股骨转子间骨折若不能尽快治疗,发生肢体缩短等并发症的概率较大[10]。目前,临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只有合并严重内科疾病不宜手术的患者,才会选择非手术治疗。手术以恢复骨皮质不连续性、避免长期卧床、减少并发症为重点,骨科医师较青睐于创伤小、固定牢固、操作简单、恢复快的手术方式,以便尽快重建患者骨皮质,增强股骨稳定性,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尽快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尽早恢复患者活动能力[11-12]。
手术体位的选择对手术成功与否影响巨大,良好的体位能够简化操作步骤,使得手术取得更良好的结果,同时也能减少因手术体位不当导致的围术期并发症。研究发现传统的仰卧单腿截石位手术体位,虽可获得满意的正侧位X线检查,但是由于健侧肢体对手术区域的阻挡,常需要影像学技师调整C臂机位置进行透视,对C臂机移动范围和距离较大,增加了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13]。对患者健肢的移动,会引起患者膝部、髋部等部位的肌肉牵拉损伤或导致患者会阴不适,部分老年患者因骨折疏松等情况,可能导致再发骨折[14]。本研究中剪刀位组术中出血量(102.81±9.09)mL,手术时间(37.92±6.91)min,手术透视(10.22±3.03)次,优于截石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单腿截石位手术时需对患者进行多次移动,调整C臂机位置等有关,使得在单腿截石位进行手术时,增加了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仰卧“剪刀”位进行手术,术中不需要多次调整C臂机位置,可以将C臂机刹车锁定,影像学医师可调整C臂机倾斜角度、力臂升降数值等参数对手术视野进行切换,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透视次数,进一步减少患者手术时间等指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仰卧“剪刀”位可有效解决单腿截石位存在的问题,避免牵引相关并发症发生,本研究剪刀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优于截石位组,说明仰卧“剪刀”位进行手术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更加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时采用仰卧“剪刀”体位能够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疗效确切,有助于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推荐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