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深松对黑土结构特性和有机碳及碳库指数影响

2019-06-18张博文杨彦明张兴隆李金龙陈新宇李志新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年2期
关键词:碳库土壤有机土层

张博文,杨彦明*,张兴隆,李金龙,陈新宇,李志新

(1.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9;2.阿荣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 162750;3.扎赉特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兴安盟 137600)

黑土地耕作特性好,是优质且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1-3]。由于连续高度集约化生产,加之缺乏用养结合的保护意识,黑土地逐渐退化,如容重增加、硬度增大、耕层变薄、犁底层上移等问题凸现,从而制约了黑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深松对黑土物理结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程思贤研究表明,相较于旋耕,深松可降低15~60 cm土层土壤容重、10~45 cm土层土壤紧实度,深松60 cm效果最优[4]。王万宁等研究认为,深松可降低玉米各生育时期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显著降低拔节期20~4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5]。张丽等在壤土及黏土开展试验表明,深松较旋耕显著降低两种土壤10~30 cm土层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深松对黏土改良效果优于壤土[6]。土壤有机碳是土壤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直接决定了黑土地养分状况。姬强等[7]和王淑兰等[8]研究表明,深松可提高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王勇等[9]和Valboa等[10]研究表明,不同耕作方式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及稳定性,尤以深松处理固碳潜力最大。Tian等研究表明,耕作方式由旋耕改为深松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储量,而免耕向深松转变显著降低1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储量下降41.7%[11]。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是评价土壤碳库动态变化的重要指标,可灵敏地反映农艺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12]。田慎重等研究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长期旋耕处理转变为深松可显著降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而长期免耕处理转变为深松可显著提高10~30 cm土层土壤碳库活度[13]。张霞研究认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深松较翻耕可提高0~50 cm土层土壤CPMI[14]。目前,关于黑土深松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旋耕、免耕、深松等不同耕作方式之间的比较。关于不同深松年限及深度对黑土结构特性、碳库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连续两年不同深松深度处理,阐明土壤紧实度、容重、孔隙度、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的时空变化及作用机制,以期为黑土地创建合理耕层结构,协调黑土地有机碳转化提供数据支持,进一步为黑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6~2017年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该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5.0 ℃,年均降水量432.8 mm,年均日照时数 2 855 h,无霜期 126 ~ 154 d。试验地土壤类型为黑土,pH值8.22,有机碳和养分值见表1。

表1 试验地有机碳和养分含量

1.2 试验设计

2016~2017年,设置不同深松深度和深松年限处理共7个(表2)。试验小区面积10 m×13.2 m=132 m2,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于5月10日播种,作物为玉米(恒育498),播前深松作业,播种机起垄播种,垄高25 cm,播种量37.5 kg·hm-2,行距 66 cm,株距 25 cm,保苗数60 000株·hm-2; 尿 素(N 46%)、 磷 酸 二 铵(N 18%、P2O546%)施用量分别为 150、225 kg·hm-2,随播种机做种肥施入;2016~2017年5月26日、7月13日各灌水1次,灌水量900 m3/hm2;10月10日收获测产。

表2 各处理实施方案

1.3 测定方法

于2016~2017年玉米小喇叭口期(6月20日)、抽雄期(7月20日)、开花期(8月20日)、成熟期(9月20日)使用美国SPECTRUM SC-900紧实度仪测定土壤紧实度。于成熟期分0~ 10、10~20、20~40 cm土层,使用环刀法[15]测定容重,并采集土样。其余指标测定方法及计算公式如下:

土壤总孔隙度:(1-土壤容重/土壤比重)×100%[15]

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毛管含水量×土壤容重[15]

土壤充气孔隙度:土壤总孔隙度-土壤体积含水量[15]

土壤总有机碳:重铬酸钾-浓硫酸外加热法[16]活性有机碳:高锰酸钾氧化法[17]碳库活度(A)=活性有机碳/稳态有机碳[17]碳库活度指数(AI)=农田碳库活度/参考土壤碳库活度[17]

碳库指数(CPI)=农田土壤有机碳/参考农田土壤有机碳[17]

碳库管理指数(CPMI)=碳库活度指数×碳库指数 ×100[17]

1.4 数据处理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7处理,显著性分析采用 SAS 9.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深松方式对土壤紧实度影响

由图1可知,在玉米小喇叭口期至开花期,随土层深度增加,CK土壤紧实度先升高后降低,深度在15 cm左右紧实度达到极大值。各深松处理紧实度与CK变化不一致,表现为随土层加深土壤紧实度逐渐提高,未出现明显“单峰曲线”变化趋势。深松可显著降低玉米开花期前后土壤紧实度,其中10~30 cm土层差异最显著,表明深松降低了犁底层附近土壤紧实度及土壤容重。玉米成熟期SS1、SS2均可不同程度增加10~2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小喇叭口期至开花期SS1、SS2可使0~1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降低,土壤质地松散,利于储存更多水分。

