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体育边缘人”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2019-06-18朱偲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边缘体质心理健康

马 倩,朱偲伟



高校大学生“体育边缘人”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马 倩,朱偲伟

(皖南医学院 公共基础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为了解大学生“体育边缘人”的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采用体质测量法和量表评定法对68位“体育边缘人”进行测试与调查,并对测试与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体育边缘人”体质健康等级分布不合理;“体育边缘人”与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成绩等级对比中,“体育边缘人”明显差于全校学生;“体育边缘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整体身心健康水平,应关注“体育边缘人”,积极寻求“体育边缘人”回归路径。

大学生;体育;边缘人;体质健康;心理健康

边缘人理论的原型来自德国社会学家格奥尔格·西美尔于1908年提出的“陌生人”概念,用来指称那些虽生活在某一社会中,却不了解社会内部机制,处于社会群体之外的人[1]。后来边缘人理论被引入教育学领域,国内外诸多学者对边缘人问题展开研究,但尚缺乏对“体育边缘人”的专门研究。

本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经验,将“边缘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归纳为:不仔细观察教师示范动作,不认真听教师讲解动作要领,不积极参与练习活动、与同学合作学习中不主动,在老师请同学出来示范时有闪躲或逃避行为,体育锻炼中不自信,不能引起教师关注等。研究“体育边缘人”首先应了解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探究与其他学生的差异及其原因,在教学中,关注此类学生,改变其边缘状态,最终达到提高全体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2-4]。

1 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皖南医学院临床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麻醉学院、法医学院等10个院系的360名大一学生进行调研,经过8周课堂观察,根据课题组对“体育边缘人”的界定,从中确定68人为“体育边缘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39人。

1.2 研究方法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的要求进行测试。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体前屈、50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 000米(男)、800米(女),测试数据借助测试室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采集。

利用Derogatis制订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8名“体育边缘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该量表有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5]。

运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大学生“体育边缘人”的体质健康调查分析

2.1.1“体育边缘人”的体质健康情况调查

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下文简称《标准》),对“体育边缘人”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依据《标准》中评定等级标准来确定边缘人体质健康的成绩等级分布。学生体质测试总分评定等级: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89.8分为良好,6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6]。

表1 “体育边缘人”体质健康成绩等级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体育边缘人”的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并不是很好,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很少,仅有4.41%,不及格的比例高达42.65%。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体育边缘人”多为由于身体形态、个人性格或运动能力等方面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不热爱体育运动、体育课上表现不积极。

2.1.2“体育边缘人”与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成绩等级对比分析

“体育边缘人”的体质健康成绩等级分布与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成绩等级分布是否一致?“体育边缘人”的体质健康成绩各等级百分率与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成绩各等级的百分率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为了研究这两个问题,本研究对“体育边缘人”和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见表2)。“体育边缘人”均是大一学生,全校学生也仅指全校大一学生(3 369名学生)。

表2 “体育边缘人”与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成绩等级对比

注:**表示差异非常显著。

表2显示的是“体育边缘人”与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成绩等级的对比情况。从表2中可以看出,“体育边缘人”在优秀和良好的百分比上虽然少于全校学生,但是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体育边缘人”及格的百分比少于全校学生,差异非常显著;“体育边缘人”不及格的百分比高于全校学生,并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体育边缘人”与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成绩等级比例结构经对比检验,显示差异非常显著。说明“体育边缘人”体质健康及格率明显偏少,而不及格率明显偏多,提高全校的体质健康整体水平,应重视“体育边缘人”的回归。

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合格率为89.76%,满足《标准》中85%学生达到及格的要求,但是优秀和良好的比例相对较低。“体育边缘人”的及格率仅有57.35%,达不到《标准》的要求。从以上可以推出,在全校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学生中,“体育边缘人”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关注“体育边缘人”,寻找“体育边缘人”回归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总体体质健康及格率的提高。

2.2 高校大学生“体育边缘人”的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表3 “体育边缘人”SCL-90各因子与全国大学生心理常模对比

注:*表示p<0.05,差异显著。

由表3可见,“体育边缘人”心理健康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说明“体育边缘人”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经过对“体育边缘人”与全国大学生各项心理因子得分均值的t检验,发现9项心理因子中,有4项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是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和恐怖因子。“体育边缘人”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与其身体现状有很大关系,有的是身体形态偏胖或者偏瘦,有的是肢体协调能力、运动能力偏差,导致其不自信,有自卑心理,在上体育课时不敢表现自己,有逃避心态,会导致其焦虑心理;有的“体育边缘人”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在体育课这样气氛活跃的课堂,他们依然是独来独往。“体育边缘人”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因素有很多,有待做进一步研究。体育课的目标就是要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是体质健康,还有心理健康,“体育边缘人”恰恰是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一部分学生,体育教师应对此予以积极关注,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3 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体育边缘人”体质健康等级分布不合理,及格率仅有57.35%,不及格率高达42.65%。与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成绩等级对比发现,“体育边缘人”优秀和良好百分比与全校学生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及格百分比明显低于全校学生,不及格百分比明显高于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成绩等级比例结构明显差于全校学生。

“体育边缘人”SCL-90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说明“体育边缘人”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心理健康9项因子中,“体育边缘人”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和恐怖4项因子均明显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存在显著性差异。

3.2 展望

体育课的目的不只是让运动能力好的学生得到提升,更是让体质较差的学生积极参与,以达到体质增强的教育目的。“体育边缘人”是体质健康等级较低、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一部分学生,他们的身心健康是体育教育的重要价值体现。教育者应积极寻求“体育边缘人”身心健康的回归路径。

[1] 余建华,张登国.国外“边缘人”研究略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54-57.

[2] 王鹰.关注班集体中的边缘人[J].思想·理论·教育,2004, 22(5):75-77.

[3] 吴亮奎.课堂活动中边缘化学生现象探因及教学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7(11):17-19.

[4] 孟祥昕,温建英,常海龙,等.人文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40(1): 159-160.

[5] 付东.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及相关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6):76-79.

[6]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的通知[Z].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文件,教体艺(2014)5号.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hysic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of “Sport Marginal Person”in College Students

MA Qian, ZHU Cai-wei

(Public Basic Institute, Wannan Medical College, Wuhu 241000, China)

To understand college students sport marginal people’s physical health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by using physical measurement method and scale assessment method to test and investigation of 68 sport marginal people,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test and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ysical health of the limbic people was not reasonable. Sport marginal people are compared with the entir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level, physical health sport performance rating scale structure of marginalized people was significantly worse than that all the students on campus.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the sport marginal people was lower than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the 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overall level of health of body and mind,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sport marginalized people actively to look for sport marginal return path.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the edge; physical health; mental health

G807.4

A

1009-9115(2019)03-0081-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9.03.022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6A0957)

2017-05-23

2018-08-23

马倩(1986-),女,安徽亳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学。

(责任编辑、校对:赵永才)

猜你喜欢

边缘体质心理健康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在边缘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