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共基础与公共实验课的网络辅助教学

2019-06-17姜楠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0期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网盘即时通讯

姜楠

摘要:本文针对大学公共基础课、公共实验课的特点,结合具体课程改革实践,提出了网络辅助教学的方法。通过一系列试验性的探索,讨论了网络辅助手段的可行性及优点,希望对实际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公共实验课;移动终端;网盘;即时通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0-0265-02

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碎片化时间利用的概念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师生的教与学也正逐步受到新技术、新概念的影响。利用新工具是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时代的必然趋势。

一、大学公共课教学情况现状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教授为主要形式,这种方式在大学课堂中随处可见,其优点是效率高,因此成为最有效和最广泛的教学手段而被采用。随着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早已成为大学课堂中的现实。教师使用PPT讲解、投影仪展示、视频播放进行辅助教学也成为常态,这些手段几乎成为许多教师的标配。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技术手段解决了单纯靠板书无法实现的视觉、听觉信息的传递,也解放了教师的双手。然而,无论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仍然存在两个问题。

首先,对于公共基础课,教师面对众多学生,课堂上难以及时沟通,课后交流、下发通知、布置作业、答疑解惑等等又很不方便。存在师生沟通效率不高,教学反馈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其次,对于公共实验课,往往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尽管人数较少,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往往需要对同样一套实验任务进行分班讲解,这种重复性的劳动既增加了工作负担,同时又占用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

这些问题的本质是师生间的沟通与信息传达的便利性和效率问题。我们注意到,近些年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沟通越来越高效与便捷,碎片化获取信息的方式从最初的新闻浏览和熟人沟通逐渐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必然会渗透到教学中[1]。

二、当代大学生移动终端的使用情况

从21世纪初开始至今,中国互联网网民及手机网民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移动终端如手机、Pad等逐渐成为网民连接网络的首选。移动终端的便捷性使其成为居民生活的必备工具,而PC的功能则更多地用于办公,甚至在特定的人群中逐渐被边缘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8年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称:“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网民手机上网比例继续攀升。”[2]在网民尤其是手机网民中,青少年网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截至2015年,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8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体85.3%。青少年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为41.7%。[3]特别是,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少年网民的主力。当代的大学生逐渐从90后过渡到00后一代,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甚至相当多的年轻人从一开始接触互联网就是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而非PC。他们对于移动终端的熟悉程度远远高于PC。笔者曾与个别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对手机App的使用较为熟练,但如何使用PC进行文件的压缩和解压却相当陌生。2016年CNNIC发布的《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指出,青少年通过个人电脑上网的比例比前一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而手机上网增加2.4个百分点[3]。可以想象,碎片化的时间利用更容易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对于当代大学生,移动终端逐渐成为他们生活、社交、获取信息、休闲的必要工具。

三、公共基础课的网络辅助手段

公共基础课对于任何一位学生而言,在整个大学学业中的基础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实验等先行课程能否学好,掌握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前文已经指出,对于现有的基础理论课,尽管多媒体设备已成为课堂的必备设施,发挥了其课堂上的作用,但课后的信息通知、习题解答的及时更新、教学问题反馈以及师生交流等仍存在问题。结合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笔者在本科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尝试:(1)教师可以将重要通知、参考资料上传至网盘。学生扫描并保存二维码以及密码随时进入查看更新。(2)教师可以将每周布置作业题目的答案上传至网盘。并实时更新。(3)有重要通知可以发送至网盘,或者QQ群。(4)通过建立QQ群,学生可以随时反馈问题,师生及时沟通交流。

四、公共实验课的网络辅助手段

相对于理论课而言,公共实验课有着独特的性质。首先,同样作为公共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的。但是实验课程的特点是小班教学,这需要教师不仅要对同一实验做重复性的讲解,而且针对不同专业、班级的不同情况还要分别作出不同的实验指导。其次,实验课上需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内容,无论是独立完成还是小组合作,都必须以实践为主。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点拨和答疑。因此,有限的课上时间就成为实验顺利而充分进展的一大限制条件。

一个通常的做法就是实验课前的预习。传统的做法固然要求学生进行实验预习并完成预习报告,但大多以教材为蓝本,进行理论知识的预习。当然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但也有喧宾夺主之嫌。对于实验仪器与操作的预习往往很难直接通过教材实现。学生在课下花了很多时间写预习报告,即使十分认真地完成也不能保证其在具体操作仪器时更加顺利。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预习过程中缺乏对仪器设备的直观感受可能是原因之一,并且教材中涉及的仪器往往和实际并不一致,因为仪器的更换更新常常比教材的更新更快。

为此,笔者在学校课改项目的支持下,联合同事共同努力,尝试以网络辅助的手段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地讲,就是进行课件、视频、电子工具的制作与发布。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1)以课件(PPT或PDF文件形式)代替教材。这里的课件并非为教师制作,而是为学生制作,对每个实验结合教材重新编排,制作适合实验内容并和实际仪器一致的课件。包括知识背景、基本原理、仪器使用、数据表格等。(2)制作通用的实验报告模板,以适应大多数实验。少数有个别需求的实验也可以制作专用的模板。(3)对于较复杂的仪器,或学生初次接触感觉操作较困难的仪器,配有教师录制的操作视频,教授仪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4)发布重要通知,提供某些计算软件,以及数据处理平台链接。

将上述内容发布于实验课程专用的网盘,提供给学生二维码及登录密码。這种预习方式优点有四:第一,预习课件、视频不囿于教材,内容针对性较强。第二,目前网络技术下,课件和录制的视频可以直接通过手机、Pad等移动终端登录网盘观看,预习十分方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浏览课件和视频。第三,课件、视频、重要通知等可以一直处于最新状态。这些材料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更新和优化更容易实现。第四,网盘的内容无法被篡改,防止被他人恶意删除,这一点优于公共邮箱。

五、总结

经过实践验证,网络辅助教学手段很好地对现有课程进行了完善和补充,特别是实践类课程效果明显。当然,网络辅助教学手段的不足也是存在的。其一,网盘无法实现推送功能,不能主动提醒学生出现更新。而微信公众号虽然可以推送,但其他功能不能实现。其二,不同软件或App之间的功能不同,尚不能统一管理。

最后,尽管本文所涉及的具体网络辅助手段是以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为例进行论证的,但这些方法对于其他具有类似特征的公共基础课和公共实验课也是同样适用的。

参考文献:

[1]林南省.微信公众号在高等院校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40):069.

[2]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18zt/cnnic41/index.htm.

[3]CNNIC发布《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16-08/13/c_1121534382.htm.

猜你喜欢

公共基础课网盘即时通讯
民事诉讼中即时通讯记录的证据采用进路
即时通讯软件发展模型的实证研究
浅析高职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
关于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网盘存储服务商的版权义务探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视域下的即时通讯
网盘如何知道你在分享侵权文件
基于Web的网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