深松1年各处理0~2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在小喇叭口期、抽雄期小于深松2年各处理,20~30 cm土层深松1年与2年各处理均大于CK,但差异不显著。CS2在开花期至成熟期土壤紧实度均低于其他处理,且差异显著。在玉米成熟期,SS2、CS2土壤紧实度分别较SS1、CS1降低5.31%~ 69.23%、2.68%~ 26.14%,QS2较QS1降低了0~1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深松处理可直接破坏土壤原有结构,对土壤紧实度大小具有直接作用,随着生育时期推进,在不同深松方式下土壤孔隙状况、水分和气体运移原有规律被打破,进一步对土壤紧实度产生了影响。

图1 不同深松处理对土壤紧实度影响

2.2 不同深松方式对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的影响

图2可见,各处理各土层土壤容重与总孔隙度变化呈相反趋势,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容重提高,而总孔隙度、充气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则降低。其中0~10、20~40 cm土层,深松处理土壤容重分别较CK显著降低了14.92%~27.66%、6.64%~15.11%,以SS2、CS1降幅最大。

CK处理充气孔隙度随土层加深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而各深松处理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在0~20 cm土层显著高于CK。10~20 cm土层,CK土壤紧实度较高,总孔隙度降低,同时土壤导水能力较差,水分不能及时下渗,导致该土层土壤充气孔隙度处于较低水平。深松处理较CK显著提高了各土层土壤总孔隙度及毛管孔隙度,表明深松可增加土壤孔隙度,并促进了水分及时下渗,使土壤充气孔隙度处于较高水平。QS1、SS2处理较CK降低了20~40 cm土层土壤充气孔隙度,SS2与CK差异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深松促进水分向下运移导致的。

相同深松深度,深松2年各处理较深松1年可提高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QS1、QS2间差异显著。土壤孔隙度方面,QS2较QS1显著降低20~40 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但显著提高充气孔隙度;CS2较CS1显著降低0~10 cm土层土壤毛管孔隙度、充气孔隙度,但显著提高了20~40 cm土层土壤毛管孔隙度。

图2 各处理玉米成熟期土壤容重及孔隙度

相同深松年限,深松1年,20~40 cm土层CS1土壤总孔隙度、充气孔隙度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深松2年,20~40 cm土层QS2充气孔隙度显著高于SS2、CS2。

2.3 不同深松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

图3 各处理玉米成熟期土壤有机碳及碳库活度

由图3可知,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各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活性有机碳变幅较小;除SS1、SS2外,各处理碳库活度均呈上升趋势。各处理较CK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以0~10 cm土层最显著,其中CS1较CK显著降低44.23%。各处理0~10 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高于CK,20~40 cm土层,除SS1外也高于CK;QS1、CS1处理20~40 cm土层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较CK分别提高1.60%、1.36%,0~10 cm土层差异不显著。深松提高了0~10 cm土层土壤碳库活度,SS1、CS1与CK差异显著。深松可改善土壤结构,优化土壤水气交换条件,加速土壤有机碳转化分解,进而降低了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碳库活度。深松可有效改善犁底层附近土壤状况,降低土壤容重,促进根系向下生长,同时较好的土壤环境也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进而促进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连续深松提高0~1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CS2、QS2分别显著高于CS1、QS1,10~20、20~40 cm土层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深松深度增加,0~1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下降趋势,20~40 cm土层呈上升趋势。深松年限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但0~10 cm土层深松2年各处理低于深松1年,20~40 cm土层高于深松1年。10~20、20~40 cm土层SS1、SS2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较低,10~20 cm土层SS2显著低于CS2,20~40 cm土层SS1显著低于QS1、CS1。

由图4可知,深松处理较CK可提高0~10 cm土层土壤CPMI。20~40 cm土层SS2土壤CPMI较CK低,其余处理均高于CK。深松2年各处理10~20 cm土层土壤CPMI高于CK,且高于深松1年各处理。0~20 cm土层,深松主要通过提高土壤 AI、CPMI,降低土壤 CPI。20~ 40 cm 土层QS1、QS2土壤AI、CPI均高于CK,而其他处理降低土壤AI,提高土壤CPI、CPMI。相同深松年限 下,0~ 10 cm土层SS1、SS2土壤CPMI较高,10~20 cm土层SS2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但20~40 cm土层SS1、SS2较低。

图4 玉米成熟期各处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3 讨论

土壤紧实度提高,可导致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降低,气体流通情况变差,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18]。苏有健等研究证实,深松、旋耕以及免耕等耕作方式下,0~3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逐渐增加,且深松处理土壤紧实度低于旋耕处理[19]。程思贤研究表明,深松较旋耕可降低10~45 cm土层土壤紧实度,且随着深松深度增加,降幅增大[4]。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差异,其中在玉米小喇叭口期至开花期,随土层深度增加,旋耕后0~30 cm土层的土壤紧实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深松处理则呈持续上升趋势。分析原因,可能由于犁底层较浅或上移,导致犁底层附近土壤紧实度较大所致。玉米抽雄前,深松可降低10~2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且在玉米开花期左右降幅最大;成熟期,深松、旋耕间差异减小,深松35 cm可较旋耕提高15~3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这与王慧杰等研究结果一致[20]。耕层土壤紧实度与土壤湿度、碾压次数、农业机械类型及作业方式等因素相关,与土壤湿度相关性最高[21],黑土的土壤结构较好,深松后土壤持水能力进一步提升,进入雨季后,土壤湿度增加,土壤紧实度进一步降低,且随玉米生育时期推进,土壤受降雨、自然重力产生的沉降作用,也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大。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在玉米成熟期,深松1年,深松25 cm土壤紧实度最低,深松2年,深松45 cm表现最佳。

土壤容重是表征土壤固相存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孔隙是土壤水分、空气的主要贮存空间,其数量及质量,对土壤持水能力、水分及气体的流通与交换具有重要意义。孔晓民等[22]、葛超等[23]和王万宁等[5]研究均表明,深松对比旋耕、免耕、翻耕等耕作方式,可显著降低各土层的土壤容重,对犁底层影响尤为显著。上述研究结论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玉米收获期,深松显著降低了各土层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与0~20 cm土层充气孔隙度。本研究进一步表明,随着深松深度增加,0~20 cm土层毛管孔隙度、充气孔隙度及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进一步降低,20~40 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及充气孔隙度显著增加。连续深松提高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尤以连续深松25 cm处理差异最显著。

作物根系、残茬及微生物是农田土壤有机碳主要来源[24]。王旭东等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开展的研究表明,连年深松促进根系向下伸展,提高下层土壤根茬残留量,增加土壤表层及35~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25]。吕瑞珍等的研究结果与上述基本一致,深松覆盖较翻耕覆盖提高、较旋耕覆盖降低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26]。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秸秆覆盖的条件下,深松处理较旋耕显著降低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2.57%~19.12%),显著提高20~4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增加2.56%~44.23%),这与姬强等[7]、Angers等[27]研究结果一致。在缺少外源碳输入情况下,深松后土壤物理环境较好,加速有机碳分解。随着深松年限增加,表层(0~1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呈上升趋势,表明增加年限可一定程度上促进表层土壤有机碳积累。

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可反应不稳定土壤碳库的变化情况,受不同农艺措施影响显著[28]。Valboa等[10]和王彩霞等[29]研究认为,深松和旋耕相较翻耕均增加了表土活性有机碳含量,旋耕优于深松。吕贻忠等研究认为,深松耕作降低20 cm以下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30]。本研究结果表明,各深松处理较旋耕降低10~20 cm土层,提高20~40 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0~10 cm土层与CK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旋耕。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深松可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通气情况,加速土壤有机碳矿化,短期内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随时期推进,加之腐殖质补充不足,土壤有机碳含量进一步下降[31],活性有机碳含量随之降低。本研究中,不同深松深度对20~40 cm土层扰动强度不同,深松45、35 cm对土壤扰动相对25 cm较大,可能促进了作物根系及微生物活动,有机碳的积累大于消耗,活性有机碳含量提高,但碳库活度呈下降趋势。

0~20 cm土层,深松主要通过提高土壤AI,从而提高土壤CPMI,土壤CPI基本上呈下降趋势。深松后土壤碳库活化,周转速度快,损耗也随之提高,黑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具有更多的来源,短期内维持在较高水平,但紧靠作物根茬不足以弥补土壤惰性碳库的消耗,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下降,碳库指数下降。研究表明,深松条件下进行秸秆、有机肥还田,土壤碳库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活度及管理指数[5],利用深松与秸秆还田相配合的模式将更有利于黑土地可持续利用。

4 结论

深松较旋耕显著降低犁底层附近的土壤紧实度,深松2年各处理较深松1年可降低土壤紧实度,超深松2年表层土壤紧实度最低,土壤板结、紧实严重地区适当增加深松深度及年限更为合适。深松较旋耕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充气孔隙度;深松2年各处理较深松1年可提高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深松较旋耕可降低0~10 cm、提高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深松2年各处理较深松1年可提高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松深度增加至45 cm,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较深松25 cm显著降低,但10~4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高于深松25 cm。深松较旋耕可促进土壤碳库活化,提高0~10、20~40 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但降低10~20 cm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深松较旋耕提高土壤CPMI,有利于土壤培肥,增加深松年限可弥补深松1年各处理降低10~20 cm土层土壤CPMI的缺陷。

猜你喜欢

碳库土壤有机土层
黑土根际土壤有机碳及结构对长期施肥的响应
土钉喷锚在不同土层的支护应用及效果分析
氮添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呼吸的影响
长期定位试验下砒砂岩与沙复配土的碳库管理指数
土层 村与人 下
土层——伊当湾志
土层 沙与土 上
上海市林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玉米秸秆与秸秆生物炭对2种黑土有机碳含量及碳库指数的影响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